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狼行水浒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章 武松的恩赐

第一百六十章 武松的恩赐

    武松真的很敬佩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为了表示自己的敬佩,武松特意嘱咐手下把这些人的尸体全部收拢好,并润许辽国运回尸体厚葬。可惜武松虽有诚意,可辽国却没有来领取尸体。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不敢来,更不敢把这些尸体运回国内。现在的辽国就像一张紧绷的弓弦,只要稍一刺激就会出现失控的状况。这次来袭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也是被国民寄以厚望的英雄。如果让人知道就连在最强大的英雄都灭了,那人民还能兴起反抗的勇气吗?

    至于能不能……武松很想实验看看,于是他把所有来敌全部绑在木杆上,钉于黄河沿岸。武松的这一举动,彻底撕破了辽国想要掩盖真相的维布。即便辽国上层再怎么禁止国民谈论这件事,那让人心慌小道消息还是依旧照传不误。甚至还有消息传说,说是西夏也想趁火打劫,想跟在武松后边分一杯羹。

    恐慌的国民出逃无望,只能把希望寄存于深山老林,暗道密窖之中。辽府,郡兵也曾阻止过,为此还闹出几次大的冲突,好悬没有激起民变。辽国民风彪悍,可说上马为兵,下马为民,辽国郡府也不愿逼的太紧,只能放任这些人离去。

    辽国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是实际上已经做好了亡国的准备,就连皇族也提前准备好了平民的便服和珍贵的珠宝。更有甚者,已经提前做好了托孤的工作。

    于此同时,无数的密探和劝降书信也密集的走往于辽国的各地,那都是武松的安排。自从起兵伐辽到今日为止已经过了小半年了,为了得到辽国完整的国力,武松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但是他实在没有耐心了,尤其是辽国的挑拨更是加速了武松的进略日程。被武松派出去的这些密探都是精挑细选,乃至本身就是辽国人。这些人鼓动三寸之舌,成功的为武松杀开一条大路。

    1115年五月末,沉默已久的武松突然发难,帅起十万精兵猛攻辽国。当日即拿下黄河沿岸的东面门户,辽人举国大惊,奋起反击。武松根本就没有讲任何策略,直接一路爆裂箭炸了过去。在那绝对不成正比的武力威胁下,辽国将士无不望风而逃。同月,各路义军纷纷起兵,辽国使遍地狼烟。这些人有真正的民族义士,也有想要投靠武松的投机枭雄。

    天祚帝避无可避,躲无可躲,只得向武松请降,并愿以自身为人质,只求武松退兵和放过辽国的平民。面对天祚帝的屈服,武松一点仁慈的心都没有,直接回复使臣道:“告诉你们家主子,如果降我,我可以封他做个太平王爷。如果不知进退,那就来吧……反正就算杀你们再多的人我也师出有名。”

    当天祚帝和萧太后听到武松的回话后,整个人都苍老了几分,二人相对苦笑。

    “降了吧!为了臣民,为了百姓,我们没有必要给武松借口多造杀孽。”这是辽国萧太后的原话,这也是她无奈的选择。

    同年七月,武松顺利平辽,一举成为华夏大地占地面积最广,势力最大的国家。八月,武松大赦天下,同时犒赏有功之臣。之后的半年里,武松大力推行新政,由以辽国作为重点。辽国刚被华国纳入版图,同时也摸不准武松的用意,更加不敢对武松的命令有半句怨言,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辽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首先武松明令汉辽一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开取科考制度,大肆选用新人,由以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为主。后又大肆在北方安置汉人流民,鼓励生产与经商,并于当地开设汉语学堂,并严令所有辽人必须学会汉语。

    为了巩固北方的治安,武松把收拢到手的原辽军体系全部打散,并与三年前的那七万梁山降兵合并一军,是为扩海军,取之海纳百川之意。

    武松再北方大刀阔斧的同时,夹守在武松领土内的南宋另有一片景象。人们都在翘首期盼武松的到来,无论官民都是这样。这些年武松领地内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看看人家现在是什么生活……住的是红砖青瓦房,走的是光滑水泥道,吃的是大米白面,穿的是绫罗绸缎,而且那边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头税、徭役税之类的一说,人家只有一个商税和一个农税,看看那边的人活得多滋润。没事就能逛逛集市,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再看这边、和人家一比根本就没法活。

    平民的差异大,当官的差异更大!武松境内的官员不敢在武松治理下贪污,只能运用各种通商便利来南宋打秋风。单不说这些官员所带的畅销货物,就算为了给以后留一条后路,那些南宋的官员也要尽力巴结了。明眼人仔细算过,华国的官员只要走一趟商,就能抵得上南宋官员大半年的收入。最重要的是那气派,看他们一个个趾高气昂的样子,既让人暗骂的同时也不得不为之嫉妒。

    这尚且不算,听说武松最近还给几位将军一个什么特别的恩赐……??好像是什么可以带兵回故里探乡。如果是一般人听了也就过去了,可是聪明的人却能从这句话里听出另一层含义。

    带兵回乡?那说明什么?如果家在南宋那,如果家在京都重镇那?这已经和起兵宣战差不多了,徽宗能答应吗?可他不答应行吗?

    最先回去的就是华国军中的后起大将林冲,为了两国之间不太难看,林冲这次回去也没有带多少人,只带了两百精锐。可是他去的地方却有些敏感,竟然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有了通关路引,南宋的守城将士们自然不敢刁难,但必要的陪护和预防措施却是必要的。往往这两百人走过的地方却需要数千人的看护,说是看护其实也就是戒防。这种情况到了临安之后更有加剧的趋势,甚至还引起了很多百姓的恐慌。那凛烈的杀气,截然不同的铠甲,高大的骏马都在章示着他们的出身和地位。

    高逑一听到林冲来京的消息后就知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