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荀令天下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章 夏燚练兵

第二十一章 夏燚练兵

    转眼便到了光和六年。

    二月初四,天朗气清,难得彤云收尽,暖阳初升,是个好天气。

    荀续带着张飞、乐进二人打马来到城西护城营检阅这将近一年来的训练成果。

    汉家旧制,在边塞诸多郡县除必要的守军之外,都额外有大量驻军,中原腹地的郡国也各自有一定量的兵马。不过自东汉光武帝以来,为了加强中央的力量,下诏罢郡国都尉,后又罢地方兵,导致中原内地郡县往往守兵不足。

    荀续自从担任颍阴县尉以来,便一直从流民当中选择精壮补充到护城营中,他也不敢过多屯兵,勉强招募满了二百人便就此打住。

    二百人就不少了,这还是他与杜佑二人游说城中各家豪强家主联名上书,招募军卒来剿灭颍阴山匪的结果。他本想把名额放宽到五百人,被荀彧阻止了,荀彧的理由是:“未见成效而招募这么多军士,恐怕周边的世家豪门会怀疑你的动机。”

    没办法,这些世家豪门兼并土地,欺男霸女的坏事做得太多,荀续甚为县尉,手中有军,随时有可能威胁到他们,心虚了。

    荀彧别看年纪才刚刚二十岁,老成持重,这样的建议能够帮荀续解除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才令人明白他们这些天才的可贵,而这些是除了当事人之外,外人和后人都难以体会的。

    荀续和负责具体事务的夏越二人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筛汰了数百壮丁,这才留下了这二百精兵,由从阳城夏氏借来的夏燚训练了大半年,昨天才收到通知,已经初见成效了。

    按规矩讲,两汉无论中央、地方还是边塞,到了秋天都要举行阅兵仪式,开弓射箭、军士角抵、纵马、手搏、蹴鞠等,夸耀武艺。每年这个时候,军营对外开放,百姓、商贾都能参与进来,这样的仪式更像一种狂欢节。

    不过后来也就慢慢少了,许多内地的郡县都只有小猫三两只,像王苌刚来时的颍阴城,全城不到三十个守卒,一半还是老弱残兵,那还阅个什么兵啊,徒增笑料罢了。

    去年秋天乐进来了之后不久,荀续倒是想组织一次阅兵的,夏燚说不行,荀续毕竟没有上阵打过仗,对于这种一知半解的事情,他从来都不会外行指点内行,由着夏燚说了算。

    这一回夏燚派人来说可以了,荀续这才盛装出席,与张飞、乐进二人一样,都是顶盔掼甲,罩袍束带,肃穆而来。

    等到了营门口,却差点傻了眼。

    大营之中,闹哄哄围满了人,十五六个壮汉站了一排,手上各持手戟、短斧,对面三十步处立着一排草人。

    却是在比试投掷功夫。

    汉代作战,常规远程打击主要有三种,最远的用弩,射程超过二百步;中距离用弓箭;短距离用手戟、飞斧、掷枪等,也有扔流星锤和短剑的,不过一个不容易携带一个威力太小,不能算作常规武器。

    手戟、飞斧和掷枪算是最常见的,都是大约二尺不到些的长度,五六斤重,有效杀伤距离不到四十步,一般都是二十五步到三十五步之间,但是杀伤力巨大,五六斤重的砖头都能砸死人,更何况锋利的铁器了,因此一般步兵都会随身携带两把,开战的时候起到出其不意,打乱对手阵型的作用。

    这场中的几个人显然是个中的好手,连扔了两把,都不曾见到脱靶的情况,若是荀攸在场,恐怕得汗颜得钻进地缝里。

    只是令荀续大皱眉头的是周边围观的军士,好似乡间的痞子闲汉一般,一边骂骂咧咧地喊着脏话,一边在地上押注,赌钱。

    这样的军队,连丝毫的纪律都看不到,能有什么战斗力?

    荀续眉头紧锁,纵马便要踏营而入,忽然从两边的草丛中扎出两根长矛来,正好挡在荀续马前。一条嘴上叼着兔腿干的大汉从边上的大树上跳下来,笑道:“呦,这不是荀君么?荀君可是要进营?”

    “不错。”

    “拿符令来。”大汉手一伸,嘻嘻笑道。

    “什么符令?”荀续眉头一皱,心道:“莫非还要再来一出周亚夫的细柳营?”

    “进门符令啊。怎么,周君侯不曾给荀君么?若是他忘了给,那对不住,即便是荀君你来,照样不能放你进去。”

    荀续哈哈一笑道:“果然想要玩一出细柳营,你是叫沈六吧,我记得你,去通报一声,替我开门。”

    沈六嘿嘿一笑道:“荀君好记性,不过周君侯今日一大早便出门了,里面是韩屯长和夏屯长主事,他们一早就说过,今日除了周君侯,谁都不让进。”

    张飞忍不住把眼睛一瞪,怒道:“寻死吗?”

    他脾气暴,虽然荀续给他讲说一回《汉书》,他可没有那般好的记性,一怒之下,早就玩了一个干净。

    另一边的乐进也将手搭上了刀柄。

    沈六连连摇手道:“别别别,我沈六子只是一个把门的暗哨,奉命行事,二位别动气啊。要不我给三位通报通报?”

    “速速通报!”张飞把豹子眼一瞪,怒声道。

    沈六嘿嘿一笑,道:“好嘞……”话音未落,从身后取出一面铜锣来,当当当敲得山响。

    张飞捂着耳朵怒道:“你这是做什么?”

