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在线阅读 - 论多尔衮的弊政和其悲剧根源

论多尔衮的弊政和其悲剧根源

    引用网友发言:“在冷兵器时代,文化的先进并不定能充分转化为先进的军事力和组织力。落后和野蛮的游牧民族毁灭安逸的农耕文明社会从来不少见。简单有效的组织复杂庞大的官僚系统,骑马射箭如家常便饭的职业掠夺抢劫者老实安分整日背锄头镰刀的农民,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绝大部分的民族绝大多数时候面对游牧民族都是被动挨打的份儿。”

    ------------

    同意这个看法。不论是五胡乱华,辽,金,蒙,清,基本都是属于落后的游牧游猎民族打败和取代了北方或者全国的农耕政权,并不是因为其政策和制度的合理性,而是拳头战胜笔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这些落后的民族,强出汉民族的就是彪悍的民风和尚武的特质,以及悍不惧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适应环境能力强[比如可以不带军粮照样纵横于大漠之间]以杀戮、破坏、劫掠为目的进行侵略行为。

    譬如土匪抢劫,甚至可以血洗村庄,然而他们有的不过是打破一个旧制度的能力,而没有建立和完善一个新制度的能力。野心膨胀之后,他们在繁华和文明的中原也迷失了方向,逐渐被汉化,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和悍勇的精神,于是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忽然想起,满清的屠城行为确实和土匪的血洗村庄行为差不多。以少数人奴役和统治多数人,必须先要从两个方面征服,一个是武力上的,打到他们不敢反抗为止;一个是精神上的,比如杀鸡给猴看,让幸存者意识到不合作就是死的下场。这样,才具备了初步的统治基础。

    满清的统治者们当初的手段显然要比蒙元等朝高明许多。他们在实行这两条手段,统治中国之后,又不断地培养或者扶植大批汉jian或者说是“识时务”的“俊杰”,实现以汉治汉的政策,同时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尊崇儒家,借此收买知识分子的心。

    当然,圈地政策弊病不少,却不过是限制于河北一带,其他地方,都仍然是大地主阶级来继续zhan有和控制土地,以及大批佃户。满清政权支持土地兼并,同时利用地主阶级们来控制普通从事农耕的百姓,将他们有效地限制在固定的土地上,避免他们因为流离失所而被反叛者利用或者揭竿造反。

    引用网友评论:“2.1拿明朝的嘉靖皇帝说事,只盯着皇帝一人而忽略所有的知识分子不能不说你受到了清宫剧的毒害啊。”

    -------------------

    臣子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敢于说话,勇于说话,能够放手办事,当然是好的,也是明朝能够在皇帝普遍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维持将近300年的重要因素。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到了一个政权实在腐朽了的时候,这些弊端就一下子都暴露出来了。崇祯皇帝并非昏君,他为什么那么勤政,那么费尽心思,都没有保住明朝?如果他当时的臣子们都绝对听他指挥,而不是欺上瞒下,各自为政,明朝能那么快就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给灭了?

    多尔衮所说“崇祯皇帝也是好的,只是武官虚功冒赏,文官贪赃坏法,所以把天下失了。”又说,“予在东边时,每见此中朝报,下以此蒙上,上得旨意亦以此蒙下,最为可笑。后来越看不得了,所以径不看了。”恰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明朝后来的覆灭,于官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清朝之所以将君主的中央集权弄到空前强大,以至于臣子们都做了“奴才”,一来是满清政权在建立之初就有着奴隶制度残余的因素,二来是满清初期[康熙朝之前],参与打天下的满洲贵族们势力过于强大的因素。

    主要说第二条,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大汗的权利还不是绝对的,比如他建立了“八固山议政”制度,也是符合少数民族的一种类似于族长当家的原始性制度,具体名词我说不来。

    因为汗王的权利不是绝对的,所以努尔哈赤自己也必须控制两个旗的兵力,来保住自己的位置。同时,他晚年时将自己手中的两黄旗分配给多尔衮三兄弟,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打算,哪里会像康熙朝之后,皇帝掌握全国的军权那么强势?

