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真三国演义在线阅读 - 第七回 阿瞒(下)

第七回 阿瞒(下)

    公元180年,由于能够明古学,曹cao又当官了,这回是议郎。之前,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反被宦官所杀。曹cao上书窦武等人为官正直却遭宦官陷害,致使jian邪之徒满朝,而忠良正直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曹cao说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儿的,但仍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后来,曹cao又多次上书进谏,虽然有点起色(估计是汉灵帝被曹cao说烦了应付一下),但东汉的朝政日益腐败,曹cao知道无法说动昏庸荒yin的汉灵帝,此时才知道东汉朝政已经彻底完蛋没几年活头了。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cao被封为骑都尉,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获全胜,杀敌数万。随后升为济南相。之前,城阳的景王刘章因为自己有功于东汉,于是在他的属地立了祠。青州的诸侯见状纷纷效仿,尤其是曹cao管辖的济南国最盛,竟然达到了六百多座。当官的穷奢极欲,荒yin无度,老百姓的日子却是一天不如一天。碍于这些当官的权势和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曹cao之前历任的国相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曹cao到任后,将立的这些祠尽皆毁掉,世之yin祀由此遂绝。济南国有县十余个,曹cao到任后,一下免了八九个长吏,济南震动!这些个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果然是能臣啊!

    也不知道是因为有功还是因为得罪了这些人所依附的权贵想让曹cao赶紧从济南滚蛋,曹cao被征调做了东郡太守。

    那时候的东汉朝政早已昏聩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贵戚横恣,曹cao一是不肯屈服于权贵,二也是怕某天不小心连累到自己和家人,于是托病回归乡里读书狩猎去了。

    当皇帝当到汉灵帝这样的荒yin无道,那么离反他娘的就不远了!这不,冀州刺史王芬就按耐不住了。他联合南阳的许攸(就是后来官渡之战投靠曹cao的那个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汉灵帝立合肥侯为帝。

    也许王芬看出了曹cao对当今朝廷的昏暗大为不满,他联合其他人劝说曹cao希望能加入他们一起反叛。

    曹cao可能觉得时机不成熟,也可能是不想寄王芬篱下,他回答道:“废皇帝这事可是很不祥的啊!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他引经据典以伊尹、霍光两人的事迹果断拒绝了王芬等人的邀请。幸亏没有参与这次反叛,否则王芬在事情败露后一定会跟曹cao手拉手一起自杀的。

    这事不久之后,西北的边章和韩遂杀死了那里的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了朝廷。也就是这一刻起,凉州成为了曹cao日后南下远征孙刘的后顾之忧,给曹cao制造了许多大麻烦,甚至使曹cao差点丧命。

    为了维护东汉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汉灵帝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cao,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之前我曾经写下过,淳于琼根本不像《三国演义》里面提到的那样不堪,否则的话他怎么可能会被封为右校尉?你可能会说,汉灵帝统治下的东汉王朝卖官鬻爵的现象很严重,他这个校尉是买来的。那好,咱们说说官渡之战时候的淳于琼。只要统兵者的智商在10以上,那么他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粮草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我们本地化说就是“带讲儿的!”

    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袁绍就是在昏庸无能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粮仓交给一个废物来看管,更何况袁绍其实也不是一个昏聩之人。借助此章,在下斗胆为淳于琼平反了!

    公元189年,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汉灵帝终于驾崩,享年三十三岁。还没荒yin够就死了,真是死不瞑目啊!其实汉灵帝如此昏聩,我觉得也不能完全怪他,他刚当皇帝的时候国家就已经被他前任玩的病入膏肓了,那时候外戚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干预朝政,宦官更是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天下士人学子对国家的现状愤愤不平,漫山遍野的饥民哀呼**着,种种一切皆为末世之相。汉灵帝作为一个人,也就那么大能力,索性破罐子破摔怎么舒服怎么玩吧。

    汉灵帝死后,汉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听政。后来就有了之前提过的何进想要诛杀十常侍未果,曹cao也曾劝阻过何进说根本不需要外援,诛杀宦官只需要京师的军队即可,请了董卓只会打草惊蛇,况且董卓也不是什么好鸟。何进不听,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何进被杀,董卓当政。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罗贯中对何进的评价简单明了,一语中的!

