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竞技小说 - 篮球之白银帝国在线阅读 - 第三章 为国效力

第三章 为国效力

    张卫平,在甘国阳的脑海中是一个熟悉又遥远的名字,熟悉是因为他曾经无数次地听到过他的声音,遥远是因为,那已经是另一个时空的事了。

    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结束以后,甘国阳就曾经接触过张卫平,那时候张卫平前往了美国,在芝加哥以探亲名义定居,当时他的太太在芝加哥大学学习。

    不过,那时候甘国阳正忙于招募萨博尼斯,为1989赛季全力做准备,所以两人没有太深地交往,张卫平也不知道这个华人篮球传奇在见到他的的时候,其实心里也是很激动的。

    两年之后,以甘国阳名义组建的“华人互助基金会”在洛杉矶成立,张卫平正好也从芝加哥搬到了洛杉矶,不过对于华人互助基金会的帮助,张卫平却予以了拒绝。

    后来甘国阳了解到这个事情,他心中明白,作为一个篮球国手,这位放弃一切到美国来追寻篮球梦想的中年人,内心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坚持,同样作为篮球运动员的甘国阳能够理解张卫平的选择。

    但是在暗地里,甘国阳还是帮了张卫平一些忙,张卫平能够成为一家啤酒公司地区经理,就有甘国阳为他排除障碍的功劳。

    这些张卫平或许知道,但两人日常的交流确实不算多,尤其是甘国阳退役以后,他就像候鸟一样在全球各地来来往往,根本没有时间。

    所以,这次张卫平打电话到自己的家里来,甘国阳还是有些诧异的,这个倔强的家伙,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事求过他,唯一一次打电话过来是邀请甘国阳全家能去洛杉矶他的家里吃个饭,而当时甘国阳正在委内瑞拉和人谈酒店生意。

    第二天,甘国阳醒的很早,三年了,他的作息习惯还是和在NBA打球时一模一样,清晨五点多起床,然后开始跑步,一定要跑到身上微微出汗才会结束。

    跑完步以后,甘国阳回到别墅中,给张卫平回了一个电话,电话很快就通了,对方似乎就像守在电话前一般。

    “你好,是张卫平先生吗?我是甘。”甘国阳说道。

    “对对,我是张卫平,你好啊甘先生,昨天我打电话给您,您爱人说您不在。”

    “是,我最近比较忙,您有什么要紧事吗?”甘国阳说话还是很客气。

    “这个…这个…是这样的,我呢,是受自己的老师钱澄海老先生来和您商量个事,就是说…”张卫平的声音吞吞吐吐,看样子是有什么事情要摆脱甘国阳。

    甘国阳一听张卫平提到了钱澄海老先生,知道这事很可能和中国男篮有关。

    “您直说吧,是不是和男篮有关系?能帮的忙我一定会帮。”甘国阳想起十年前,钱澄海带着国家男篮到美国来试训,当时钱澄海就一万个希望甘国阳加入国家队,可当时NBA球员是不能参加国际比赛的。

    后来到了1992年,国家男篮也有尝试和甘国阳接触,但那一年甘国阳在NBA总决赛中3:4败给公牛,痛失冠军,甘国阳在第七场比赛投中的致胜球被裁判吹罚无效,加时赛又背部痉挛打了封闭上场,球队还是输掉了比赛。

    于是甘国阳原本预定的1992年巴塞罗那之旅也因此泡汤,失去冠军和受伤的双重打击,延续到了1993年,旧伤复发外加父亲去世等一系列意外,让甘国阳黯然退役,他参加国家队的事也基本无法实现。

    现在已经退役了三年,张卫平的这通电话,让甘国阳觉得,也应该为中国国家队做一些贡献,毕竟到现在,他依旧是个中国人。

    “国阳,我就这么叫你啊,实话说了吧,钱澄海老师,希望你能够复出,参加中国国家队,打亚特兰大奥运会,他说,你肯定也不想现在就这样放弃篮球吧!”张卫平似乎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说出了这番话,说完后,电话两头就是长时间的沉默。