    正因为这种制度,才导致了皇太极借助另外几大贝勒的支持而抢夺汗位成功。皇太极借着这个制度受益,却也清楚地看出来这个制度对于自己君权的极大威胁。他上位之后,渐渐收买其他小贝勒们归心,也借助他们的势力来给自己打击和铲除其他强硬的政敌。

    政敌铲除得差不多了,皇太极也借助范文程宁完我等汉臣们的能力来着手给后金以及后来的满清逐渐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制度,也就是学习和模仿明朝的官僚体制和政治制度,同时适当地改善了对汉人的政策,以缓和努尔哈赤时期极其尖锐的********。正因为这种种举措,才使清朝具备了一个完整的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一步一步地收走其他贝勒们手里的政治权利和兵权,逐渐削弱他们的影响力,到了他临死之时,已经基本取得了成效。

    而多尔衮在政治上,应该是学习和接受了皇太极的思想和作为,在消灭和打击政敌的同时,他也在为集中君主权利而努力。而他的继任者顺治也基本上继承和延续了他的做法和政策,萧规曹随。

    因此,经过这三代统治者的改革和不断洗牌,到了康熙朝之后,君主的权利逐渐走向高峰,以至于在雍正朝达到巅峰。

    所以说,清朝的君主高度集权政策,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当时统治阶级的角度看来,还是非常合理的一项制度。当然,这项制度对皇帝个人素质的要求相当之高。

    多尔衮的很多现在看来的所谓“弊政”的实施,恰恰说明了他当时所受制约甚多,为了稳定起见,他必须以奖赏来安抚当时参与打天下的满洲贵族。注意,我说的是贵族,而不是普通大臣。明朝为什么可以不必被功臣制约?因为他们不是贵族,在封建道德约束下,宗室抢夺皇位无可厚非,然而异姓人若想夺皇位,就于道义不合。

    正因为如此,多尔衮才必须要花本钱来笼络和安抚这些掌握着兵权和政治上一定发言权,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的满洲贵族们。于是也就出台了“圈地,投充,逃人”等为他们服务的政策。

    当时清朝得天下并非靠得民心,而是靠武力和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即使这些政策相当程度地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百姓却没有能力颠覆正在崛起中的清朝。

    人们只会记住多尔衮是个屠夫,是个摧残汉民族精神的刽子手,却很少会去追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责任,其实这些政策,始作俑者正是这两位。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多尔衮不是皇帝,也是个人在政治上的最终失败者[我指得是他身后倒霉],于是他就具备了最佳替罪羊的潜质。并且,他不是顺治的直系父祖,抹黑他不等于抹黑清朝皇帝的祖宗。而顺治的聪明之处是先将他定性为大逆不道,意图谋反的逆臣,将他削爵,黜宗室,不承认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也就算是撇清了和他的关系,划清界线,这样就方便之后的彻底清算了。

    一般来说,开国之后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改革和清洗,很多人因此而人头落地,等到后来的统治者们彻底稳定政权之后,为了安抚和收拢民心和或者其他势力的支持,就必须要拉出若干个替罪羊来,将大部分罪名和血政的罪孽都推到他们身上,一来大快人心,二来可以替自己和自己的直系上代统治者撇清,转移因此而受害的人民的注意力。

    这就譬如本朝的例子,当然,由于政治敏感问题,我这里就不明确地分析了。

    顺治清算多尔衮,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起码当时来说甚至是正确而聪明的做法。毕竟当时********很尖锐,直到多尔衮临死,也没有彻底平定中国的叛乱武装、肃清敌对势力和彻底统一中国。

    为了完成这个目的,顺治就有必要适当地缓和********,争取人心,以及或者其他政治派别的支持。于是,多尔衮这个重量级和国宝级的替罪羊就被抛出来了。反正死人不会说话,也不会出来和他们对质,更不能为自己辩解,正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什么脏水污水,尽量泼,你多尔衮牺牲个人名誉,给后人造福,有什么好委屈的?做个雷锋就不行吗?

    所以说,多尔衮没有当皇帝而产生的悲剧就具备了必然性。吃力不讨好,为他人做嫁衣。在给满清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业和充足的可释放政治资源之后,也一力扛起了所有骂名,不论是来自汉人的骂还是来自满洲人的诬蔑诋毁,他这个替罪羊当得极其合格。

    对于清政权来说,多尔衮的功劳无疑是卓著的,他也是一个尽职而合格的掘井人和栽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饮水思源,虽然他背负了无数骂名,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起码乾隆还给他平了反,承认了他开国定制,扫合天下的功勋,洗刷了他“谋逆”的罪名。比起本朝某些到现在都毫无平反希望的人,他也不算是倒霉到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