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起义后遗症
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从唐周告密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起义军的下场。 总结几点起义失败的原因(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反驳): 南波万:事情泄露,马元义被杀,黄巾军里应外合的策略宣告失败,起义军不得不仓促举事,给朝廷敲响了警钟,为朝廷镇压起义军提供了准备时间; 南波兔:起义军缺乏统一的组织,各自为战,很容易被朝廷各个击破。 南波碎:黄巾军基本都是农民出身,缺乏实战经验以及良好的战术素养,打的太随意。 南波否:“兵马未动、大米饭先行”。由于后勤供给不足,所以他们只能抢,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群众基础。(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介绍黄巾军的粮草问题。仔细想想,那时候全国土地兼并严重,基本被政府控制,大街上遍地都是饿死的人,哪里有那么多的粮草供给给起义军啊,说起义军抢劫的事儿倒是不少), 南波五:地理位置原因。黄巾起义的主战场主要是平原地区,没什么险阻可言,怎么可能打得过兵强马壮且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 南波六:领导人张角过早死亡,又后继无人,将士们失去了精神支柱,军队士气全无。 反观朝廷这方。虽说腐败,但是底子在那里摆着,况且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将帅领着这帮兵油子,只叹张角起义的时机还未成熟啊! 虽说失败了,但是黄巾起义却给予了朝廷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彻底名存实亡。 黄巾军主力被击破,张氏三兄弟也已经死亡,但黄巾军余部却散落各地。那时的中央军队早已经被折腾的元气大伤,无暇再顾及这些残党旧部了。公元188年,汉灵帝接受刘焉的建议赐予各地州牧军政权利,以加强对各郡的控制,这些州牧基本都是宗室重臣。这样做虽说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却使得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一旦朝廷内部出现内乱,他们便会割据一方,脱离朝廷的控制,可见昏庸的汉灵帝上了汉室宗亲刘焉的当了。 刘焉本来想出任交陆牧,后来听董扶说益州一代有天子之气。野心勃勃的刘焉自然将目标转移到了益州。 董扶说的不错,益州后来确实出了一个皇帝,但却不是刘焉,也不是他的儿子刘璋。 谁呢?你猜。 刘焉的这一建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人认为这是三国争霸局面产生的直接原因。 公元184年二月到十一月,汉军共计屠杀黄巾军二十余万人,尽掠黄巾军家属军实物资;张梁、张宝被杀,张角被皇甫嵩“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有人说皇甫嵩和朱儁心狠手辣,起义军无论投降与否,皆惨遭杀戮,甚至连已经死去的张角也不放过。且率兵抢劫掠夺黄巾军家属,是杀人狂魔,是朝廷的走狗! 我不知道是谁这样评价他们的,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这位评论者说一声:“纯属扯淡!” 皇甫嵩在任期间的奏折有一百五十多次,每次他都要亲笔书写,然后将草稿毁掉以免泄露于外人,足见他办事非常谨慎、认真。 在平定叛乱行军打仗时,每次部队扎营,皇甫嵩都要等到所有的营帐支起来以后才回到自己的帐篷中去。打仗可不是几个人的事儿,少则几千,多则数十万人啊!各位可以计算一下需要的帐篷数有多少。 将士在吃饭时,皇甫嵩总是要等到最后一个士兵吃完才吃自己的那份饭。 他的一个部下(可能是一个小官)有一次接受别人的贿赂被皇甫嵩发现了,这个部下吓得半死。皇甫嵩很和善的对这个部下说:“你一定是很缺钱才接受了别人的东西,缺什么以后跟我说就行了。”于是又赐给了这个部下许多钱物,这个部下很惭愧,也很感动,从此死心塌地的跟着皇甫嵩。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还有理由说他是魔鬼,是走狗吗? 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只有两个字:忠诚! 皇甫嵩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朝廷的忠贞不贰。对于胆敢反抗朝廷的分子,一律格杀勿论! 不错,东汉政权已经被汉灵帝折腾到病入膏肓,你可以说皇甫嵩是愚忠,为昏君汉灵帝卖命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怎么不光彩,甚至就像某些人的评价——朝廷走狗。但是放到君主专制社会的背景下,恰恰是这种“愚忠”才更凸显这些人的伟大。 公元195年,一代名将皇甫嵩病逝,名垂千古! 公元782年,大唐著名书法家、时任礼仪使的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皇甫嵩赫然在列。 公元1123年,宋朝政府为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包括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皇甫嵩都位列其中。 平叛黄巾军,皇甫嵩居功至伟,而朱儁则是第二号功臣。 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朱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是母亲将他抚养成人的,所以朱儁对母亲很孝顺,正因为孝顺所以闻名于世。 黄巾起义被镇压以后,汉灵帝非但没有好好反省自己,反而更加肆无忌惮的荒yin享乐,种种行为着实令人为其感到羞耻,更是令人发指! 汉灵帝在宫里建了裸泳馆,所有人都要一丝不挂的在里面游泳。不仅如此,
他还要求宫女平时全部都要穿开裆裤,以便身体需要时省去一道工序(你懂得),更欺人太甚者要求宫女与狗交媾,他从旁边则嬉笑看热闹。 一个张角倒下去,无数个张角站起来! 黄巾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以张燕的势力最大。朝廷任命朱儁为河内太守击退了张燕的进攻。 董卓当政的时候任命朱儁为太仆,朱儁非但拒绝了董卓的任命,更是慷慨激昂的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董卓很生气,却拿朱儁没任何办法,因为朱儁的威望太高了。 后来朱儁邀请各州郡讨伐董卓,但失败了。 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汜攻下长安,杀了王允夺了大权。那时候朱儁在中牟(地名),陶谦等一干豪杰想要讨伐李傕并且拥护朱儁当太师。同时刻,李傕以天子诏招朱儁进宫。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打算响应陶谦的号召,唯独朱儁觉得这是天子的命令不可不从,况且李傕郭汜等人矛盾重重,自己这时候去宫中不会有危险,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夺回大权。于是朱儁重新当上了太仆。 公元195年,李傕杀了樊稠,郭汜觉得下一个就会是自己,所以和李傕打了起来。当时已经是皇帝的刘协让朱儁等人劝说郭汜与李傕和平相处,郭汜这厮非但不肯还把这群人给关了起来作为人质。朱儁一生哪里受过这样的屈辱,当日就被气死了。 一代名将被气死,说来也是一个令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有人说朱儁不如后来的曹cao。当时韩忠想要投降,朱儁非但没有同意,还将他们斩尽杀绝。而后来的曹cao却刚好相反,收了“青州兵”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以后的三国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咱们姑且不说谁更厉害,谁更有智谋,单单从这件事上来看,我觉得朱儁做的一点没错。站在皇甫嵩和朱儁的角度,对于敢于反抗朝廷的逆贼,绝对不容半点姑息!否则就会如朱儁所说“给反叛者一丝希望而使想反叛又犹豫不决的人坚定自己反叛的决心”。 “黄巾起义”这一篇咱们就算是说完了…… “哎哎哎!等一下,”一个朋友叫住了我:“曹cao呢?刘备呢?孙坚呢?你怎么不详细介绍他们了?” 我摇了摇头笑了笑。 没错,这些人确实也参加了这次起义,但只不过是一群小喽喽而已。等到他们未来叱诧风云之时,我们在将他们作为主角推上历史舞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