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五章 红楼四十五 直接 三

第一百九十五章 红楼四十五 直接 三

    (作者注:魔力四射已更新:第七十二章**小龙·小桃)

    ----------------------------------------------------------

    ““一日,外面矾了绢,起了稿子进来。宝玉每日便在惜春这里帮忙。”很认真,

    ““探春、李纨、迎春、宝钗等也多往那里闲坐,一则观画,二则便于会面。”,虽然“闲坐”,但其实挺热闹,

    ““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惜春画画肯定不如宝钗,但宝钗只是闲坐并做些针线,曹雪芹的这种“对比”写法所谓不露声色,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黛玉整日咳嗽,特别是可能晚间咳嗽更厉害,那咳嗽之声以及心中如何忍耐,却只能靠看官们自己去想象,

    ““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黛玉听不得“虚话”,所以实在是听不到也说不了心里话,自然厌烦,

    ““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虽然似乎能“理解”黛玉,但其实仍然是不能“了解”黛玉,宝玉在惜春处忙,如果宝玉来,自然不会厌烦,就算是厌烦,也会是事后甜蜜的厌烦,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又是宝钗和黛玉独处,有了前次的宝黛谈心,这里自然会更进一步,

    ““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几个太医都不行,其实可见黛玉这病之难治,当然,黛玉的性情与此病难治也有较大关系,

    ““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虽然深知自己,但首先就没有信心,于病也是不利的,

    ““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这个已经生悲了,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宝钗极尽关心之能,

    ““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黛玉虽然对生死似乎看得很透,但更应该知道黛玉定想过生前和死后的事,所以前文“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却是无意中透露出黛玉深层的悲哀,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病得甚重时,难免会想到生死,黛玉说话的这口气俨然已经在考虑后事的样子,

    ““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如此心情自然更加重病情,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rou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任何补都不如食补,尤其是黛玉的弱身子,岂能成天地吃药?宝钗深谙其道,一语即中的!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宝钗实在是好心,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自然,宝钗除了在安慰王夫人时对金钏儿实在过于冷酷外,其实从上到下,待人都可以当得上“极好”两字,

    ““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jian。”,藏jian不至于,但能想到更多的事更远的事却是宝钗擅长的,而黛玉这里直接说出“藏jian”两字,以黛玉的直觉之准,宝钗并非圣贤,小小年纪有些“其他”的想法,也是不能避免的,但宝钗到此能让黛玉完全信任,宝钗之能力非同小可,但并非说宝钗藏得更深了,而是宝钗在极力避免让人特别是让黛玉猜疑,而就算是黛玉和宝玉成亲了,宝钗也定是全力赞同的,宝钗有想法是没错,但宝钗绝不会从正面来加以“破坏”,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这话其实有些看不太懂,那些话黛玉应该不会认为是“好话”的,如果黛玉是感激宝钗如此“正对”自己的态度,倒还勉强说得过去,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这话实在不象是黛玉所言,但是如果考虑到黛玉此时病重,毫无“要强”之心而如此“示弱”之言,也能勉强说得通,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外人注:大虚岁?实际才十三四?)

    ““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这个是黛玉感激的原因,不是内容,而是宝钗把自己当亲meimei的态度,

    ““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湘云是有话直说的人,

    ““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当然,完全可以理解,黛玉与宝玉如此亲密,突然来一人,不但容貌,更是脾气和性格在众人面前可以说大大超过自己,宝玉甚至也被吸引过去,哪里是“不受用”三字能概括的,简直就是恨得不行了!(XX注:哈哈(外人注:你傻笑什么?(XX注:大白纸有时说话还挺有趣的)))

    ““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宝钗确实把湘云等都当作亲姐妹看待,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黛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这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外人注:当然,成熟也不是什么好事坏事)

    ““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黛玉感激的出发点是宝钗没有当场揭发她,

    ““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这是黛玉的肺腑之言,显然,这里宝钗和黛玉之情达到了更深的高度,(XX注:更深的高度?(外人注:不行啊,光高度不行,还要有深度,所以叫更深的高度啊))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其实病已深入体内,

    ““请大夫,熬药,人参rou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黛玉总想着不是在自己家,

    ““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jiejie这三个人便没话说,”,当然,和疼宝玉一样疼黛玉,

    ““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这是肯定有的,一些人群中,少不了的是闲话,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赵姨娘和贾环恐怕是首当其冲的,

    ““恐怕何况于我?”,其实倒未必,赵姨娘虎视眈眈凤姐儿是因为凤姐儿损害到她的利益,贾环虎视眈眈宝玉,是因为宝玉不但完全抢过他的“风头”,与府内姐妹丫环个个要好,竟然还“触及”到了彩云!

