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红叛军在线阅读 - 【转载】巴西的足球投资热

【转载】巴西的足球投资热

    巴西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大原材料基地,更是世界足球最大的原材料基地。

    几周前我曾撰文提请中国企业界进军巴西。理由是,随着巴西经济的崛起,巴西足球市场必然迸发出巨大的潜力和利润。

    果不出所料,〈纽约时报〉随即刊载了一篇文章,报道巴西足球市场的热络已经引来了许多投资公司。

    比如,最近在这一市场上弄潮的是一家叫Traffic的公司,自己拥有资金两千万雷亚尔(大约一千二百万美元,八千多万人民币),另外正计划从投资者中募集两千万雷亚尔。

    其经营模式如同股市投资:看准有希望的年轻球星(即有增值潜力的股票),然后将之买断,再将之租借给巴西的俱乐部。

    这些俱乐部给这些年轻的希望之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并支付工资。

    一旦他们被欧洲的大俱乐部看中,Traffic和其合作伙伴就可以分得大笔的转会费。

    这种生意模式的赢利潜力如何?

    我们不妨看一下相关的交易。

    去年,德国的拜仁慕尼黑花了一千九百万美元买下了只为圣保罗踢了二十二场球的十八岁球星Breno(全名BrenoViniciusBorges),AC米兰则以大致相当的价格买走了十七岁的AlexandrePato。

    每一笔这样的交易,都有巨大的赢利潜力。

    当然,欧洲的大牌俱乐部并不仅这两家,大家纷纷涌现巴西找球星。

    另外,甚至象越南、卡塔尔等国,也进口巴西队员。

    中国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去年一年,巴西出口的足球运动员就超过了一千名。

    作一下简单的乘法,就知道其利润之肥。

    其实,Traffic这样的投资公司还是小鱼。

    巴西的一些大企业也纷纷涉入此业。

    比如,巴西著名的超级市场连锁公司GrupoSonda,就设立了足球投资分部。

    Breno的交易就是这一超市公司经营的:它拥有Breno的30%,投在Breno身上的钱相当于二十五万美元,一千九百万卖给拜仁后,自己赚了五百七十万美元。

    不过,国际足联有明文规定,转会要在两个俱乐部之间进行,第三方不得插手。特别是2006年两位阿根廷选手从巴西俱乐部转会到英格兰的俱乐部,在拥有权问题上竟多方争议不休,形成丑闻,国际足联索性禁止第三方对队员的拥有权。

    不过,上有政策、小有对策。

    Traffic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俱乐部,把买来的队员都归到那个俱乐部名下,法律上无懈可击。

    GrupoSonda则发展出一个合作俱乐部,把队员全签到那个俱乐部的名下,也算能应付国际足联了。

    投资者象拥有股票一样拥有一个队员或者一个队员的百分之几,这一华尔街模式给巴西足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许多经营不佳的俱乐部对这一模式表示欢迎。

    因为投资者带来了钱和廉价使用的运动员,保证了俱乐部的生存。

    但是,潜在的危机也并非没有。

    比如,投资者把一个队员借给一个俱乐部,目的是让他表现,使其市场价值不断升值。

    假如一切如愿,这个队员表现出色,俱乐部跟着成绩提高,该队员的身价就到达了一个顶峰。

    这时,遵守买低卖高的股市原则的投资者,就可能在关键的比赛之前把一个俱乐部的主力卖走。

    更可怕的是,如果在冠军决赛时,两队几名主力都被一个投资者拥有,就有了所谓利益冲突。

    投资者可以通过赛前的队员买卖而cao纵比赛结果。

    这也是国际足联所忧虑的。

    不过,这种极端的事件并没有发生。

    而且通过有关法律规定也可以杜绝在未来的发生。

    比如,规定投资者仅有固定的买卖季节,不至于在联赛或杯赛中间引起俱乐部的阵容震荡。

    如今,房地产贷款都已经证券化了。

    这种对足球明星的拥有,也会日益股份化。

    特别是中国的足球水平奇低,足球市场又很大,中国企业进军巴西这样的足球市场显然还是有利可图的。

    …………

    …………

    PS:事实上,这种情况在马斯切拉诺和特维斯转会风波之前,早已在欧洲和南美洲足球圈里见惯不怪了,甚至国内媒体也经常报道过这些内幕,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就是巴西的足球教父菲热尔,他曾经一度是巴西国内只手遮天的经纪人。

    我也同样相信,相同的情况哪怕到了如今,也一定还在不断的发生,这就是巴西足球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