    董卓当权后,曹cao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虎谋皮,于是改了名字逃出了京师洛阳。《三国演义》提到的“曹cao献刀”和“陈宫救曹”两事都是为了故事好看杜撰的,真实的历史根本没有发生这些事。倒是曹cao逃到吕伯奢家一事史书上确有记载。大家都知道吕伯奢一家被曹cao杀尽,原因却有分歧,一说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劫了曹cao的钱财马匹,所以曹cao杀了他们;另一种说法就是《三国演义》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说法了。时也,命也......无论事实如何,吕伯奢一家碰到曹cao这个大魔王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曹cao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说道此次“陈留起兵”招募到的英雄,那可真是**迭起!首先是乐进,李典,然后是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接着曹仁、曹洪……提到的这几位哪个不是日后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孝廉卫兹也散尽家财助曹cao征得了五千士兵。《三国演义》上将卫兹写成了卫弘,估计是罗贯笔误了。

    之后发生的事比如董卓废帝、迁都、十八路诸侯反董联盟、曹洪救cao等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通过曹cao前半辈子的经历不难看出,他其实是一位心系国家的忠臣、能臣……

    如果没有曹洪,估计曹cao现在已经隔儿屁了。

    别着急,虽然当时的十八路诸侯基本都是自私自利的家伙,但毕竟大汉还是有忠臣的。大忠臣曹cao失败了,二忠臣孙坚又该登场了!

    孙坚是各路诸侯中平定董卓心志最坚定的勇者。

    董卓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的主要原因就是想躲避关东联军的锋芒。董卓曾经说过:“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他认为天下的英雄不过有袁绍、袁术、刘表、孙坚而已。在正史中,根本没有什么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关东联盟也只是和董卓发生过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但由于董卓的军队,大都是久经战阵的西凉军团,而关东联军却大都是新近招募的新兵蛋子,都是些没有精心训练的乌合之众,再加上关东联军的首领各怀鬼胎,董卓想输都输不了。

    董卓由此认定,所谓的十八路诸侯不过尔尔,除了孙坚……

    董卓与孙坚的较量大多都以失败告终,迁都长安说是想躲避关东联军的锋芒,其实躲的只不过是孙坚而已。

    董卓说:“关东联军那帮小子和老子打了好几仗,可都被我打败了。现在他们都很怕老子了,根本就是一帮鸟蛋而已,不足为奇。唯独特么的孙坚这个臭小子,不但自己是个猛人,而且还很会用人,你们说气人不?诸位将领!大家一定要小心提防他!”

    董卓为什么这么怕孙坚呢?其实早在关东联军组队之前,董卓就已经对孙坚另眼相看了。

    当年,西凉地区的边章、韩遂作乱,董卓和周慎将军去平定西凉。周慎把叛军围困在了金城地区。董卓建议由自己率领部下作为周慎的后援,集中兵力迅速击溃叛军,可惜张温早就看不惯董卓了,岂能让董卓立功?更何况周慎的兵力远在叛军之上,哪里会听董卓的。

    张温以为边章、韩遂等人的叛乱可以轻易平定,又调遣董卓去平定其他地方的叛乱。董卓知道张温错误的估计了边章韩遂的实力,知道很难平定,可是又不能不服从张温的命令,无奈只能率军转防。临行前,董卓特意留下部将刘靖,让他率领四千人驻守安定地区。董卓让刘靖多树旗帜,让敌人不知道城中有多少兵马。边章、韩遂等人见状,以为董卓还有几万人驻守在安定,所以才没勉强进攻,周慎也勉强支撑了下来。如果没有董卓的这一计策,相信周慎早已被敌军所破了。

    董卓平定其他地方的叛乱后迅速回师安定,再次向主帅张温请求增援周慎将军,可是依然没有批准。

    岂能因为个人恩怨而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张温这事做的太不地道了。

    董卓无能为力,周慎部下的孙坚却是洞察了敌人的内部情况,他认为边章韩遂在城中已经据守多日,粮食早就该吃没了,为了生存他们必然会从外面运粮食进去。孙坚想到了劫粮,请求周慎分兵一万让自己去劫粮。敌人没粮食,士气必然大降,到时候便能一举歼灭敌人了,即使不能全歼,也能让敌人死伤惨重。

    孙坚的金玉良言在周慎刚愎自用的心里下没有被采纳,因为周慎认为自己的兵力远超敌军,而且粮草充足,何必冒险分兵?所以坚持从正面破城,结果反被边章韩遂截断了自己的粮道大败于敌军。

    张温和周慎都是一兵之猫啊!

    董卓由此认为,孙坚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