    过了有半分多钟,对于张卫平而言似乎是一个世纪,甘国阳终于说话了:“我考虑考虑吧。”

    说完两人互道再见,挂掉了电话。

    挂掉电话以后,甘国阳就呆坐在客厅的沙发里,他回忆着这三年来自己的生活,从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了亿万富翁,就好像那些穿越人士一样,用超常的见识和预见能力,创造着一个个的财富奇迹,拥有了能满足自己各种欲望的金钱和地位。

    因为他,在整个美国,华人的地位都在上升,从没有哪一个黄皮肤的人在美国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过去没有,将来也很难有。

    可是,甘国阳却觉得,这一切一切加起来,都比不上那个小圆球,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东西。

    他选择退役不是因为不再热爱篮球,而是有太多太多的无奈,磨人的伤病,失去亲人的痛苦,妻子的等待和儿子的成长,以及和俱乐部不可调和的矛盾,都让甘国阳不得不选择离开。

    张卫平提的帮助要求确实有些过份,让一个已经退役了三年,成为了亿万富翁的人去帮国家队打球,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甘国阳还是有些心动了。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他的状态还能恢复吗?能顺利进入国家队吗?能够融入中国队中吗?队医怎么办?训练员怎么办?最重要的,打完比赛以后呢?继续做他的亿万富翁?

    甘国阳的脑海中又想起来在*看到乔丹在客场接受欢呼的场景,他知道,今年的冠军不出意外又是他的了,历史的命运真的就这样难以打破吗?

    甘国阳在客厅里一直坐到了妻子和儿子起床,今天是星期一,甘文山要去学校上学。

    王抚西忙着打理孩子,没空去注意甘国阳,在甘国阳家里,有保姆扫地、厨师做饭,但带孩子的事情从来是王抚西亲自过问,包括接送孩子上学,这是甘国阳的要求,他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和父母太生疏。

    “抚西,今天我来送孩子上学吧。”甘国阳突然对王抚西说道。

    “啊?你今天不忙吗?”王抚西有些诧异道。

    “我想忙就可以忙,不想忙,就可以不忙。今天我来送孩子,你要是累,再回房休息一会儿吧。”甘国阳说道。

    “那也好,儿子正好有东西要送给你。”王抚西笑着和甘国阳说道。

    甘国阳也不知道甘文山要送什么给自己,只要和儿子在一起他就感到充实和快乐,不过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不愿意自己开车,叫上司机一起送甘文山上学。

    甘文山上的是旧金山当地的著名私立小学,等车子到了小学门口时,甘文山从自己的小书包里掏出了一个小信封,小心翼翼地交到了甘国阳的手中。

    “爸爸,这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给爸爸mama写一封信,mama的我已经给她了,昨天晚上你没回来,mama让我早上交给你……”说完,甘文山就下了车,一溜烟地跑了。

    “甘文江!早上好!今天我爸爸送我来的!”甘国阳看着窗外,正好甘国辉的儿子甘文江也来上学,他和甘文山同岁在一个班,两人一同搂着肩就进了校门。

    看着儿子进了学校,甘国阳这才打开手中的信封,上面是甘文山歪歪扭扭的汉字,甘国阳要求甘文山一定要学汉语,在家也必须说汉语,给父母写东西也要用汉字。

    上面写着:“亲爱的爸爸,昨天我问mama,她什么时候最开心,她说她看到爸爸拿冠军的时候最开心,因为爸爸拿不到冠军就会不开心。还有,班级里的同学问,是乔丹厉害,还是爸爸厉害,我和甘文江都说爸爸厉害,但其他人都说乔丹厉害。爸爸,我觉得还是你最厉害,我也想看你拿到冠军。————甘文山”

    看完儿子的信,甘国阳小心翼翼地将它折起来放在口袋中,心中决心已下。

    “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

    …………………………

    在电话的另一头,挂掉电话的张卫平长出了一口气,当时钱澄海指导找到他,要他向甘国阳提出复出要求的时候,张卫平就觉得这个要求不靠谱。

    甘国阳在美国的影响力有多大?这两天张卫平是深有体会,全美各大新闻电视台,基本上都在报道白水案,而甘国阳也是被卷入其中接受了调查,媒体更是用大篇幅的报道来描述甘国阳在*接受询问的过程。

