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西征
史德威是从军力部署上进行分析,他觉得戚家军全部驻防于江北,如果这次是要北伐,那么就不仅仅是召集第一集团军的主将了,而是会派人将戚红英,戚志丰等人也请过来,共同商议作战计划。 “这不算理由,我们第一集团军留守江南,既是大后方,也是支援前线的预备队,而且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我们想打哪里就打哪里,不通知戚红英,也可以说是出于对军事行动的保密需要,届时等我军抵达江北后,戚家军再配合行动也不迟嘛!”李鸿飞反驳道。 第一集团军如今所在的位置,是整个南明的最中心地带,随时可以出兵支援任何地方,所以南明若是主动发起战争,最先动的,也只能是李鸿飞的第一集团军。 “好吧,其实卑职觉得,我们现如今,最佳的进攻方案,就是西征。”史德威也不在卖关子了。 “说说具体理由。”李鸿飞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江西,湖南等地,清军势力薄弱,守军大多都是我朝叛臣,虽然号称二十万大军,不过战斗力并不怎么样,若是我军联合黄德功的第四集团军共同出击,不消半年,定能全面收复长江以南,同时还能打通与云贵地区的联系,届时与黔国公兵合一处,北伐中原指日可待!”史德威分析道。 这次史德威的分析,与李鸿飞的想法如出一辙。 “不错啊!想得倒是挺远,看来这次让你领兵,我也能放心了。”李鸿飞欣慰道。 李鸿飞手上三大主将,郭胜敢打敢拼,有股子猛劲,对于临敌应变方面,是一把好手,作为全军先锋,绝对是最佳人选,至于统筹全局,目前还没有那个能力。 而张超,善于使用各种小计谋,运用得当,往往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对于这种喜欢精打细算,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做到分毫不差的人来说,指挥三四万大军,已经是极限,十几二十万的大军团作战,像张超这种人根本玩不转。 史德威虽说以前在史可法麾下,基本都是败多胜少,但那也不全是史德威的过错,他本人熟读兵书,算得上是如今南明为数不多,对全国局势了解到位的军事指挥人才。 而且从这次的局势分析来看,李鸿飞更加确定了这一点。 收复长江以南的战役,李鸿飞不可能亲自挂帅,何况到时候,肯定是与黄德功的第四集团军联合作战,李鸿飞没精力去跟那群老狐狸勾心斗角。 史德威毕竟混迹官场多年,人脉方面远比李鸿飞来得广,由他出面跟这些官场老手打交道,两军联合作战,也会顺利不少。 “大人,您的意思是........”史德威似乎明白了。 “没错,这次我第一集团军将联手第四集团军,以及福建水师一部,共同西征,主要趁着清军势力疲软之际,一举打通云贵链接线,规模虽大,但想来战事不会太紧要,所以本官决定奏请圣上,派你为联军总指挥,全权负责此次西征事宜。”李鸿飞解释道。 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大约有二十万清军,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总兵力最多三十万,南明派遣二十万新军西征,可以说是牛刀杀鸡了。 如今唯一担心的,就是满清的援兵,所以李鸿飞决定还是联合福建水师,彻底封锁长江水道。 李鸿飞甚至已经料定,这一战在陆地上,可能没有任何悬念,唯一担心的,怕也就是水战了。 不仅是漕帮的情报,就连东厂跟锦衣卫早在一年半之前,就探听到消息,满清在北方多个港口,兴建了造船厂,并且每月都有近百艘大小战船下水。 或许是担心吃亏,又或许是想作为杀手锏,这两年满清新下水的战舰,基本都在北方训练,从来没有进入过长江水道,所以南明直到如今,都还不清楚对方的虚实。 不过按照满清的造船速度,如今怕是有不下两千艘大小战船了。 仅从数量上来说,已经超越了南明水师总和,如果满清铁了心支援武汉、长沙等地,那么最有可能的,便是派遣战舰掩护大军渡江。 到时候想要阻止满清的援军,水战在所难免............ 为了这次西征,李鸿飞先是命令第一集团军全体待命,之后又乘船赶往南京,亲自进京面圣,提交作战计划书,等待朱由检的批示。 古代行军打仗,光是前期准备工作,就十分繁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是几十万大军的调动,光是给各地驻军发布军令,来来回回都耗费了十多天。 好在粮草方面,这两年江南还算风调雨顺,加上李鸿飞大力引进洋芋这种高产农作物,使得各地粮库一直处于满仓状态。 如今更是临近秋收之际,大军此时出击,只需就地征粮便可。 公元1647年九月初,大明皇帝朱由检,正式下旨西征。 此次西征大军,由新式国防军第一集团军为主,第四集团军为辅,总兵力二十余万,再加上十多万随军民夫,以及福建,长江两支水师舰队,号称“五十万水陆大军”。 史德威如愿挂帅,作为这次西征的总指挥,李鸿飞虽然没有参与行军,但也被朱由检强制下令“坐镇南京”,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西征大军分两路出发,一路由黄德功率领,经潥阳出兵,沿江走芜湖、铜陵、池州一线,进攻九江,武汉等地。 这一路全都是靠近长江沿岸,真正需要攻打的城市并不多,而且江上还有水师随时支援,战斗节奏相对平缓一些,即使是遇到难啃的骨头,也可以采取分割、围困的战术,将敌军困死在孤城之中。 总之第四集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大明水师,拿下那些渡江口岸,防止溃军渡江北逃就行。 而另一路大军,则在史德威的率领下,经绍兴出兵,走金华、衡州,上饶一线,由东向西进攻江西、湖南两省全境。 