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变革公司管理体制
第183章变革公司管理体制 回到农场以后,李大山把进京的相关情况向中层以上的干部作了通报,特别是就郝教授的建议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虽然大家平时很少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也能凭借理智思考了解到这一建议的价值。因为长期和农民打交道,他们能感受到周围农民的感激之情在慢慢消退。这一方面是像日新村的村民一样,慢慢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不再那么强烈的希望依附于农场生存,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养殖技术已经比较过硬,可以单独开展养殖业务,只是苦于没有可资利用的土地,另外出于对农场的真诚感激,大家才没有表现出任何离开的意思。 而另一方面,后续加入农场的村民,有的因为养殖技术不过关,有的因为当初置换的土地较少,收入水平明显比前面的农民低。虽然大家已经摆脱了贫穷,过上了温饱的日子,但是农场上下还是现这些农民没有日新村、楼坪村的村民那么贴心,那么亲近。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所以平时大家也没有刻意宣扬。现在李大山提出来以后,一些现象被联系起来,愈加证明了郝五平预见的正确性。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种离心的现象已经出现苗头,李大山就指示唐柯,立即组织人手对各个时期加入农场的村民进行调查走访,务必收集到最准确、最详尽的意见,以供集团决策。唐柯马上执行了这一决策,对附近的农民开展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风声才刚刚传出,很多村民就围聚在集团总部周围,打听集团的决策意图。话里话外,李大山都能感受到农民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的迫切愿望。 不过,李大山还是决定等唐柯做完调查走访以后,才做出最后的决定。唐柯通过抽样调查,最后现83%的被调查村民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土地,完全由自己支配的土地。而其他不赞成单干的农民要么是因为年龄较大,怕承担风险,要么是家底子尚薄,没有资金投入。如果除掉这些人,几乎96%的人都赞成承包单干! 既然众口一词,李大山也不打算再延迟下去,农场管理层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虽然感情上接受不了这些农民在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以后,就想着离开农场的庇护,但是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有谁不希望在自由的天空下悠生活呢,哪怕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波折。 在征得农场上下的同意以后,李大山将农场管理体制的变革事宜专门向乔兴其及实验区领导班子做了书面汇报。乔兴其听了以后,也是大吃一惊,不敢相信李大山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但是当李大山把农民调查统计表交给他看以后,他也不吭声了。民意难违,作为高级领导干部的乔兴其最明白这其中的含义和蕴味。 而在农场内部,也有一些干部和职工不同意李大山的这一改革方案。其中就以李春花为的财务部门最为厉害,因为他们接触公司运营数据最多,都很担心一旦改变现有的运作模式,公司的财务状况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甚至会丧失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于这些,李大山倒不怎么担心,特别是良种繁育这块,基本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离开农场特有的环境,这些牲口的品质很快就会严重下降,最终失去竞争力。而公司利润这块,李大山认为只要控制住农民养殖出产的销售权,不仅不会下降,还会像郝教授预测的一样,出现明显的上升。 好说歹说,李大山才劝住了李春花。其实李春花也不是看重钱,而是自从李大山被东风村的村民伤害以后,她对某些忘恩负义的短视乡亲恨之入骨。李大山只好给她讲这两种情况的不同之处,特别是村民渴望自由生活的那种强烈愿望。李春花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过了几天,她情绪好转,就不再反对李大山的政策了。李春花不闹腾了,其他人就知道没必要再劝阻,于是对八鲤集团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就这样正式出台了。
在农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经过征求黄教授、郝教授以及牧业学校专家的意见,八鲤集团出台了。经过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最后确定了最后的制度样本。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在农场经营管理范围以内,经考核合格的农民可以参与此次承包。为了做到一视同仁,李大山还专门加上了一点,农场的正式员工也可以参与此次承包。不过为了保证集团管理的稳定,仅限于这一次,过后不补。农场员工可以承包的土地参考农民的平均值取定。经过测算,大约也就是五百亩至一千亩之间。承包价格暂定为每亩每年4oo元,水电等配套开支按市价结算。 二、土地承包范围仅限于灵石牧场。八鲤集团的核心区域八鲤农场、日新牧场、福成牧场、丁零牧场以及楼坪村所属的土地均不对外承包,作为集团展的重要根据地。这个设计是李大山反复考虑后决定的,因为除了灵石牧场,剩下的这些土地全都是花费巨资改造好的上好牧场,而且不到七十万亩,集团直接管理经营非常合适。 三、农场享有承包地出产物品的优先采购权,收购价格则依照交易前一个月的的市场交易平均价制定,这种特权伴随承包权始终。也就是说,村民只要想承包土地,就得接受这种交易方式。而且八鲤集团收购产品会采取严格的检验制度,任何不达标的产品,不仅不会支付货款,而且还会实行相应的惩罚。比如,降低该承包户的整体收购价格、缩短承包期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