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宦海风流在线阅读 -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八十九章 平定淮西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八十九章 平定淮西

    第八十九章平定淮西

    襄州新法大获成功的消息。振奋了数千里外的长安城。

    革新派以及支持者们,欢呼雀跃,襄州这个成功的典型,足以证明他们所坚持的改革之路是正确的、光明的。

    消息甚至惊动了深宫大内的皇帝。

    慧帝同样感到非常兴奋,虽然,变法之举是他最为忌惮的权臣—窦刚首倡,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更在乎国家的兴旺、社会的安定,即便此次革新或许会更加壮大窦党势力,他也在所不惜。

    事实上,不只是那些关心国事的老臣,就是慧帝本人,也早已看出这个国家出现了严重问题。亲政后,他痛心于朝廷对藩镇的屈服退让,不满于中央、州县的萎靡不振,焦心于国家税收减少、财政紧蹙,内心深处,同样有着革新变法、富国安民的强烈愿望。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慧帝很早以前,就急于物色能安邦治国的英才,他曾对大臣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表明皇帝确实有着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

    但是,自谭孝移开始,到李景俭,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朝廷几经折腾,不仅毫无起色,反而更是举步艰难起来。

    天子毕竟还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龄,他没有被失败吓倒,依然不甘心地询问大臣:国家怎样才能富强?百姓怎样可以安定?藩镇何时可以尽除?

    这些问题,所蕴含的责任太大了,没有人敢回答。从宰相之位上直接被贬为江城县丞的李景俭就是前车之鉴。

    直到中书舍人卢承庆大胆地站了出来,大声答:革新,唯有变革,才能消除一切弭患,国家才能强盛。

    卢承庆的挺身而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宰相窦刚。当时,虽然卢承庆已经在他面前几次提出革新的建议,但是,窦刚认为时机未到——朝堂中还有很多对自己怀有恶意的政敌,而天子的态度同样暧昧难测,此时变法,能够获得的利益并不大。

    窦刚的考虑,是把政治利益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

    卢承庆没有听从窦刚的劝阻,他无法做到这么一件事:那就是身有强国之策。却坐视国家继续消沉。

    卢承庆一向生活在理想和逻辑世界当中,追求完美,不通人情世故,也不屑于人情世故。这样的性格,慧帝喜欢——因为一个过于讲究人情世故的人,是不能做改革者的。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慧帝的性格和卢承庆的有点像,喜欢充满激情地做一件看起来很美的事。

    天子对卢承庆愈加赏识,想要对他委以大任,但又有些说不出来的担心,于是询问一向以正直敢言著称的谏议大夫王涯,说你觉得卢承庆怎么样,可堪大任?

    结果老大臣的回答让天子很不愉快,王涯抬起他饱经沧桑的双眼,一字一句说了以下这句话:卢承庆为中书舍人有余,居宰辅地位则不足。

    意思就是不看好卢承庆的能力,更不看好他的变法。

    好在,还有些聪明人已经读懂天子急欲变法革新的愿望,杨如月对慧帝道:襄州试行新法,一举而为雄州。变风俗。立法度,乃是方今之急,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王大人年纪老迈,只怕没有年轻时的锐气了。

    慧帝颌首赞同,心中坚定了变法的念头。

    天复二年,六月,天子下诏,果断地任命卢承庆为参预政事,筹备变法事宜。十日后,天子又在卢承庆的推荐下,任命原户部尚书杜黄裳为“同平章事”,共同主持新法。就这样,一场关乎国运兴衰、关乎民生顺逆的重大改革运动正式开始了。

    新法一颁布,立即受到朝中多位大臣的强烈反对。法令虽然刚刚公布,但是因为襄州等地试行新法,搞得惊天动地的,所以他们早已知晓其中内容,对于利弊得失,更是下了一番深厚的研究。

    翰林学士范增认为实行“惠农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并没有多大改变,为了一点点的改变,而使天下动荡,非是智者所为。

    尚书省左侍郎孔光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呈交给天子,矛头同样指向新法及卢承庆。这个老头说话一向尖刻,这篇奏章中也不免有些言辞过激之处,结果被御史弹劾为人身攻击,慧帝一生气。将他贬到洛阳城养老。