    荀续拉了拉张飞的胳膊,往前一指,张飞这才看到惊人一幕:

    原本闲聊的众人瞬间站直了身子,手上有武器的人纷纷走到前头,立定了,身后的人一排一排迅速退到各自营帐中去,直到最后一排手持武器的人一样缓缓退入各自营帐,整个营地在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内,重归于寂。再一转眼,从营帐背后,密密麻麻钻出许多已经穿戴整齐的兵卒,各自就近集结,借着注重营帐掩藏了身体。

    整个过程寂然无声,丝毫没有混乱,哪里还有半点此前吊儿郎当随地赌钱的痞态。

    张飞看得目瞪口呆,荀续忍不住暗暗点头,乐进则叹道:“今日方知夏家治军之神髓。”

    “哈哈,文谦兄,过奖了。”

    几个脚步声从身后传出来,正是君侯周靖,两个屯长韩池和夏越,以及主要负责练兵的客卿夏燚。

    汉代的军制,五人为一伍,有伍长;十人为一什,有什长;五十人为一队,有队长;百人为一屯,有屯长;二百人为一曲,有军侯;千人为一部,有司马或校尉为正司马为副。

    护城军正好二百人,编成一个曲,荀续表奏周靖为君侯,两个屯,分别由韩池和从阳城夏家骗出来的夏越担任。夏育听说荀续准备训练军队剿匪,便友情赞助了长子,跟着他征战过羌人和鲜卑的夏燚。夏燚不愿意担任任何军职,被荀续聘为总教头,掌管一应训练事务,今日一看,果然成果斐然。

    夏燚笑道:“可入得荀君法眼?”

    荀续连忙跳下马来,笑道:“兄长辛苦了,小弟今日算是大开眼界。”

    夏燚笑道:“还差得多呢!别看这些人现在龙精虎猛的模样,真要是上了战场,西北、幽燕的戍卒残兵都能一战而擒。”

    “啊?”荀续没有打过仗,对于正儿八经战场上的事情,他还真不敢不懂装懂。

    夏燚指指他们道:“都是一帮子没见过血的软蛋。一支军队,只有在尸体当中睡过觉,无数次被打残,才能成为百战精兵。训练的事情到今天就差不多了,刚才分别有寻常的训练,经营士气,营门安排,明哨暗哨,遭于突袭与夜袭,以及将计就计,就地反击。”

    荀续回忆了一下,的确如此。

    夏燚袖出一书,笑道:“最近几年,你跟着父亲所学,只有兵法和武艺,可是战阵之上,除了兵法武艺,更加重要的是这些琐事,做得好了,能让你事半功倍;做得不好,便可能令你功败垂成。你出身高贵,这些琐事父亲觉得你不必知晓得太多,太了解了反而不太好。我不这样想,因此絮絮叨叨写了这些东西,你有空翻翻,多少有些用处。”

    荀续接过来,大致翻了翻,里面《粮秣篇》、《辎重篇》、《行军篇》、《安营篇》等等,绝大多数都是最基础的军队管理,各种情况十分详尽,不由得心中感动,连连致谢。

    夏燚苦笑了一声道:“父亲与我经历了北疆的那场大败,恐怕此生已然无望再起,阿越的性子太傲,决计是不肯做这些琐事的,想来想去,唯有你天资最好,虽然出身名门,却从来不曾见你喊过苦。我们夏氏一族的兵家学问,便交由你了。”

    夏家乃是世代将门,可是所学的多是这些行军打仗最基础的事务,不似孙武子那般动不动就“道、天、地、将、法”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因此多隐没于世,声名不显。这也是董仲舒以来儒家一门独大之后的流毒,许多最基础的东西往往被人忽略,比如《吴子》,与《孙子兵法》起名的兵书到了后世却散佚了大半,正是因为《吴子》当中更多的谈到军中的细节问题,文人名士不耐烦看这个,于是渐渐散佚。同样的,还有类似《齐民要术》等技术性的著作,文人们不重视,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人都不知道还有这本书,要等到日本重新传回来,才惊觉原来我们的老祖宗这么厉害。

    儒家喜欢仁义道德,喜欢尊卑人伦,喜欢礼法,这些本来都是好事,可若是只推崇了这些东西而强行打压其他的思想,那么儒家就显得不那么可爱了。后来北宋的有识之士邵雍临终前对程颐说:“眼界要放宽些,若像你们现在这样地走下去,路越走越窄,到了最后,连自己的容身之处都找不到。”

    当最基本的科学技术成为“奇技yin巧”,当最基础的军事知识变得无足轻重,后世连仗都不敢打的文人却敢乱写兵法的时候,儒家学说是否需要反思和变更。

    荀续从小学习荀氏一族的家学,先秦的时候,荀子并不承认孟子算是儒家的人物,他认为孔子之后的真正传人便是荀子自己。荀家一脉相承,所学的儒学多了许多经世致用的学问,荀续暗地里与荀彧等人谈论儒学的时候,经常会认为自家的儒学就是一个“儒法混合体”,因此才能培养出荀彧、荀攸等头脑一点都不僵化的儒士。

    怎样才能让兵家的思想能够不受儒家思想侵略,自行完整地流传下去呢?荀续接过夏燚的这本书册,肩头十分沉重。

    或许荀续奋斗一辈子,都可能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吧……

    这件事,令人有些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