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在线阅读 - 第十七节 恨意愈浓
翻页 夜间

第十七节 恨意愈浓

    一场惊险过去,福临喘息稍定之后,又来了精神,兴高采烈地指挥着众人将猎杀的黑熊往山下抬,同时津津有味地同东青谈论起熊掌究竟如何吃才最是美味。明珠特地朝周围张望了一阵,也没有看到先前那名偷袭者的身影,终于放下心来,看来是这头突然冒出来的黑熊将偷袭者给吓跑了,不然的话,兴许现在这里已经慌成一团了。

    明珠怀着极端矛盾的心情悄悄地观察着东青的神色,却发现在起先的郁闷懊丧过后,他和小皇帝又开始了谈笑风生。很难想象到在半盏茶的工夫前,这位小主子还是阴谋刺杀皇帝的主使,而现在,他却又成了小皇帝最要好的玩伴,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就像快活飞翔的小鸟。

    直到这个时候,巩阿岱和锡翰方才闻讯赶来,跪在马前忙不迭地请罪。毕竟他们负责小皇帝的圣驾安全,方才出现这极大的险情时,两人正远远地坐在大石头上晒太阳看风景。这绝对是个严重的渎职行为,要是皇太极在时,这个罪名起码也够革职削爵的了,可是眼下的福临离亲政还远,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两人又欺负他年纪幼小,所以并不怎么在乎。

    福临虽然不熟悉外面的这些朝廷上的事情,但也从大玉儿那里知道巩阿岱和锡翰是多尔衮的亲信,又是靠检举揭发这些小人行径才爬上来的,所以格外厌恶这两人。本着眼不见为净的心理,福临倒是宁可这两人远远地离开他的视线,也总比在他左右当跟屁虫强。

    福临毕竟是小孩子心性,好恶都写在脸上,于是随随便便地训斥了他们几句,看看出来时间不短了,于是吩咐下山回宫。

    谁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险,蜿蜒的山路像一根带子似的,从两边陡峭的岩壁中间穿过。哗哗的山泉从高处的山岗上奔腾而下,唱着欢快的歌谣。这里地势虽然险要,全是土黄色的岩石和连绵起伏的山岗,人迹罕见。

    “哎呀!”福临正骑马走在最前面,没想到这山路先阔后窄,绕过了一个弯之后,山道变得竟像一根弯弯曲曲的肠子似的,人骑在马上,稍不留神,便会被两旁裸露的岩石碰得头破血流。尤其福临又骑术不精,根本不懂得如何控制下山时在马背上的平衡,所以一时间傻了眼。

    明珠催马上前,然后伸手拉住了福临的马缰,“皇上,还是奴才扶您下来步行吧,这山路陡峭,万一控制不住摔了下来,可就麻烦了。”

    “好吧。”福临不再逞强了。他的骑术水平有限,在这么崎岖的山路上,万一马失前蹄,纵然不摔得粉身碎骨,恐怕也是头破血流,他身为一国之君,可万万不能逞强去冒这个险。

    “皇上,奴才以为这山路正是锻炼您的骑术和胆识的好地方!”巩阿岱在后面阴阳怪气地开了腔。“不就是一段山路吗?有什么了不起的?皇上您是一国之君,可不能因此懦怯而遭国人耻笑呀!此后也许还有更艰难坎坷的路,皇上难道就知难而退,踌躇不前了吗?”

    旁边的锡翰也掩饰不住鄙视的眼神,也出言讥嘲道:“是啊,咱们爱新觉罗家这两三代子弟们都是五六岁开始练习骑射,十三四岁就战场厮杀,要都像皇上这个样子,连骑马下山的胆量都没有,那咱大清以后还凭借什么立国?”

    福临本来心情不错,可是被两人一唱一和地讥讽,的确是他长这么大也没有受过的委屈,他顿时胸中愤恨,怒火噌地一下窜了上来。

    “哼!”福临眉毛一挑,转身气恼地看着巩阿岱和锡翰。“你们不要太放肆了!哼,目中无人,竟敢讽刺天子懦怯,我要治你的罪!”

    “皇上息怒!奴才等不过一心为皇上着想,哪里敢轻慢皇上呢?”两人心里也有些惶恐,自觉言语不当冒犯了龙颜,连忙下马跪地求饶。

    福临着实恼怒,正打算治他们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却忽然想到自己还没有亲政,说话不算数,最多也就在后宫里对太监宫女们发号施令,奖赏惩处,却根本奈何不了外面的朝臣,更何况是两个身为宗室的贝子,负责宫禁卫戍的内大臣了。可是所谓君无戏言,既然话已出口,却难以收回,所以一时之间福临尴尬不已,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好了。

    东青适时地出来打了圆场,“好啦,皇上是仁慈君主,又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治你们的罪呢?倘若以后再犯,就不能轻易饶恕了!”