    用以后张卫平自己的话说,“乔丹就是拿到了创纪录的72胜,上镜率还是比不上已经退役的甘国阳,头条还是甘国阳的。”

    张卫平早在1984年甘国阳刚刚进入NBA的时候就对他略有耳闻,后来1985年去美国他没有去成,钱澄海、宋涛等人回来后对他是赞不绝口,钱澄海更是心心念念想着甘国阳能够进中国国家队为国效力。

    1988年张卫平来到美国自己打拼,篮球之梦是很快破碎,不得不开始艰难的打工生涯,性格倔强的他拒绝了甘国阳的直接帮助,依靠自己闯出了一片天,而在这几年的打拼中,他从未减少对篮球、对甘国阳的关注。

    他见证了甘国阳在1989年的种种风波和MVP,最佳防守球员、FMVP的大丰收,见证了甘国阳1990年的全满贯,那是甘国阳的最巅峰;尔后,甘国阳在1992年总决赛中的世纪之投被吹无效痛失冠军,1993年伤病缠身最终离开以及1994-1996的财富奇迹,全都深深地印刻在了张卫平的脑海中。

    那时候的中国大陆,还处在一种混沌、摇摆的状态,特别是1989后受到国际制裁,国内局势也不稳定,就算这样,甘国阳在国人眼中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

    张卫平坚信,在日后,甘国阳的经历一定会被大书特书。

    就在张卫平觉得甘国阳的篮球传奇已经成为历史的时候,钱澄海给张卫平打去了跨洋电话,想要张卫平帮忙牵线搭桥,说服甘国阳重返篮球场,帮助国家队打亚特兰大奥运会。

    这个跨洋电话打了足足一个小时,张卫平反复叙说了其中的困难,钱澄海却要求张卫平“不管有什么困难,总要试一试”,最终张卫平还是没有犟过自己的老师,接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不开玩笑嘛,老爷子要是现在想要我复出重返国家队,那都没问题,让甘国阳去中国国家队打球?哎呦……”张卫平在心里还是反复地嘀咕,确实,让一个退役三年的亿万富翁重新去打球,想想就不靠谱。

    “但是乔丹不也复出了?说不定,人甘国阳也想复出呢?”张卫平再想想,觉着也不是全无把握,乔丹和甘国阳同一年退役,终于在1995年选择了半途复出。虽然他输掉了当年的季后赛,可紧接着在1996年常规赛就创造了72胜的神迹,接下来的季后赛中,总冠军也将是他唯一的目标。

    张卫平就这样胡思乱想着,星期一是工作日,可是他一整天都没能静下心来好好工作,一下了班就赶忙回家,打开电话录音设备,想听听甘国阳有没有给他留言。

    结果,电话录音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张卫平不禁觉得一阵失望。

    但才过了一会儿,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张卫平几乎是扑向了电话将听筒拿了起来。

    “喂?”

    “喂,是我,甘国阳,张卫平先生?”电话里传来甘国阳浑厚的声音。

    “诶诶,是我,我是张卫平。”

    “是这样,我决定,准备在下个月进行复出训练,如果状态允许的话,我一定参加国家队在奥运会的比赛。麻烦你和钱澄海老先生转达一声,具体的汇合、集训安排,我听国家队的,就是这样。”

    甘国阳的语调平缓,在张卫平的耳中却不啻与平地惊雷,甘国阳就这样决定复出了?而且是为中国国家队复出?

    “张先生?张卫平先生?”

