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狼来了
张让等人见何进没打招呼就进宫了,纷纷议论道:“先帝驾崩后,何进以生病为由不给先帝守灵,也不参加先帝的葬礼。他这个时候突然进宫,一定有问题!” 张让遣人偷听何进与何太后的谈话,他们果然在议论诛杀宦官这件事。 何进,是你逼我们这样做的。 张让领着其他宦官埋伏在宫中,等何进出来的时候假称太后召见。 这一场景似乎刚刚发生不久,当时是蹇硕…… 蹇硕的失败可以说栽在了同一件事上,而何进的失败估计吸取了蹇硕失败的经验…… 宦官们拿着兵器从侧门悄悄的进宫,打枪的不要。 等到何进议完事出来,张让派人假传太后旨意再次宣何进进宫议事…… 本来事情就蹊跷,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何进按理说这回应该有所警觉。 人如果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只能说这个人…… 何进刚一入宫就坐,张让等人便一改常态怒斥道:“国家搞成这样也并非全是我们的错啊!有一次先帝和太后不合,几乎要废了太后,如果不是我们这些人出钱出力帮助你们,你们怎么可能有今天的权势?如今你居然要杀我们,还要灭了我们的宗族,你太过分了!你说我们把皇宫搞得乌烟瘴气,可是其他的大臣就那么干净吗?”没等何进回答,渠穆便一刀砍了下去…… 何进就这么死了。 难怪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评价何进道:“毕竟袁本初、曹盂德辈是英雄,若何进者,犬彘(猪狗)耳,何足与议大事哉?” 说何进是猪是狗貌似有点过,不过他的一系列所作所为跟猪差不多。 看到这里我一直在想,何太后跟何进应该是站在一个战线上的,为何对这件事他们的分歧这么大?本人讲这段文字的时候有点犯懒,史书具体怎么说的我也没查,也不知道史书上有没有。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汉灵帝活着的时候这帮小阉子们绝对给了何太后(当时是皇后)不少好处,因为当时的何皇后是汉灵帝的宠妃,晚上是要经常陪皇帝睡觉的。张让这帮子人这么精明,怎么可能不把皇帝枕边人伺候好呢? 袁绍见何进被杀,大喜!马上化悲痛为力量带兵冲入宫中诛杀宦官。猪一样的领导终于挂了,像袁绍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打心里高兴?虽然史书上没说。 这里我要批评一下袁绍同志,杀宦官确实很有教育意义,但凡是不长胡子的就杀,那得冤枉多少人! 当过皇帝之爹的太监就是比一般人精明! 张让见袁绍带兵来了,知道他们是来杀自己的,于是赶紧领着自己的孙子(汉少帝)和儿媳妇(何太后)一家人以及几十个相好对劲儿的跑了。朝廷中的正直大臣早已死的死,跑的跑,罢的罢,剩下的人除了张让的狐朋狗友应该没别的其他人了吧?说狐朋狗友算是客气的,应该说是飞禽走兽,反正没有一个是人的(可能有点绝对化了,不过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姑且先这么说吧,大家别喷我)。 再说董卓这边,他老远儿就望见了洛阳城着火,知道城里出了事,赶紧找人打听。几番周折之后,他打听到皇帝一行人已经到了北邙山(洛阳北面)一带。这个时候的董卓应该还算一个不错的人。皇帝不知所踪,袁绍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这个时候还不什么事儿都自己说了算?董卓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些想法,比如说按照电视剧的剧情,暗地里找人干掉皇帝一行人(本人是一个心里健康的人,纯属站在政治家的角度看问题),再新立一个傀儡皇帝,自己当皇帝的老子,也省得自己再后来废立皇帝的时候被人骂了,这样的话历史应该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好了,继续按照历史剧情走。 既然打听到皇帝的下落了,那就追吧。董卓率部队一下子就追到了北邙山。 “张公公,那边好像是董卓的部队。”一只飞禽道。 张让眼中噙着泪水望着远方董卓的旌旗。 “张公公,你快出个主意啊!我们该怎么办?他们一定会杀我们的。”一头走兽道。 其他的珍奇异兽也嚷嚷着叫了起来。 作为皇帝的爷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的母亲,张让来到孙子身边痛哭道:“我们就要离您而去了。我等死后,天下必然打乱,陛下您多保重!”说罢便投河自尽,其余人也相继追随而去。 这回东汉的太监是真彻底死绝了。 对于这个人物,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很多次,只不过是一笔带过而已。下面由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本篇的终极boss——董卓! 董卓,字仲颖,甘肃临洮县人。