    ““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多虑了,不过那些精打细算正经管事的仆人倒确实会有如此想法,

    ““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这个却绝对没有,黛玉的敏感,

    ““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贾母极疼爱黛玉,有目共睹,哪个敢咒她,黛玉心太细,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宝钗安慰黛玉,而且这话更拉近两人距离,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有亲,

    ““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有实,

    ““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黛玉想得也很细,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黛玉虽然想多了,但以她的身份,这样想却也符合她的道理,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宝钗恐怕知道再也没其它话可劝了,这句话却是“终极”劝慰的话,所以此时说出来恰到好处,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黛玉也是太聪明,也是什么事都想得非常细,大局观却没有宝钗好,而且加上父母双亡,没有什么兄弟姊妹,无人可倾诉,想得如此之细更重要是如此之悲观却也很符合她的性格和处境,(XX注:为什么古时的人一说起这事便认为是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出黛玉和宝玉之情,宝钗自然也不例外,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此时,最需要关心的确实是黛玉,(XX注:宝钗没有其他目的?(外人注:什么目的?(XX注:比如说更了解黛玉,以知道宝玉为什么喜欢她?(外人注:你多虑了,以宝钗的聪明,自然知道宝玉为什么喜欢黛玉,她不是说过也不得不喜欢黛玉吗))))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知薛蟠者莫过于宝钗,

    ““咱们也算同病相怜。”,总的说,宝钗的处境比黛玉还是强很多,但宝钗无人能倾诉心里话却和黛玉确实是同病相怜,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不能只叹你黛玉自己的,我宝钗也差不多,

    ““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顺着黛玉,

    ““我明日家去和mama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宝钗必会如此做,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女子对女子说“多情如此”,虽非男女之间“多情”,但相互心灵已经撞出火花(XX注:什么意思?难道...(外人注:就是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心灵相融,没什么难道))

    ““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宝钗生怕黛玉又会生出“麻烦自己”的想法,

    ““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所以此时先走,

    ““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这话对于黛玉来说却很难得,

    ““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其实很在话下,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可怜见的,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心情不好时就怕这个,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如泪滴心间,

    ““知宝钗不能来,”女子不能走夜雨路?

    ““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这个也来应景,

    ““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好诗词却往往出于此时,

    ““其词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花草皆没落,病中人却更觉得灯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秋窗”,“助凄凉”,都是绝妙的好画,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病也速,也许真惊破黛玉心中之美梦,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心与秋窗外风雨同境,所以不忍眠,

    ““泪烛摇摇蓺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极强的拟人,烛泪牵愁,烛光照恨,烛儿越烧越短,所以“动离情”,自然,是黛玉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安慰自己,仿佛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催,急,仿佛死神在老远处催得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烛儿在伴着自己泣,仿佛自己要离它远去一般,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仿佛人去房空后的凄凉之景,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风雨却不会体谅人心,黛玉想到此处,心中之泪已洒,

    ““吟罢搁笔,方要安寝,”,虽然悲,但如此却化悲为词,就算悲,也能入睡了,

    ““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倒来得正好!

    ““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雨尘仆仆,

    ““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黛玉其实最想的是宝玉能来,但如何能告之于任何人?包括宝钗,而自己刚写完那首内心当然关乎宝玉的词,宝玉就恰好来了!黛玉当然会笑,心情也一定大好!

    ““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问得都到要处,

    ““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好动作,如此明显的宝黛之情,难怪宝钗儿都认定“嫁妆”之事,

    ““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可刚才刚大发伤感,那这气色好只能归结于宝玉的到来,

    ““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XX注:花里胡哨!(外人注:人不花就行!))

    ““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两人相见,黛玉的话儿简洁,却透露出黛玉一个观察宝玉仔细,二个担心宝玉淋了雨,

    ““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XX注:宝玉穿高跟鞋?(外人注:...有跟也是在中间好不好!))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这话看似平淡,却似乎只有黛玉在宝玉前能说出,

    ““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北静王,

    ““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曹雪芹擅画,其实如果有时间应该考虑画一些画儿在红楼梦里,象这斗笠就可以画一画,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黛玉一直笑道,说的话儿也都有趣,可见宝玉来了之后她心情大好,

    ““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所谓渔翁渔婆,重要的不是话相连,而是心相连了,

    ““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可见那嫁妆之事不是“取笑”的事,而是始终存于黛玉心内的事(外人注:听见没?(XX注:什么?))