    “哦哦!好好,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马上就打电话给钱老,谢谢您,谢谢您啊,我,我会达转的,会转达的。”张卫平有些语无伦次,虽然他和中国国家队已经没有了直接的交集,可作为曾经的国家队队员,国家队助理教练,一个赤诚的篮球爱好者,他很可能是最早知道甘国阳将要复出的消息的。

    如果他把这个消息卖给报纸媒体,肯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不过挂掉电话以后的张卫平最着急的事,还是马上把消息传回国内。

    “现在,现在是几点?北京几点?”张卫平脑子里还在算着北京几点钟,可他现在哪里还算的出来,他也不想再等了,拿起电话,拨打了越洋电话……

    ……………………

    此时的北京是上午八点半,在北京崇文区四块玉南街的一个小区里,钱澄海老爷子早早地起了床,和往常不同,他没有出去早锻炼,也没有下去拿报纸,而是坐在电话机的旁边等待一个电话。

    1988年汉城奥运会退休以后,钱澄海对于中国篮球从未放弃关心,对人才的培养,教练的选拔,这位共和国篮球历史上教父级的人物依旧有着很重的话语权。

    在汉城退休以后,来自南京部队的孙邦接替了帅位,既保留了原有的阵容,也发掘出了巩晓彬这样的篮球人才,完成了1989年亚锦赛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夺冠任务,随后功成身退。

    接替孙邦帅位的就是中国篮坛的重量级教练,辽宁教练蒋兴权,背负着1992年奥运会的任务,擅长调教新人的蒋兴权开始了大换血,一批青年才俊被物色入国家队,中国男篮也开始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突破,1992年获得第十后,在1994年的男篮世锦赛上中国男篮历史性地闯入了前八。

    不过蒋兴权作为功勋教练,在队内却是饱受争议,和很多球员都有矛盾,在1995年宫鲁鸣接替蒋兴权成为了男篮主教练,他的任务就是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而宫鲁鸣正是钱澄海的嫡传弟子,两人的位置都一样,都是后卫。

    1996年,男篮的任务就是争取突破1994年取得的第八名成绩,能够更进一步。

    不过这谈何容易,世人皆知奥运会男篮比赛比世锦赛更加激烈,各个国家也更加的重视,中国想要在欧美列强中取得一席之地,在实力上必须有质的突破,在1994年的世锦赛中,进入八强以后的八强赛、五六七名的争夺战中,中国队全都输的干干净净毫无反抗之力。

    因此,钱澄海想到了甘国阳,想到了十年前他和甘国阳的那个约定,只不过十年的时间,物是人非,甘国阳大起大落并戛然而止的篮球生涯,让远在万里之外默默关注着他的钱澄海也是唏嘘不已。

    明知道甘国阳复出帮助中国男篮打比赛是难上加难,钱澄海这位曾经敢在*元帅面前呛声的篮坛名宿,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于是他才拜托了自己在美国的得意弟子张卫平。

    在告知了张卫平以后,钱澄海每天都不敢出门,生怕错过了张卫平打来的电话,他和张卫平说了,无论同意不同意,都要第一时间告诉他。

    在两天的等待中,有多个电话打进来,不过都不是张卫平的,这让钱澄海的心也是提的越来越高。

    而就在这个早晨,上午八点半,钱澄海终于接到了来自洛杉矶的越洋电话,里面传来的张卫平的声音。

    “钱老!同意啦,同意啦!甘国阳同意复出了!”张卫平都没有顾得上和钱老问好,就迫不及待地把好消息说了出来。

    钱澄海一下子激动地难以自己,在连问了几遍确认甘国阳亲口同意复出参加中国国家队后,才慢慢挂掉了电话,虽然他还想问地更清楚一些,不过1996年越洋电话可是非常昂贵的。

    激动过后,冷静下来的钱老立马感觉到自己肩上是责任重大,这个时候他已经退休,也没有在国家体委担任任何实质性的职位,他邀请甘国阳复出可以说纯属个人行为,还没有和篮协的领导通过气,主要他也觉得可能性不大,不能随便夸海口。

    可现在甘国阳那头解决了,他就要疏通篮协这边的问题了,如果到头来甘国阳愿意加入国家队,而国家队不让甘国阳进,那他可就真真对不住甘国阳了。

    钱老立马抓起自己的外套,急急忙忙地出门,要开始为这件事奔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