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陛下爱玩
书迷正在阅读: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叠灵、蛇王的妩媚、满堂娇、混世小兵来都市、龙象武神、太古狂雷诀、火爆炼金术士的绣娘娘子、一念尘仙、富贵娴人
刘师勇给东派去了两个他的亲兵,这俩人都是他的族人,一个叫刘尚文,另一个叫刘尚武。但去了才一天,刘尚武就跑了回来,说是陛下召见他。 等他一头雾水赶到了陛下哪里,君臣刚见完礼,就见太监吉安又来禀报:“陆学士遣来的人已到。” 陛下大喜,连说:“快请,快请。” 刘师勇一看,进来的却是几个工匠。 哪几个工匠也不知所措,进来之后连连给陛下叩首。对他们来说,这见到官家可能也是一辈子第一次。 但东却很在意,开玩笑,什么是工匠?在古代那就是高级技工,顶级人才。即使到二十一世纪,这高级技工的薪水也比许多白领要高多了。 东异常客气地请他们坐下,那几个工匠是死活都不敢,搞的东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让了一步,请他们站着说话。 东开始连比带画和那些工匠讲起来。刘师勇在旁边听着,开始觉得陛下有点小题大做了,不就是做几个“霹雳炮”吗,用得着和这些工匠那么客气?可听着听着,他感觉不对了,陛下说的怎么像是别的东西,嗯,哪好像是“霹雳火球”。如果按照陛下说的做,他的直觉告诉他,那东西威力比以前要大多了。 果然,那几个工匠听完之后互相看了看,然后其中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开口说道:“官家所说的好像是‘霹雳火球’,这东西不难做,以前在军械监小民就造过,不过好像和陛下讲的有点区别。” 东喜不自胜。咱整到宝了。 “无妨,无妨,只要造得出来就行,就是不好也可以再改进。” 东相信这些人一定能整出来。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 随后他又询问了一下这些工匠以前都制作过哪些军械,结果让他意外的是,哪个年纪比较大、姓许的工匠提到了以前他还造过“突火枪”。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宋军发明了一种管状火器。它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在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当时叫做“突火枪”。但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的末段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不仅摔在地上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会因为膛压过高而炸膛,另外就是它的射程也只有五到十米,所以后来基本上就被放弃了。 东的手不可抑制的抖了,这是啥?这就是枪炮的前身啊。当年他偶然看到这记录时,他就奇怪,只要把竹管换成铁管铜管,这不就是枪炮吗?就这么一步,历史还会是原来的样子? 他说话带了颤音:“许师傅,您现在,还能造这东西吗?” 激动啊。 “小老儿不敢。官家,这不是很难。”许老汉诺诺地说道。他觉得陛下的眼睛突然很亮,有点刺眼。 东定了定神,让老人画了一个略图。然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指着那图说道:“老人家您看,要是我们把竹筒改为铁筒,筒身再造大点,长点,多装点药,它是不是就更结实了,打的也就更远了呢?” 许老汉的眼神一亮:“官家圣明。” 东兴奋啊。菜来了,上吧。 就在东偷偷摸摸地搞小动作时,行朝上下再度就未来的去向进行了商议。 在朝会上,仍然还是分成了两派。以文官为主的大臣们坚持赴占城,他们的理由不能说不充分: 在琼州的这段日子大家也看到了,整个岛上只有一万多户,不足十万人口,除了琼山县城稍微有点样子,其他地方基本上荒芜人烟。岛上的出产,即使是粮食也无法满足行朝所需,待在这地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有到占城或许尚有转机。 可是反对的人也说了:陈宜中去占城那么久都没有回信,就是派去联络他的人也没有消息,你们怎么知道别人就会愿意? 而武官们,主要是招抚翟国秀、团练使刘浚、王道夫、周文英、陈宝等人则坚决主张回沿海,他们可不愿意留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他们除了端出一些过去的理由,还说道:现在给养已经不足,再不回去,怕是不久兄弟们就要饿肚子,人心就真的要散了。 陆秀夫、张世杰真的对这种局面很为难,可实际情况也是粮食已难以维持行朝庞大的消耗,如果不能得到补充,那眼下这十几万人的朝廷最后武力肯定还是要散了。 在经过了双方退让之后,朝议决定:先回广南沿海,如能立住脚则立足,不行再考虑去占城。 不管陆秀夫和张世杰为此如何进行准备,他们的皇帝陛下却在做“好玩”的事情。 