    除了朝廷官员外,士族豪家也对新法多有批评,但是这个时候,新法刚刚实施,风头正劲,一些反对者除了心中恨恨外,并没有起到丝毫的阻碍作用,变革还是浩浩荡荡地在各地推行开来。

    ………………………………………………………………

    天复二年八月,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就是淮西战役终于进入了全面的进攻阶段。

    武元宗来到前线督战后,亲自视察了各处军队和战况,当时,他对随行的元帅府司马周侠说:朝廷大军虽看似强盛,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战果,问题就是咱们以前实行的那套处处开花的战略是错误的,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才能破开淮西军的防御阵线。

    周侠对武元宗的看法深表同意,朝廷十几路大军,兵力数倍于敌人,可是一方面,各路军队将领各怀心思,不能协调行动,另一方面。战线拉得太广,虽处处用兵,但兵力薄弱,始终无法打开僵持的局面。

    两人商议后,武元宗最终决定,将十三路军马分成四大攻击集团:以“定州都防御使”宁赛的兵马为德州方面主力,负责打击成德、淄青二镇援兵,彻底截断他们援助淮西的企图;

    以淮南行营兵马使、左羽林大将军吐谷楞的羽林军为西线主力,从西面进攻淮西朗山、铁城一带。

    以忠武军使李光颜部为北线主力,率河阳、宣武、魏博、河东诸军渡过溵水,从北面进攻淮西。目标主要为军事重镇—郾城。

    以寿州都团练使令狐通、昭仪军使丁宝桢所部,组成东线主力,目标直取淮西军的防御重点—鳌山。

    这样的部署,可谓是既集中了精锐力量,又可数面夹击,使淮西军无暇旁观,持久战,必是淮西方面吃亏。

    九月,“德州会战”爆发,宁赛以一万三千铁骑,横扫成德、淄青二军,打得敌人狼狈鼠窜,攻克德州城,取得会战大捷。

    武元宗接到军报后,大喜,下令宁赛停止对成德用兵,抽调他的定州军精锐三千人赶赴申州,决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

    十月、十一月,战事反复,双方各有胜负。东路周军击败淮西军,攻占鏊山今河南丘东。北路周军连败淮西军,斩将上百。由周侠指挥的定州兵亦攻破申州外城。西路周军先败淮西军于朗山今河南确山,但随即大败于铁城今河南遂平西南,损失上千精锐,中外为之震惊。

    十二月,天气严寒,士兵马匹多有冻伤,双方不约而同停止军事行动,筹备物资,战况陷入暂时平静。

    天复三年,一月,战事进入关键性时期。这时,北路李光颜率河阳、宣武、魏博、河东、忠武诸镇周军成功渡过溵水,进至郾城,击败淮西兵3万,歼灭十之二三。郾城令董昌龄、守将邓怀金举城归降。

    淮西逆首吴元济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将亲兵及蔡州守军大部调往北线,以增援大将董重质防守的洄曲。淮西军的主力和精锐都被吸引到了北线。这就为周军奇袭蔡州创造了条件。

    不过,决定奇袭计划成立的关键性因素,还是淮西骁将刘悟的反正。

    刘悟是淮西军年轻一辈中的勇将,在军中拥有一定的声望,他当时是文城栅守将,而文城栅是通往蔡州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想要偷袭而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襄州义清县令程公颖,为朝廷争取到了刘悟这枚关键棋子。他曾和刘悟有旧,与刘悟有些交情,而刘悟早已看出淮西大势已去,早有反正之心,只是缺少一个值得信任的中间人物,程公颖的出现,正合他意。

    拿下刘悟后,元帅府的幕僚们制定出了一份大胆的军事计划,那就是趁着淮西西面防御虚弱,以一只精锐兵马偷袭蔡州,一举攻克淮西老巢。

    周侠看了这份计划后,拍案叫绝,自告奋勇向武元宗请命,要求担当这次偷袭行动的指挥官。

    武元宗对周侠的能力一向很看重,想了一遍手下将领,也觉得这项简直可以称得上胆大妄为的计划,也许只有周侠亲自出马,才可能会成功,于是允准。

    一月底,周侠抵达行动的大本营—马鞍山后,采取了种种措施和行动,为奇袭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首先,他下车伊始,即亲自行视慰问将士,存恤安抚伤病员,以稳定军心。同时,又有意示弱,故作柔懦懈惰,御军宽怠,以麻痹敌军。淮西军因屡败西路周军,见周侠不过是个文士,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轻心,对马鞍山方面的西路周军不再严加防范。

