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区别
东正教: 东正教或称东方正教是基督教分支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是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正教”的希腊语(Orthodxia)意思是正统。 如果以‘东部正统派‘的主要的和狭义的定义来分,“东部”教会里人数最多的教会是俄罗斯正教会和罗马正教会。而欧洲正教会(不分东西边)最古老的则是希腊正教会。若是以英语系国家的西方人习用的用法来分,‘东部正统派‘有较广的定义,也包含了‘东方正统教会‘(OrientalOrthodox中文字面意思和东正教一样,但两者是不同的教会)。 早期的基督教在公元1054年发生了基督教大分裂,基督教会从这里分成东部和西部两个教会。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教会才是由基督使徒所开创的最原始的教会,并且都不让对方拥有这头衔。东部教会在自己的名称里头加上了‘正‘(正统)所表示的是他们认为东正教会保留了最原始的教导和崇敬的教会传统。有些人认为罗马天主教会代表的是‘西部传统‘,然而持不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罗马教会已经背离传统。 所有的东正教派教会都可以回溯他们的脉系直至五个早期的基督教会中心:罗马教会,耶路撒冷教会,安提阿教会,亚历山大港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虽然所有的东正教教会都承认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最高领袖(正式头衔为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大主教和普世牧首),但是教会之间并不是完全一体,而是在彼此承认的状态下相互独立。 历史 ‘正教会‘对基督教教义的不同解释,歧见和教会传教活动在和日后的罗马教会完全分裂之前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大分裂 公元11世纪发生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大分裂导致位于西边的罗马天主教会和位于东边的教会完全分离。分裂的原因有对教条的不同见解和教宗的权力,但是加剧最后分裂的是文化和语言的不同(东边是希腊文化和希腊语,西边是拉丁文化和拉丁语)。 最后的分裂一般是认为在于公元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的结果。西边的拉丁教会直接参与了这次的攻打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正教宗主教所在地)的十字军东征。这次的战役所导致的东西边教会间的敌意一直持续至今。在2004年,罗马天主教会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于发生在公元1204年的此事件展开正式道歉;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巴多罗买正式的接受了道歉。 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在此之时,有正教派教会分布的埃及受到信奉******教的马木路克的控制,但是正教派教会在俄国却是很强大;所以当时称为第三罗马(新罗马)的莫斯科就成了当时的新的正教派教会中心。 正教派和宗教改革 正教派并没有经历宗教改革,而且新教派教会对正教派的态度从开始就一直不明确。两边开始时维持著一种热忱和友善的关系,但是基本的教条神学歧见仍是突显了出来,尤其是关于神圣传统,圣灵由父子分出,自由意志,神圣预定,称义(释罪),圣礼的数目,洗礼(正教派的‘全部浸在水里‘相对于路德的‘用撒或是淋水‘)以及是否要如同正教派的‘在洗礼后马上施行圣油礼和圣餐礼‘,圣餐礼变动的意义以及使用未发酵的面包,教会和大公会议的无错误,崇敬,盛宴,对圣者,圣者塑像和遗物的祈祷,斋戒和其他教会的传统。由于这些歧见,最终导致两者停止来往。 组织 从最早的基督教会开始,教会(教堂)就散布到不同的地方,每个地方的教会领导者就成了‘主教‘。其他受派的‘长老‘就成了‘牧师‘,然后受派的‘仆人‘就成了‘执事‘。一个地区的最重要城市的主教有时候被称为‘大主教‘,其他小一点的地方教会就会向大城市里的教会寻求领导。东方教派教会(东正教,东方正统教会,和东方礼天主教会)一直都允许结过婚的牧师和执事,只是婚礼要在上任前完成。如果离婚或是成了鳏夫,牧师和执事不能再婚,除非他们不再当牧师和执事。主教一直都是不能结婚因为他们是从僧侣中选出来的。主教,牧师和执事一直都是由男性担任。 不同的正教派教会间可以说是以共同的信仰和各种仪式联系起来,但是却没有政治上的从属关系。他们没有如同罗马天主教宗般的教宗,也没有常设的主教大会议。 神学 一般来说,东正教派的神学和对于经卷的解释都是遵循基督教兴起初期所传下来的典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继续和延续基督传给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传给早期教会僧侣的神学和信仰。神学上的创新往往带来质疑;如果一个意见真的和最初的教会所教导的不同的话,那麽这意见很可能就是异端邪说。