苏刘义由于负责陛下的宿卫,所以并没有参加此次在船上召开的朝会,但他最近很忙,因为陛下很给他找了点事。 按照陛下的要求,他从殿前侍卫当中挑选了十六个忠心可靠的人,再加上刘尚文和刘尚武两人组成了一个小队,并且告诉他们陪陛下“玩玩”。 看得出来陛下对他挑的人很满意,只是怎么玩,却让他大跌眼睛。 开始的第一天,陛下说了,日子过的有点闷,早上要起来活动活动身体,让这些人陪他跑步。他们这些人就跟在陛下的身后,围着庭院开始跑了起来。跑了三圈后,陛下就不跑了,说累了,但却不允许这些人停下来。结果直到这些人跑了二十圈后才让他们休息,可把那帮小子累的够戗。 第二天陛下多跑了一圈,那些人多了两圈;第三天陛下再加了一圈,而那些人也又加了两圈。这些人开始向苏刘义叫苦了,这哪是玩,这不是折磨人吗? 但陛下不管,坚持要他们一天天加下去。不仅如此,两天后陛下又变出了个什么“俯卧撑”的花样,先是要求那些人每次做三十个,以后每天加十个,并告诉他们直至做到一百个。 苏刘义不说话了,因为他看出来这是在锻炼这些人的体力。作为一个习过武的人,他当然知道体能对一个武士的重要性。只是陛下是怎么想到这些的?是哪个整天闭着眼,好像总睡不醒的道士在背后弄的?他又是谁? 然而,让他更想不到是,陛下又问他以前在哪学的武艺,以及是什么武艺,说是要跟他学武,这实在是让他摸不着头脑。 东可不知道苏刘义心中的想法,他的动机其实很明确:虽然静功效果不错,可适当的活动也是必须的,养生讲究的是“动静结合”。按照历史,他本来再过四个月不到就要翘翘了,虽说现在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但自己身体搞好总是不错的,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到外面去跑步,因此他目测了一下,估计绕这个园子跑一圈约是二百米,只是他要锻炼,为什么不顺带也练练手下呢? 在后世的某支军队中,五公里越野跑是“早间开胃餐”,俯卧撑一百个更是小儿科。没有平时艰苦、严格的训练,哪有强大的武力?任何人的忍耐力和坚韧性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因为考虑到循序渐进,还没有让他们负重二十公斤,但以后肯定是要加上去的。自己的护卫,武力强大点不好吗?安全可是第一位的。 至于他弄了十八个人,完全是受金庸《天龙八部》的影响。哪里面的萧峰进中原可是带了十八铁骑的,将来咱也率十八铁卫杀回去,怎样,够威风吧? 可当他找苏刘义学武艺时,却遇到了难题。先是苏刘义哼哼唧唧死活不答应,后又推脱说自己功夫不到家,实在是拿不出手。 东就郁闷了:嘿,我这当皇帝的找你,你都不给面子,这叫什么事?不行。 苏刘义熬不过陛下的“威逼利诱”,终于还是耍了一套拳法。果然是动如风,击如电,迅猛非常,看的东直叫好。边叫好,他还边在心里腹诽:这可比后世那些花拳绣腿的武术套路要强多了,后面的人怎么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呢? 他不经意地向边上瞟了一眼,却见那道士和吉安,一个半闭着眼睛像是要睡着了,另一个却是一本正经,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东摇了摇头,叹口气说道:“看来朕是无法练了。” 那是,就咱现在的身体,还累不起啊。不过他还是“下旨”,让苏刘义给他的“十八铁卫”每人教几招,名义当然是教那帮家伙,好为他自己“防身”。 可到了晚上,他却把吉安叫到院子里,让吉安也耍耍武艺。吉安可比苏刘义坚决多了,只说“小人不曾会”。 东没了办法,他觉得就冲这太监的沉稳劲,恐怕也是高手,你不见武侠小说中好多太监都是高人吗?说不定在他身边就有一个会《葵花宝典》的人。一想到这,他眼中全是星星。 就在他和吉安纠缠不清的时候,边上传来了一个声音:“陛下要学拳脚,贫道却是可以指点一二。” 只见那道士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 道士看了一眼吉安,撩起道袍也打了一趟拳。东看出来了,他打的是和苏刘义一样的拳。可在道士手里,这拳打得既沉稳而又气势磅礴。 那道士打完后,望着吉安,吉安却一言不发。道士开口说道:“太祖一代英豪,马上打下赵氏江山,其武功之强,又岂是吾等末技可比拟。” 东恍然大悟。在宋朝,你如果问哪家拳法是天下第一拳,那么答案肯定是太祖长拳。这套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的拳法,明代戚继光在其著作《纪效新书》中就有提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可见它在后代是如何的赫赫有名。 道士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册子递给了东,哪册子上写着四个字《太祖长拳》。 东的眼珠子都瞪大了。 兄弟,可算是见到古代的武功秘籍了,还是宋版的,这要是放到后世,光这书也值个百八十万的吧?发了,这回真的发了。 拿着书,他一溜烟跑进屋里翻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