    其次,为增强本部的军事力量,实施、完成奇袭计划,周侠又上表奏请朝廷、元帅府,调来昭义、河中、鄜坊、魏博、羽林各军精锐骑兵2000人。

    再次,为争取淮西民心,以在奇袭行程中得到本地淮西人的支持,周侠还利用淮西连年用兵,农业生产荒废,仓廪空虚,民多无食,纷纷逃往周军控制区的机会,放粮施粥,赈济流民,并设县安置淮西逃亡百姓500余户,为其择县令,责成其妥善抚养,并派兵予以保护

    复次,为动摇、瓦解淮西军的士气,争取淮西将士为己所用,周侠还采取了优待俘虏,大胆重用降将的政策。他在俘获淮西大将丁士良后,不仅未加杀戮,反而署以官职。丁士良感激之余,献计擒获淮西军将吴秀琳,招降吴秀琳部3000人。西路周军因之士气高涨,连下多城,淮西将士降者络绎于道。

    周侠谋取蔡州,又问计于准备里应外合的刘悟。刘悟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淮西斥候校尉李祐不可。周侠设计生擒李祐,免其一死,并委任他为自己牙队的将领——六院兵马使。

    李祐被周侠的亲信和重用所感动,愿效死命,尽心设法为袭取蔡州出谋划策。

    周侠在优待投诚和被俘的淮西将士及其家属的同时,十分注意询问有关淮西的内情。他还废除了藏匿淮西间谍者满门抄斩的旧命令,优待被捕的间谍,其结果是使敌方间谍尽吐实情,反为周侠所用。这样,周侠很快摸透了敌方的险易、远近和虚实,为避实击虚,奇袭蔡州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最后,为扫除外围,孤立蔡州,建立接近蔡州的奇袭基地,周侠先后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和西平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带的周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遣将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诸城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

    这样,实际上蔡州在行动开始之前,已经暂时陷入一种和外界无法有效沟通的孤立状态。

    二月初,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周侠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

    周侠深以为然,派人将修改后的奇袭计划密呈武元宗。武元宗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二月初八,周侠的主力进驻距蔡州仅65里的文城栅,文城栅守将刘悟率部反正。而蔡州方面,依然对敌人的到来毫无所觉。

    初十,周侠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部将留镇文城,命大将琯铁树、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3000人为前锋,自己与丁士良将3000人为中军,命定州军将黄石率3000人殿后。

    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周侠只下令说向东。东行30里后,周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俘虏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周侠留500人守张柴村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500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

    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周侠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一名校官稍事劝阻,立被周侠斩首,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

    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周军无人认识,全靠几名李佑训练的斥候探路。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周侠,无人敢于违令。

    夜半,雪愈下愈大,周军强行军35里,终于抵达蔡州。

    近城处有鸡鸭池,周侠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周军已有30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周军的行动。

    四更时,周侠部前锋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

    李佑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周军主力。接着,又依法袭取内城。鸡鸣时分,雪渐止,周侠进至吴元济牙城外。

    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不过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

    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内城已陷。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周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牙城是军镇首脑保命的老巢,不仅城高墙厚,而且有近卫精锐—牙兵防守,非常难以攻克,周侠等人久攻不下,不免焦急,因为如果朗山、光州等处敌人闻讯,必定派大军来援,那样的话,不仅这次偷袭计划彻底失败,只怕连己方的退路都会被截断。

    李祐的叔叔李忠义献计,让蔡州百姓负柴草助周军焚烧牙城南门。这个计策虽然毒辣,但显然很管用,护卫牙城的士兵,多是本地人,城中百姓都是他们的家人,投鼠忌器下,火烧之计必然成功。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周侠咬牙同意了这个主意,李忠义派兵驱赶了几千名百姓,以柴草焚烧城门,黄昏时分,百姓死伤过半,城门才坏,吴元济在牙将的拼死护卫下,侥幸逃出北门,其余诸将、官员、亲眷,全部为周侠俘获。

    两日后,逃到洄曲的吴元济被自己宠信的大将董重质擒绑,董重质上表请罪,声称愿束吴逆归朝。

    接着,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亦相继降周,淮西遂平。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