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养鸡
这房屋上了梁以后其他七七八八的东西弄这也就快了。没几天的时间这小屋就造好了,别看在这个时候造个木屋便宜,这里面的一些木材要是搁在前世估计是千金难买到的,好多木头都是几人粗的那种,有的还有特殊的香味,这小木屋坐落在青山之间看着倒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小木屋造好的第二天,小小便赶紧收拾东西住进了新的房子,只因上次下过雨后,小茅屋里实在是阴湿的厉害,小小已经有些忍耐不了,晚上睡觉的被子好似都能拧出水来,感觉整个身体都要长霉了。 是夜,盖着太阳下晒过的被子,闻着新屋子里淡淡的木头香,小小舒服的躺在床上,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这房屋一建好,就没什么事可忙,冷不丁的空下来,小小还真有点不习惯。想着这原来的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养些活物。 这事母女两倒是想到一块去了,巧娘也想着要买些小鸡来养养,一来自个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小小现在也能干能帮着忙活。二来家里也能多的进项,还能给小小补补身子。 这不正巧昨儿个刚听说刘婶家孵出了一窝小鸡,母女两商议后决定马上行动去刘婶家买几只小鸡。 “巧娘来了,快进屋。”刘婶看见巧娘娘俩忙招呼道。 “刘婶,忙着呢。”巧娘说道。 “嘿,忙什么,天天不是都这点事,站在院子里干什么,回屋坐去。” “刘婶,不忙活了,这不昨儿听说你们家孵出一窝小鸡想问问你们家能不能匀几只小鸡给我们家。” “行,这孵十二个鸡蛋,孵出了十只小鸡,匀你们家五只成不。” “成。” “那你们跟俺过来挑五只。”刘婶说着就带巧娘去了鸡窝。 小小看着鸡窝里的小鸡黄黄小小的别提多可爱了,有些走路还摇摇晃晃的。突然想起前世的时候自己mama也养鸡,那会还小,看着刚出生的小鸡可爱,就一定要抱着,mama怎么哄都没用,最后被拉的一手的鸡屎,以后就对小鸡深恶痛绝,也不知道爸爸mama怎么样了,要是知道自己死了一定会很难过的,小小只能祈祷他们能坚强的活下去。 再说这边巧娘似乎对挑小鸡也不太在行,左右看看还是一只都没挑出来,最后母女两瞎挑了五只小鸡出来。 跟刘婶道了谢,母女两也没多唠叨就回去了。两人给小鸡建好了小窝,把小鸡放进去,小小就到院子里,打算把院子划分划分,小小是打算着以后白天就把这些个活物圈在靠着后山的这边,这边地上杂草丛生,这季节各种虫子又多的很,正好不用喂养,让它们自己找食。想着便用造房剩下的木头围出了个大圈,这才满意。 赵三这些天时不时的上山去打猎,不过都是一天就回来,带回来的也基本是活物,有些个死了的不是自家吃了,就送去给奶奶还有刘婶他们,再有则是腌制起来。活的就养在小茅屋里。小小则还是打理他的野菜,还观察观察那几只鸡。发现这几只鸡长的有点慢,听说这种自然放养的要几个月才能长大,小小想着这也太久了点。要不还是人工喂食好了,可这要喂什么长的快又难着了小小。前世倒是听说,有人专门养殖蛆给鸡吃,说是蛆蛋白质高,喂的鸡长的快且一天能下一个蛋。别说小小不知道这蛆要怎么养殖,就算知道那也是要很大的勇气才会去养殖的,谁叫这东西总是会给人一些不好的联想呢。小小想着还是算了,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能喂养。 有了,小小想起以前弄农业培训的时候,去过一个养鸡大户那里,人家就是用这蛆和蚯蚓喂的鸡,这蛆没有,蚯蚓可是很多的。小小回去拿了小锄头,就往后山去,找了个阴湿,树叶多的地方挖下去,果然有很多的蚯蚓,在这没开发过的古代要这东西还是容易的很的。 小小带着蚯蚓回去,想起以前那个养鸡大户说过这喂养蚯蚓虽好不过也要注意,蚯蚓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这,能把很多病虫传播给鸡,十鸡体质衰退,生产力下降。所以要先把蚯蚓洗干净,加热几分钟,才能给鸡吃。 想着便走到了厨房,可一想不对啊,这锅还得烧饭呢,要是搁这煮,再煮饭那不是恶心死了,想着小茅屋里的灶也没拆,又转头去了小茅屋,把蚯蚓煮好,切碎拌到其他鸡食里,就拿去喂鸡了。
自从小小给鸡喂了蚯蚓就天天盼这它能快点长大,恨不得一天看好几回,几天过去了,这鸡果然长的快已经一天一个样,巧娘也纳闷怎么这鸡长的这么快,小小听了捂着嘴在一旁偷笑。更让小小高兴的是,这捉回来的五只鸡是一公四母,这就意味这以后自己家的鸡也能孵出小鸡了。鸡生蛋,蛋生鸡,小小好像已经看见了一个养鸡厂在向她招手。 日子宁静如水,一天天的过去。这天小小去看那几只宝贝鸡的时候,突然发现鸡窝里有之鸡蛋,连忙大声的叫道:“娘,娘,咱们家的鸡下蛋了。” 巧娘听见叫喊急急的跑来鸡窝,看到小小手里果然拿着一枚蛋,高兴的说:“这是真的下蛋了,你说也奇怪,咱们家这鸡不只长的快,这下蛋也快。” “这有什么奇怪的,定是我喂养的好。”小小一副你应该夸我的样子。 “好,好,好。这都是我们家妞儿喂的好。”巧娘也没多想,只是随口哄小小高兴道。 到了晚上每只鸡都下了蛋,巧娘高兴的合不拢嘴,当天晚上就挑了三个蛋做菜。 为了节约车钱,赵三把每次猎回来的活物都养着,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再一次的拿去酒楼,这天正好是赶集的日子,赵三打算把这些野物拿去卖了,小小自然是要跟着的,每次去赶集小小都跟着,一家人也习惯了,也就没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