    ““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一个是掩饰的咳,一个恐怕也喜悦之极的咳,

    ““宝玉却不留心,”,宝玉当然不会,一个是宝玉往常对黛玉之心已昭然,二个是黛玉此时心内极在乎宝玉,自然黛玉更“留心”,

    ““因见案上有诗,遂拿起来看了一遍,又不禁叫好。”,这诗原就是写给宝玉的,不过不是写给宝玉看的,

    ““黛玉听了,忙起来夺在手内,向灯上烧了。”,仍然是那“羞的脸飞红”的“后续”,连个渔翁渔婆都羞得脸飞红,更何况这几乎剖心掏肺的诗词,

    ““宝玉笑道:"我已背熟了,烧也无碍。"”,宝玉当然也看出其中心迹,所以如此窃笑,意思是,已入我心,烧也烧不掉,

    ““黛玉道:"我也好了许多,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下雨还来。”,这话一定说得平淡,但心中定是真正感激,

    ““这会子夜深了,我也要歇着,你且请回去,明儿再来。"”,这话听起来几乎是冷淡了,被宝玉看出心事,而且还如此近距离地从诗词中看出,便会“反弹”出这些话,而“明儿再来”却是肯定的,

    ““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来,”,(XX注:又和北静王有关?)

    ““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说道:"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宝玉也深知黛玉,还看看表帮着黛玉“掩饰”一下(XX注:有吗?),

    ““说着,披蓑戴笠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曹雪芹要讲笑话了,

    ““黛玉笑道:"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黛玉几乎都是“笑道”,

    ““有两个婆子答应:"有人,外面拿着伞点着灯笼呢。"”,这就是笑话,宝玉当着婆子面“说”婆子,所以黛玉笑道,而且,婆子心里怎么可能不会因此“怪”黛玉?

    ““黛玉笑道:"这个天点灯笼?"宝玉道:"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黛玉听了,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了下来,命点一支小蜡来,递与宝玉,道:"这个又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这细小的关心正是黛玉之心细的另一面,

    ““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这两人说话又极似两个小孩儿说话,(XX注:本来就是两个小孩儿,(外人注:比你强千倍!))

    ““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这几乎就是“渔婆”的口气了,

    ““你又穿不惯木屐子。”,容易摔着,

    ““那灯笼命他们前头点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来。”明儿是必来的,

    ““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黛玉关切之情或说“渔婆”之情这里尽现了!

    ““宝玉听说,连忙接了过来,”,自然,所谓求之不得,

    ““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打着伞。宝玉便将这个灯递与一个小丫头捧着,宝玉扶着他的肩,一径去了。”(XX注:这个宝玉,走一趟雨路,还要四个人前后,还扶着小丫头的肩!黛玉不是要他自己提着吗?(外人注:正是听了黛玉‘剖腹藏珠‘的话,才如此小心的,如果真摔了,让黛玉心焦,黛玉的病岂不更好不了了?(XX注:...反正你有理)))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宝钗虽然来不了,但仍然当天送了燕窝来,

    ““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考虑周到,

    ““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黛玉也很了解这些,

    ““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古今通用,漫漫长夜如何打发,打牌痛赌不知时也,可见秋雨夜在黛玉这里是如此,在其他人那里又是另样了,

    ““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黛玉说笑儿,

    ““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其实是给些赌资,而且,黛玉这里的对婆子的言行很象宝钗,所以不但与宝钗交心,心无疙瘩,而且所谓近朱者赤,也是有些原因的,

    ““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不在话下,

    ““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紫鹃不知不觉不动声色地出来,

    ““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因为与宝钗如此交心又是第一次,

    ““一时又羡他有母兄;”,思念亲人,再正常不过,

    ““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宝玉好脾气,又极爱黛玉,

    ““终有嫌疑。”,古时男女限制得太紧,不但交往限制,而且甚至连言语都限制,以为这样会有伤风化,活活折磨有情人,

    ““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这个泪却是健康的泪,不伤身还顺心,不似前面如此伤感之泪,不但伤心,而且伤身,

    ““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幸亏估计第二天不需要早早起来,

    ““暂且无话。要知端的──”,这里不说“不在话下”,只是暂且无话,可见曹雪芹对黛玉的心爱(外人注:有吗?(大白纸:当然有,能如此洞悉黛玉的心境,一定是喜爱甚至疼爱的))

    “...”小戒。

    “我觉得是大白纸说得很直接。”小猴笑道。

    “有道理。”老沙笑道。

    “曹施主,很想能和他长谈。”小唐道。

    “有机会的,”小戒忙道,“到时让老吴叫他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