然而进一步的详细解说传统神学是可以被接受的。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个分支。虽然最接近原文的名称是“公教会”,但是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因其将不使用上帝、神等词汇称呼唯一的主,而仅使用天主一词)却已成了正式的中文代名词[1]。基督教教派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亿,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里头最为庞大的教会。天主教中有下列修会,分别是方济各会、多明我会、本笃会、奥斯定会和克吕尼修会。 历史 “公教会”的“公”原文的意思相同于“天下为公”的“公”,所指的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众的”,寓意在于最开始的教会是开放给全部的人,而不是特定的种族,阶级,或是宗教信仰。“公教会”一词最早出现在使徒信经:“神圣的公(全世界的、大众的)教会”;以及尼西亚信经里面一句:“我们坚信唯一的神圣且公的(全世界的、大众的)以及耶稣使徒所传下的教会”。 “公”的原文意思虽然平常,但是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却有许多教派与教会想要拥有这个头衔,到了最后,“公教会”一词在法理上已经由罗马天主教会所拥有,这就如同正教派的‘正‘,其字面意思也是平常,但是后来则是由正统教会所拥有。虽然如此,仍是有不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在名称上使用或是保有“公教会”(天主教会),比如旧公教会,古公教会,宽宏公教会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罗马天主教会 五世纪东、西罗马分裂以后,东罗马帝国奉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正宗,并演变成日后的东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罗马的梵蒂冈,则成为了分裂后西罗马帝国的正宗,是为“罗马天主教会”这名称的源由。他们相信,天主教会一系才是源自耶稣基督的正宗。他们的论据来自玛窦福音第十六章18节,耶稣对圣伯铎(又译“伯多禄”,基督新教翻译为彼得)说的这句话:“你是伯多禄(小石),我要将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而他们相信圣伯多禄是罗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袭至现在。而伯多禄的继承者们,就是被称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也是曾经的教宗国,以及当今的梵蒂冈城国的元首。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礼|圣事,即洗礼、坚振、告解|和好、弥撒|圣体圣血、婚配、圣秩|圣职授职礼、终傅|病人傅油。(基督新教则仅保留洗礼和圣体圣血作为正式的圣礼)在这其中,弥撒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玫瑰经》。 天主教的节日很多,在基督宗教三大派别中仅少于东正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 天主教在中国 天主教在明朝由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带来中国,并导引了徐光启成为中国第一位天主教徒,此后天主教逐渐在中国拙壮成长。虽然明、清两朝都有不少教徒受过逼害,但也在中国产生了几位圣品和真福品。(需要提到的是,公元2000年教会册封的几位中国籍圣人,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不满与抗议。后者认为前者是采用宗教的方法,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篡改历史。) 天主教的圣经本来用文言文来书写,并按照明朝时的官话翻译各地和人物的名称。这些名称和以广东话来翻译的基督新教圣经不同;而且从翻译原本上说,天主教采用的是拉丁文版,基督新教采用英文版(英王钦定本)。所以直到现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和基督新教教会都没有一本共同的圣经版本(但有四部福音的合译本,但人名与地名各自保留原有的名称)。但由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参与者有不少新教徒,所以形成基督新教译名在中国比较普遍和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的天主教会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逐渐脱离梵蒂冈的直接领导。20世纪末,中国天主教会没有依照教会传统和教会法,“自圣”主教,遭到梵蒂冈的反对和谴责。但在礼仪及祈祷上仍然是延续天主公教会的一切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