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在线阅读 - 第531章 梦回二 真话 一

第531章 梦回二 真话 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回目的名字不说内容,仅念起来都显得相当大气,(外人注:是有曹雪芹的气势在)

    ““【甲戌: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这个极象曹雪芹的创作笔记!当然也兼是“义务教文”,

    红楼梦如此庞大复杂的架构,如何能从一开始的“无”中生“有”,则“冷中出热”恐怕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冷子兴取姓叫“冷”,恐怕也就是此意,而且其中隐含“冷中兴(情节)”的意思,

    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这极象曹批,也说明曹雪芹义务教文也是有些不遗余力的,当然也说明当时的文风堕落腌臜甚至垃圾到何等程度了!

    而且最后的“此即画家三染法也”甚至也正好恰合曹雪芹擅画的实际!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其死板拮据之笔,岂作十二钗人手中之物也?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故又怕闲文赘累,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这个也极象曹雪芹的创作和义务教文笔记!

    即如“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以及抨击的“死板拮据之笔”,以及“怕闲文赘累”,更有“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更是直接揭示曹雪芹如此写法的核心目的!这几乎只有创作者本身才能如此清晰明了,几乎一字不差地将所有创作心思在这里写出!(XX注:那这个评百分之百是曹雪芹批的了?(外人注:几乎百分之百!))

    ““【通灵宝玉于士隐梦中一出,今又于子兴口中一出,阅者已洞然矣。然后于黛玉、宝钗二人目中极精极细一描,则是文章锁合处。盖不肯一笔直下,有若放闸之水、燃信之爆,使其精华一泄而无馀也。究竟此玉原应出自钗黛目中,方有照应。今预从子兴口中说出,实虽写而却未写。观其后文,可知此一回则是虚敲傍击之文,笔则是反逆隐曲之笔。】”这个更象是眼明心亮的看官对曹雪芹如此写法的自己的理解,虽然稍显罗嗦,但仍然写得仔细,而且这一段更象是看了前面的曹批后再批的,

    ““【蒙: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帽之,诚是大观。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而一丝不乱,非聚龙象力者,其孰能哉?】”这里又出来“龙象力”,几乎也可以间接证明至少大部分蒙批是一个人作出的,而这评在前批的基础上水准再次降低,即由曹批到可能是“大家批”再到蒙批,很明显水准是呈明显的阶梯状下降的,

    ““诗云:【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这里也是有些乱评,又在乱叫“妙极”,什么叫“只此一诗”便“妙极”!那其他不用看了?更何况这诗哪里就到“妙极”的程度了,而且又道什么“雪芹平生所长”,好象和曹雪芹蛮“熟”,这几乎是脂批的极其标准的嘴脸!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甲戌眉批:故用冷子兴演说。】”姓“冷”的另一种含义,即除了冷中生热外,这冷又单独作“冷眼旁观”解,但是冷子兴说的话也只能作部分参考,因此,此诗的不是“妙不妙极”的问题,而是到底是不是能称“妙”的问题!

    当然,如果这里面内含所谓当时社会局面只有旁观冷眼人更清晰的“意思”,那这诗便是有些“大”,但曹雪芹不大会类似“无厘头”的以这样一句诗来包含如此“重大”的意思!否则,便会陷入装模作样以及吹牛意yin的路子,(外人注:哈哈,世人中有人好这个的!)

    ““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这“陪笑启问”与封肃对甄士隐的态度恐怕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也是曹雪芹几乎每字每词除了实录外,都有其或多或少的其余深刻含义的,

    ““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来!"【甲戌侧批:一丝不乱。】”这个“只嚷”却也很传神,即新官上任,其手下自然也很“神气”,

    ““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这里借封肃同时表明时间,

    ““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甲戌侧批:点睛妙笔。】”这里道是点睛“妙”笔仍然夸大其辞,是脂批的可能性更大,

    ““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不知何兆。”显然这些公差也不知道贾雨村到底是何意,贾雨村自然也肯定不会让公差得知自己是受了甄士隐的恩,以及自己最终目的是要娶娇杏的(外人注:哈哈,是的,这一点贾雨村内心有底明白得很!),

    ““那天约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什么事能让封肃“欢天喜地”,这“欢天喜地”所包含的讽刺便是明显和强烈的!

    ““【甲戌侧批:出自封肃口内,便省却多少闲文。】”这也是比较到位的评述,即曹雪芹写情节的一个甚至是重要特征就是往往借他人之口将事情人物简洁而更活灵活现地道出!