仲颖,乍一听小名字起的很秀气,但人却与名字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董卓小时候就长得膀大腰圆,看着比同龄人要大好几轮似的,而且这个人非常讲义气,属于那种“谁欺负你找哥,哥帮你灭了他!”的主儿。那时候的他在当地的汉族人群中的威望很高,就连羌族人都怕他。《三国志》上记载,“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箭,左右驰射”。翻译:董卓有才能,又能打,体力也很少人能比的上,带两只箭带,能左右开弓。董卓还收了许多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基本都是落魄之人,所以他们对董卓很是感激,后来都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着他。 放眼当今,这不活脱脱就是一个社会老大吗?当然,社会老大也好惹事。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估计董卓会以“土霸王”的身份终老在此。 意外来了。 也不知道朝廷的哪根筋儿又不对了,他们认为羌族人太多,聚集在一起怕惹事,所以就想把这些人迁离出家园。 不要说羌族人,换谁谁干? 造反吧!于是羌族人开始用暴力反抗朝廷。 那时东汉的皇帝还是汉桓帝。 作为叔叔,就是他给自己的侄子汉灵帝找的爹妈…… 朝廷早已不成样子了,哪里有精力和能力管大西北的事儿?但是不管也不行啊。得!董哥,看你的了。 公元167年,董卓以军司马的身份跟从中郎将张奂打败造反羌人立了功,很快就被提拔成郎中、刺史等职位,并赐给董卓九千匹细绢作为奖赏。董卓接到赏赐,眼睛眨都不眨就全部分给了士兵。从这点上看,董卓很会搞上下属关系。 对于董卓,前途是光明的,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无奈的…… 本来已经平步青云的他,偏偏在这个时候赶上了黄巾起义。前面我们说过了,由于布防上的疏忽,董卓被张角打败并免了职。 还是接着做我的“土霸王”去吧,董卓耷拉着脑袋踏上了返乡的路。 做了几年大官,尝遍了人间美味,在当地拥有着绝对的生杀大权,这种诱惑一旦被拿起,就很难放下。 回乡途中,董卓暗暗发誓:“我不会就此罢手的!” 要说董卓这个人确实有点本事,但他的成功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运气,而且运气好的没边。 刚回家没几天,朝廷就传来圣旨封他为破虏将军。
怎么回事?董卓一头雾水。 原来是羌族人又造反了!而且这回一闹就是十万人一块闹! 黄巾军那边还没消停呢,西北边的又出事了。 东汉王朝命悬一线! “上回就是你灭的他们,这回还是你接着上吧。” 董卓又当官了。这个官可不是美差,他要面对的是强悍的十万羌族人,这些外族人着实让朝廷军队吃了不少苦头,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董卓在一个叫望垣(yuan,二声)硖的地方的北面被好几万羌人包围,而且断了粮。“军以粮为先”,没有粮食就等于军队失去了战斗力。这可如何是好? 关键时刻还是我来吧!董卓假装要捕鱼,在往回走的路上修筑堤坝,把要渡过的河流拦成池塘,使河水几十里内停流涨满,董卓的大军则悄悄的从坝下过去,然后再把堤坝掘开。等到羌族人听说董卓跑了慌忙追来,但为时已晚。 当时朝廷派了六支队伍去了甘肃,只有董卓一支全部返回。 通过这件事足以证明董卓确实是一个有“才武”的将帅。 光躲可不行啊,咱们得把叛军消灭才能交差。 公元185年八月,叛军进兵美阳。当时董卓也在那里。 董卓一到美阳便下令让军队安营扎寨。先别呈英雄了都,咱们还是看情况再说吧。 这情况一看就看到十一月份…… 某天深夜,估计董卓正在打呼噜或者起床小解呢。忽然天空一片光明,驴马什么的都发出了受惊吓的叫声。一颗长达十余丈的流星从天滑过,很是壮观。 没看到真是遗憾啊! 咱们现代人对于流星这玩意就是看看热闹而已,可是放在两千多年前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啊! 当时的羌族首领见状大惊道:“扫把星!这也太不吉利了,难道是天要亡我?我看还是快跑吧。” 羌族首领还没下令跑,士兵们便很有先见之明的各奔东西了。 董卓这回可乐了,估计连提裤子也是一边小跑一边提的,因为他得赶紧下命令追啊!要不然都跑光了。 董卓身先士卒带着军队猛追。 那些个羌族人见董卓这么厉害,再也不敢闹了。 说来说去“都是星星惹得祸”啊! 大家想知道这个羌族首领是谁吗?也不卖关子了,明说吧。 此人便是韩遂是也,后面我还要说他。 又立功了,那就接着封官吧。董卓被册封为黎乡侯。 汉灵帝病重之时曾召见过董卓,让他担任并州牧,并归皇甫嵩管。 董卓心里嘲笑汉灵帝道:“您是在开玩笑吧?我手里头可是有十万军队啊,干嘛要听他的?” 确实,此时董卓的军队既有凉州人,又夹杂着胡人和汉人,战斗力真的很强。 Ok,履历到此为止,回来接着之前的事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