    两人立即将感激的目光投向东青,福临当然不会注意这些细节,见东青出来帮忙,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于是也就顺水推舟,板着小脸,一本正经道:“嗯,世子说的对,若是下次你们再敢藐视天子、出言不逊,就要加倍惩治,听明白了吗?”

    巩阿岱和锡翰连忙叩首称谢,实际却暗中悻悻,对小皇帝的话很不以为然,倒是格外感激东青帮他们求情,于是也对东青道谢一番。

    福临虽然年幼,却也看得出来这两人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摆明就是故意欺负他没有实权。很显然,他们是仗着自己是多尔衮的亲信而有恃无恐,这一次不能惩治他们,福临的确是恨意难消。他将仇恨的种子牢牢地种在心里,暗暗切齿道:

    “哼,就让你们猖狂一时,等将来多尔衮倒台,我亲了政,首先就先拿你们开刀,我要把你们千刀万剐!”

    福临在侍卫们的小心搀扶下,好不容易才走完了这段山路,踏上了回城的路程。他的好心情早已丢到了九霄云外,只觉得狼狈不堪,把皇帝的脸面丢大了,于是气咻咻地回宫找人发泄去了。

    “你们今天胆子也太大了,慢君渎职不说,还胆敢出言讥诮皇上,这可是足够杀头的罪名,你们难道都不知道害怕吗?”看看福临一行人进入了大清门后,东青带着一丝笑意,对巩阿岱和锡翰说道。

    两人愣在当场,“这……”却不知道该回答什么才好。

    东青在马背上微微俯身,轻声提醒道:“不要以为皇上是个六岁幼童就当他不会记仇,若是将来皇上有亲政的那一天,难保不会记起今天这件事,到时候你们还有活路吗?得罪了别人不可怕,可得罪了皇上就麻烦大了。”

    两人连忙跪地叩头,“奴才多谢世子提醒!”

    接着一阵马蹄声响起,逐渐远去,两人方才敢抬起头来,面面相觑。巩阿岱疑惑道:“你说世子这话的意思究竟是提醒咱们不要得罪皇上呢?还是……”

    锡翰眯着眼睛思索了片刻,终于悟出了其中玄机:“咱们今天的确把皇上得罪了,恐怕现在皇上心里面已经对咱们起了杀意,就算咱们以后再怎么将功赎罪都没有用,只要皇上将来一亲政,咱哥俩保准死得比谁都难看!”

    巩阿岱一脸钦佩之色,“想不到世子年纪虽幼,却已经初具乃父之风了,能将此事看得这么透彻,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接着也禁不住后怕起来:“莫非他是在提醒咱们,除非摄政王不准备归政,甚至干脆自个儿当这个皇帝,否则就凭咱们得罪了皇上和郑亲王等一干人,就绝对是死路一条?”

    “对,就是这个道理!”锡翰点点头,眼神渐渐阴狠起来,“与其等着皇上亲政以后来个秋后算账,还不如想方设法令摄政王下定决心取而代之,等摄政王坐上了皇位,你我不但性命可保,还可以富贵永享呢!”

    “是啊,咱们得商量个对策,不能坐以待毙啊!”

    ……

    永福宫内,济尔哈朗正坐在紫檀木的椅子上,绘声绘色地将他的心腹从燕京探来的消息向大玉儿汇报着:

    “……摄政王在进入燕京皇宫时,乘坐了前明皇帝御用的龙辇,用了天子专用的銮仪法驾,而且还在金銮殿上的宝座上面南而坐,坦然接受群臣的三跪九叩之礼和‘万岁’之称。

    摄政王以没有合适住处和处理朝政方便为由,一直住在明朝皇帝的寝宫武英殿内,饮食起居都是皇帝的规格和仪制。

    他以燕京贼患未平,动荡不稳,宫殿被焚烧损毁为由,闭口不提迁都迎驾之事,众朝臣也揣摩其意,无人敢于上折请求。

    更令臣忧心忡忡地是,那些新归顺来的前明故臣们,只知大清有摄政王,不知大清有皇帝,不但每逢奏对之时都对摄政王持君臣之礼,而且还制订了新的仪注,所有人见到摄政王都要如此这般……”

    济尔哈朗这些话虽然难免有些夸张,却大部分出于事实,所以讲述起来令人深感可信,他一脸义愤填膺,痛心疾首的表情,“想不到啊,这多尔衮独擅大权才几个月的工夫,就成了咱大清的曹cao,俨然有凌驾于君权之上的态势!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君将不君啊!”