    ““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假话”紧接着“胡诌”,还是让人有些忍俊不禁的,但曹雪芹显然是以此在进行掩饰,

    ““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甲戌侧批:侥幸也。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非近日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之可比。”这里又紧批当时文风,是急批的特征,

    ““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这里又是脂砚斋装模作样,重点自然是再次突出“脂砚斋”三字,恐怕这姓脂的(外人注:哈哈)看了之前别人的作的批,再对比一下自己的,自己都觉得有些寒碜,于是这里竟然出此“奇怪”之语!

    ““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这个“侥幸”更大了!恐怕这才是娇杏谐音侥幸的最大原因!

    ““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这“伤感叹息”其实可看出贾雨村之假,而贾雨村名贾化,其实是在指贾雨村说的假话是相当之多的!(外人注:大白纸说不说假话?(大白纸注:不说!尤其是重要的话,尤其是对自己重要或十分重要或最重要的人!(外人注:嘻嘻,我代别人问的(大白纸注:哈哈,其实不如亲自来问我哦,会知道一切都是真的!(外人注:嘿嘿,人家胆小嘛(大白纸注:…这个,我先抓耳挠腮一番吧(外人注:哈哈,急了?)))))))

    ““【甲戌侧批:细。】”这个“细”恐怕是在说曹雪芹写得“细”,而不是贾雨村心细,因为贾雨村之后便有类似“恩将仇报”对英莲的判葫芦案!相当于间接将英莲送进了薛蟠和夏金桂这虎口之中!

    ““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甲戌侧批:为葫芦案伏线。】”这个伏线算是较大的伏线,即贾雨村这里明说“必探访回来”,但之后判葫芦案时,真正知道是英莲后,仍然选择了不作为,可见贾雨村不愧叫“贾化”!

    ““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其实正反映贾雨村之吝啬,而贾雨村如此庆吝啬,几乎也意味着贾雨村之后成为贪官之贪的相当不“吝啬”!

    ““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甲戌侧批:所谓"旧事凄凉不可闻"也。】一宿无话。”这里也是小小地透露出封肃只顾自己“欢天喜地”,却将让自己女儿伤心的事全提了出来!也可小小地再次见证一下封肃是怎样一个人,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这里还是可见贾雨村如果心中有唯一一个真正尊敬的人,这人非甄士隐莫属了!

    ““【甲戌侧批: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这也具备很强的“急批”特征,即此急批也是很可能看过甚至八十回后的甚至原文的,所以这里才如此早早地道雨村是“下流人物”!而且又将当时的人用“连贾雨村这样的知恩能有所报的人都没有了”来形容!(外人注:哈哈,这位急批对当时的社会的不好的风气和所谓“风俗”可谓是深恶痛绝啊,恐怕还深受其害(XX注:表示同情,如果他将前面讲的所有遭遇都经历过,那可真是够惨的!))

    ““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这恐怕是比要“报恩”甄士隐更要紧或者说就是贾雨村几乎是唯一要做的事,即要不是因为娇杏,如果贾雨村知道甄士隐在此处,还不一定会如此来感谢,

    ““【甲戌侧批: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哈哈,这是标准的急批!急批还是蛮可爱的,因为他既无私利私名也无阴谋也无污蔑也无诽谤,只是一颗赤诚火热的心便对当时的各种不平予以甚至最直接的批评乃至批判,虽然有的有些些过,但还是让人微笑欣赏甚至喜欢的,

    ““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这里也尽显曹雪芹对封肃这样的人看法,“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一力撺掇”,已经描刻到封肃的骨子里!

    ““【甲戌侧批:一语道尽。】”哈哈,这四个字批得精妙!几乎就是大家批,或者曹批,因为曹雪芹看到自己写的这里,恐怕也是相当满意的,

    ““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哈哈,这里贾雨村能封百金,显然比之前的两封银子要贵重得多,也就是可以说,甄士隐的恩情还没有甚至远没有娇杏在他心中重!因为之前封银子给封氏,恐怕也包含娇杏这层意思在内!

    ““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物事自然与百金和银子不能相比,而且这里又强调英莲,便几乎可以对贾雨村之后判糊涂案作四个字定论,即“以怨报恩”!

    ““【甲戌侧批:找前伏后。士隐家一段小枯荣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这几乎是极其标准的曹雪芹的创作笔记!尤其是“士隐家一段小枯荣”中的“小枯荣”三字几乎是标准的创作者的笔法的感觉!

    而“真不去,假焉来”的双关也是极其有趣的!即甄不去,贾如何来?而且也甚至隐含了红楼梦的一个重大宗旨之一,即整个封建社会的本质之一便是这样逐渐去真存假的!(外人注:这才是真正的极妙妙极!)

    ““封肃回家无话。”即甄家封家都到此“结住”,且先到这。”

    “嘻嘻,当然是真话!”小戒笑道。

    “人只有一个人生,”小猴笑道,“说真话还来不及,珍惜还来不及呢。”

    “呵呵,那是自然,那是必然。”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有情人终要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