第一集团军的任务,主要以攻城为主,杀敌为辅,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将两省所有被清军占领的州县,全部拿下,至于溃兵,逃兵,全都往北驱赶,反正长江水道被封,这些士兵根本没地方逃走。 这种拉网式的战术,就是欺负留守在长江以南的清军战斗力羸弱,否则分兵之后,只要有一方没能顶住清军的冲击,那么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这虽然是种赌博,但更多的是一种底气,来自强大军队的底气。 保险的战术战法有很多种,但任何一种,都没有这种拉网式战术来得快。 仅九月中旬,清军占领的衡州、上饶、黄山、池州、等地,就相继告急,史德威率领的第一集团军,朝着满清控制的三个州府,同时发动了猛攻。 而这时,豪格回京的主力部队,才刚刚行至陕西汉中。 南明大军西征,在北京的多尔衮也按耐不住了,他一面派八百里加急,火速赶往陕西,命令豪格停止回京,东进支援湖北地区,一面下令,让时下驻守徐州的汉军正黄旗都统耿精忠,以及镇守淮南的“智顺王”尚可喜,各领十万新军,再次进犯扬州,试图挑起全面战争,“逼迫”南明派兵回援。 满清之前的南侵之战,就是吃亏在渡江之上,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多尔衮也不敢率军轻易渡江,至少,在清军水师掌握住长江水道后,才有可能渡江南下。 于是多尔衮让顺治再拟一纸调令,急召阿济格,多铎二人进京,统领满清水师,戴罪立功。 让两位亲王,而且是两位善于使用骑兵的亲王,去统领水师,不是多尔衮脑袋秀逗了,而是多尔衮想给自己的两位亲兄弟一个立功的机会。 满清蛰伏了两年,水师早已今非昔比,若是能战败天下第一的大明水师,那份功劳,足以洗去之前所犯下的罪过。 而且事实证明,骑兵在江南水网地带没什么作为,多尔衮甚至都不打算派满人大军入江南作战了。 阿济格与多铎此番前去,除了心腹将领外,基本没带一兵一卒,相当于空降下去镀金的。
至于豪格手下的满人将士,多尔衮对豪格恨之入骨,巴不得他死了才好,若是清军真能成功渡江,那么豪格的军队,怕是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渡江的满人士兵了。 满清经过两年发展,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留下镇守各地的二十万大军,此次能投入战场的兵力,将近百万。 当然了,这百万大军之中,也包括了吴三桂跟长江以南的三十万大军,以及豪格的三十万疲惫之军............ 李鸿飞的西征计划刚一实施,便犹如捅了马蜂窝,满清如今正直巅峰时期,又岂是轻易能招惹的? 十月中旬,耿精忠,尚可喜率领二十万大军再次进犯扬州,以戚家军为骨干的大明第二集团军毫不示弱,直接在边界地区迎击着两股清军。 别看江北的第二集团军只有十万人规模,但这两年李鸿飞派入满清后院的游击队,已经发展出了将近四五万人的队伍,这些义军与第二集团军联合,很快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 双方经过一个月的激烈厮杀,第二集团军与游击队联军,最终以伤亡两万人的代价,不仅灭掉了清军五万多人,甚至主动出击,趁势拿下了淮安、宝应等地,最后兵锋直指宿迁,眼看就要收复江苏全境了。 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得再次紧急调派了五万骑兵,这才打断了戚红英的攻势,逼迫其退至淮安一线防守。 原本想进犯扬州,结果连边界都没打进去,不仅损失惨重,还丢掉了淮安、宝应、盐城等地,整个江苏省,仅剩宿迁、徐州两座大城市了,这下多尔衮总算是领会到了戚家军的厉害之处。 很明显,扬州这里是打不成了,除非再来十万骑兵,毕竟清军的骑兵,在长江以北,还是有点优势的。 拿三十五万大军,对付十五万戚家军,兴许能有胜算,可就算灭了戚家军又能如何,长江以南的三十万大军不要了? 而且灭掉这十万戚家军,自己又得损失多少? 这笔账,多尔衮还是会算的。 进攻扬州只是虚晃一枪而已,既然没能取得效果,那么还是老老实实救援湖南等地来得实在,因为清军在与戚家军交战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满清已经丢掉了江西全境,南明的进攻速度,令一众清军将完全反应不过来。 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势如破竹的军队,即使拉着几十万大军在江西全境走一圈,也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吧! 难不成江西全境的守军,都是望风而降? 战事爆发到现在,清军由于准备不足,不仅丢掉了江西全境,更是损失了八万人,算上耿精忠、尚可喜的七万新军,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清军就损失了十五万大军。 好在两个月的时间,足以令清军布置妥当,豪格的三十万大军,也是一路紧急行军,总算在规定的日期,抵达了湖北江陵。 豪格大军本就是因为缺乏辙重粮草,不得不停止西征,如今再次被紧急征调,根本来不及休整,而且沿途基本都是久经战乱之地,即便是秋收时节,稻田里也见不到一粒粮食,征粮都困难无比,更别说千里行军了。 军中士气低迷,不少汉军降兵,更是在行军途中伺机逃走。 为了挽回士气,豪格索性下令沿途劫掠,不仅劫掠粮食,同时也包括各种财物,而这些财物,将全部收归士兵所有。 那些降清的顺民,本以为战争结束后,就会有好日子过,结果这才刚刚消停没几天,再次遭了秧,一些骨子里还存有血性的老百姓,当即就跟清兵干了起来。 于是劫掠变成了烧杀抢掠,清军所过之处,十室九空,鸡犬不留,寸草不生。 豪格的军队,士气是有所回升了,但此举传入北方各州县后,再次激起了民众的抗清热潮,当然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