    大玉儿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然而却听得暗暗心惊。然而她却没有完全相信,毕竟她知道济尔哈朗向来与多尔衮面和心不和,一直为自己被多尔衮压制,剥夺了掌政实权而心怀怨恨,所以这些话究竟是他捕风捉影,或是添油加醋,也未可知。

    “怎么会这样?”大玉儿皱起眉头来,纳闷道:“摄政王并不是那种人啊,看他平日里对人都和蔼宽厚的,对我和皇上极是恭敬;还以身作则,交出了管理吏部的大印,免除了朝鲜每年额外奉送的财物……”

    济尔哈朗见大玉儿似乎不相信他的话,连忙言之凿凿地保证道:“微臣断无欺骗太后之言!倘若有半句假话,就请太后尽管治罪!”

    “不是我信不过郑亲王,而是担心你是否被下面的人给蒙骗了,要知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哪!摄政王现在处在这个位置上,言行举止都被众人牢牢地盯着,难免偶尔会有些疏忽不慎之处,被传扬出去,夸大了数倍,才有这些似模似样的传言啊!”大玉儿端起茶杯,喝了几口润润嗓子,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

    “咳,太后久居深宫,从来不过问外面的事儿,当然不清楚摄政王的真实为人啊!他自从当政以后,野心勃勃,擅权自专,作威作福,从来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因为害怕被太后知晓,所以才特地设立了一条‘后宫不得干预朝政’的规矩,就是为了阻断太后与大臣们接触,得悉他这些目无君上的劣行啊!”

    济尔哈朗看看似乎料还不过足,于是又添加了些,“我与他同朝共事多年,深知他的性情。此人最善于伪装,所以才骗取了先皇的信任,实际上却是城府阴沉,无时无刻不在培养自己的势力,现在几乎整个朝野,都是他的羽翼,少数仍然忠于皇上的大臣们被他贬的贬,架空的架空,现在是敢怒不敢言……”

    大玉儿默默地听着,一言不发,漫不经心地摆弄着手里的一根金耳掏,似乎对于济尔哈朗的这些汇报不以为然。

    济尔哈朗见说到这个份上太后仍然不表态度,心知没有触及她心中最忌惮的地方,于是咬了咬牙,抖出一个更大的猛料来,只见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嗓门说道:“臣还听燕京那边的人禀报,说摄政王其实准备自立为君,留在关内不回来了。”

    大玉儿的眼皮猛然一跳,抬起头来盯着济尔哈朗看,却仍然没有说话。

    见到这一条奏效,济尔哈朗暗暗得意,于是继续道:“更有人说,摄政王的那些个亲信已经得到他的暗示了,几个文臣更是积极活跃,正在四下找人商议,准备联合上折,恭请摄政王进位为君,荣登大宝呢……”

    “什么,此事当真?这不是篡位吗?”大玉儿终于表现出紧张愠怒的神色来,“你可有实据,证明摄政王当真准备废黜皇上,窃取皇位?”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自然是要秘密进行,况且多尔衮一贯为人谨慎,警惕异常,不容易让人抓到要害,”济尔哈朗当然手头没有证据,却是能言善辩,自圆其说,“太后啊,您可千万不能小觑多尔衮的野心,要是等咱们找出确凿证据,恐怕已经来不及了,说不定那时候他已经率军杀奔盛京而来,强逼皇上退位啦!”

    大玉儿扔下手里的金耳挖,下了炕,踩着厚厚的花底盆走到窗前。她盯着外面随风拂动的垂柳枝看了一会儿,方才转过身来,这时手里已经捏了一串玛瑙佛珠,一粒一粒地拨动着。

    “对了,李……”她刚想脱口而出“李熙贞”三字,又突然想起不妥,“摄政王的那位朝鲜福晋,是不是也一直陪着他住在武英殿里?”

    济尔哈朗被大玉儿这么一问,方才想起竟然忘了这一茬儿,于是连忙答道:“太后的猜测不错,朝鲜福晋不但一路跟随摄政王入关进京,还一道住在武英殿里,朝夕相处、寝食与共,就算是正宫皇后也没有这般……”

    说到这里时,济尔哈朗突然注意到这位一贯温和良善的太后脸色愈发阴沉,眼中居然闪烁着凶戾的光芒。他一惊之下,连忙中断了话语。

    一声轻响,由三根结实线绳攒成的珠串竟然被大玉儿拇指一错,生生拗断,浑圆精美的珠子霎时间“哗啦啦”地滚落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