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九十九章 红楼二二 情商梦 六

第九十九章 红楼二二 情商梦 六

    “越写越长。”小戒道。

    “长些好,”小猴笑道,“老曹写了十年哩。”

    ““还是第二十二回,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这个“忽然”确实来得忽然,虽然是过节,可能是曹雪芹前面参禅不过瘾,要再来几个灯谜,顺便把几人的结局“影射”一番,但也可以说是曹雪芹事先铺垫好的,先参禅,提高一下众看官的“境界”,再猜几个灯谜,不更是心领神会?

    ““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显然,“众人”都没有猜到,

    ““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曹雪芹的手法,要引出贾环之灯谜,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好宝钗,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用“滴水不漏”来形容一点不差,

    ““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才显神秘,

    ““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一并“捎带”几个稍有干系的人,特别是贾兰的出场,“润物细无声”,似乎根本看不出他现在才准备开始“正式”出场,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迎春、贾环没猜着,合理,迎春本就资质不够,贾环把那环字去掉一横就是“坏”字,更是一肚子的坏心,何时开过窍?

    ““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嘿,谁敢说没猜着?不是相当于伸头去挨刀吗?倒不是说会判罪,而是挨众人眼光之刀,

    ““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难道寓意是多写些诗,多爱些干净?恰巧是贾府极其缺乏的东西,

    ““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迎春没坏心

    ““贾环便觉得没趣。”,不承认自己有坏心的,

    ““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曹雪芹可笔下不留情,

    ““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哈哈哈哈,这样的灯谜,谁如果去猜,已经缺心眼,如果还说出来了(不是说猜出来了,因为,那时的人应该一眼就可看出,不是灯谜,而直接是谜底),说明和贾环一个德性,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不是元春,尽管大笑,

    ““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贾环象不象猪头?

    ““太监记了,领茶而去。”,太监心中不知是否在笑,但只要表面没笑,就说明真是个“职业太监”,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曹雪芹写元春猜灯谜最终要带出的事,极其合情合理,除了前面那个“忽然”有些突然外,

    ““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热闹,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贾兰“正式”出场,类似宝玉是贾母的心肝,贾兰可以说是贾政的心肝,

    ““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果然懂事、乖、听话,贾政心目中的贾家的好继承人啊,

    ““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可见贾府除贾兰外,一个个都如狐狸心窍,

    ““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忙遣”,贾政难得有此“喜爱”之举,

    ““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众人其实都喜贾兰这样的乖孩子,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贾兰是自然而乖,宝玉是“被迫”而“乖”,

    ““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贾政“害人”不浅,而湘云如此健谈,却在前面参禅一回中一句未说,可见心中有前所说的若干“想法”,

    ““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说句大白话,没“共同语言”,呵呵,

    ““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此环境正合宝钗“意”,

    ““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知子莫若母,贾政小时候想必也是贾母面前的“乖孩子”,所以见不得晚辈在长辈面前“放肆”,

    ““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好老太太!

    ““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不傻,

    ““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贾政不但不傻,而且在贾母前着实童心未泯,

    ““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虽是曹雪芹要让所有重要人物都不能脱离此灯谜之设,但贾母如此通情达理、善解儿意,也是很难得的,

    ““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政在贾母面前也要小小地极其难得地撒撒娇,贾政此“灵”其实已经遗传给了宝玉,

    ““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众看官皆知,树倒猢狲散,贾母说出的灯谜,依曹雪芹,自然要“影射”自己,所以,这里的树即贾母,贾母没了,贾府也就散了,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不但是孝子,而且是“方法得当”的孝子,

    ““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象极贾政,方方正正,文人墨客,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此时可见贾政和宝玉的心有灵犀吧!毕竟是父子,毕竟有共同血亲,

    ““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顽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极其和谐,

    ““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终于引出重大的“正事”,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众看官皆知,这是元春之谜。位极人尊,声振四方,却如炮仗一般短命,

    “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迎春运气太糟,嫁个狼,

    ““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放风筝放风筝,一旦线断,风筝一去不复返,如果用于说探春的话,探春心高,但是庶出,于是一直在空中飘着,一旦有际遇,便要远离的,

    ““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出家为尼,而且无食之时,便要乞讨为生,但心中仍是大光明,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呵,原应叹息,当然先在她们老爸贾政心中“叹息”一番,

    ““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用粗俗话来说,就是守活寡,如果再狠一点,想想大家闺秀慧眼慧心的薛宝钗,青年、中年乃至老年都在守活寡,何其凄惨,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福寿?都绑在贾府这一棵大树上,贾府倒了,福寿在哪?而细到薛宝钗,薛宝钗后面绑在无爱情的贾宝玉身上,贾宝玉后失黛玉,心已死,薛宝钗的福寿更无从着落,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俨然一个“老宝玉”,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哈哈,虽是说宝玉,但想象一下,如果当初给曹雪芹开这个“锁”,让他对现在及以往的所有诗词文章小说歌赋来个“指手划脚”的话,恐怕用“惨不忍睹”也不足以来形容的,

    ““宝钗便道:"还象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这里宝玉小孩模样尽现,但注意凤姐儿这话,是在暗示宝玉和黛玉都没有诗谜儿,这也许是曹雪芹的一种“感觉”,觉得这个时候出现宝玉和黛玉的诗谜显得有些臃肿,所以用凤姐儿这句话将其略过,而且,宝玉和黛玉之情前面已经很明显了,如果看官眼尖,也能从宝钗的诗谜中“推论”出一二来的,况且,宝玉和黛玉如此丰富甚至复杂的情感,如果用一两首灯谜就归纳完毕,也挺煞风景的。”

    “好...”小戒皱眉,却不知该说好什么。

    “好罗嗦是不是?”小猴大笑,“但生活就是这样啊,那时的有长辈在的聚会也会是这样啊。”

    “你个石头缝里出来的猴子,什么时候又懂什么生活了?”小戒不由在心中冷笑道,“莫非中了大白纸的毒?”

    “我倒觉得其乐融融啊。”老沙笑道。

    “你个少人疼没人爱的老沙,当然会觉得其乐融融!”小戒在心中哼道。

    “阿弥陀佛,尘世之尘,甚嚣尘上啊。”小唐念道。

    “小唐明明什么都懂,却在那佛啊尘的,没劲!”小戒心中叹道。

    “你啰哩啰嗦在那嘀咕什么?!”三人同时对小戒斥道!

    “干什么?”小戒吓得连退三步,“都能听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