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锦此一言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拐了弯的封赏

第二百二十七章 拐了弯的封赏

    她坐在那里,半垂了头,信纸对折虚握在掌中,一身真紫色的衣裙,通身无绣花,只捡紧要处绣几朵银色祥云,明明是高贵成熟的颜色,愣是被她穿出了高洁清逸。

    净白素肌仿佛上了一层粉色,不知是衣服映衬的还是走得急了,气血盈开。

    “……都立秋了,一大早日头就这样毒。天儿热,叫顶软轿子多省事!瞧你晒得,脸都红了!”

    长公主嗔怪,这孩子,真是倔!非得自己走着来,坐软轿子怎么就不行了?孝不孝心的,谁会挑她这个理儿?

    脸红了吗?

    锦言稳稳心神:“还好,秋老虎确实厉害,走得急了些……”

    “你回去,给昆哥儿写封回信……可别学他那样,一个模式套下来的公文!”长公主安排了任务:“我要进宫见太后娘娘,天热,宫里规矩多,这回就不拉上你了,回头等天凉快些,再找日子带你进宫请安。”

    昆哥儿这家信是走得八百里加急,必定是有公函往宫里呈,才会挟了私,不然,他不会动用加急驿路。

    母后必定已经得知他的近况了,长公主还是决定进宫,与母后交流共享一下永安侯的信息。

    锦言称是,虽然太后娘娘是个很不错的老太太,对她很是照顾,她还是不愿意进宫,宫里规矩多,无事也需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皇宫大内嘛,偶尔游览一次就够了,谁没事天天逛故宫啊……

    一路回榴园,心思微妙,情绪不免波动。

    按公主的吩咐,给永安侯写了回信,拣着日常琐事说了几件,她的日子实在乏善可陈,无非是请安读书练字弹琴。偶尔治药弄香,天热拈不住针,针线几乎是不动的……灶上太热,下厨房也是没有滴……

    洋洋洒洒啰嗦了两张纸。全是口水,只在凑字数,其实际内容可用一语概之:

    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至于任昆收到后是否会觉得她在写流水账,锦言管不了那么多。

    再说,长公主所谓的非模式化的家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提供范本或具体写作要求。不怪她自行发挥。

    封好信,等着殿下回来交作业,怎么寄出去,无需她白费心。

    长公主自有她的渠道。锦言估计她是会与皇帝回复永安侯的圣旨走同一路,顺带着捎上。

    这就是皇帝是自家人的便利。

    公器私用如何?你有意见?

    她练了会儿字,写着写着,忽然笔尖一顿,停了下来。看着自己的习作,不禁愕然!

    纸面上开头练得好好的,愈往下愈是不对,竟在不知不觉间写了大半篇的任昆任昆缱绻夜梦长相思深!

    她怎么了?

    处变不惊波澜不生的心境竟为这么短短一句失了平常吗?

    她一惯相信,人生经历过的事,不管好坏喜忧,都是收获。都能赋予人新的经验或能力,或者让人能够审时度势,或者能够让人自信明朗,或者能够让人安享平淡,或者能够让人懂得遗忘取舍……

    与任昆的那桩意外欢愉,既是意外。就是非常态的,非常态的事情,念念不忘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最好的选择是忘记。

    她以为任昆也抱了此种观点,所以才会来去悄悄。没惊动庄子里的其他人,于是锦言选择了守口如瓶,连最亲近的夏嬷嬷也没有露半丝口风。

    缱绻夜,梦长相思深!

    永安侯的一句话仿佛将二人心照不宣的不再提及的秘密突然爆了光,心绪难明,惊讶在所难免,更有几分的悸动,为何,笃定他意有所指?

    耳鬓厮磨间他那些guntang的低语忽然就全涌了上来,难道……?

    过往的日子展开倒叙,家常琐事之间,恍惚竟全是暖的底色,是她五感被蒙蔽了,还是,迟长的草变成了挺拔的树?

    锦言的心有几分乱……

               

    慈宁宫内,太后娘娘心情正好:“……昆哥儿愈发进益了,昨儿皇帝还夸个不停,看看,这才几天,他从新沂的折子就递回京了?去掉信使八百里加急用的日子,从京城到沛郡,他才走了几日?这孩子……”

    永安侯递回京的奏折,清楚明白,吉兆为真,已安排画工描画,稍后呈于御前,正按原旨意准备祭天仪式,余后之事,若有新增旨意,请圣上示下。

    皇帝龙颜大悦,亲自到慈宁宫给太后报信。

    陛下乃孝子,而且他深知这世界上最不希望他有事的,太后排第一,长公主永安侯能排第二,其他人,包括皇后在内,都越不过这几位。

    “太好了!老天保佑,祖宗保佑。”

    长公主也高兴,昆哥儿向来妥当,若是坏消息,定不会挟带家书私信。所以她已笃定了事实,听到太后的亲口确认,不由喜笑颜开,嫡亲兄弟受天之佑,自家儿子差事办得又好,如何能不乐!

    “瞧你,多大的人了,还乐得象个孩子似的……”

    太后嗔怪女儿,语气中却透着欣慰,如今她夫妻和美,昆哥儿又争气,总算能放心了。

    “母后,我高兴嘛!还有一件大喜事没跟您讲呢……”

    长公主不以为意,她自小被宠惯了,在娘面前,多大的女儿也是孩子。

    “井梧轩那个……送出去了!”

    哦!

    太后娘娘一喜,这确是算得上是喜事一桩。

    “昆哥儿答应的?你可别趁着他不在,撵了人,为个玩意儿母子失和可划不来。”

    “瞧母后您说的,我若不是顾着昆哥儿,还能让他逍遥到现在?放心,您说的我都记着呢!是昆哥儿自己答应的,亲手送出去的……”

    “那就好,那就好。”

    太后放心了:“昆哥儿收心就好,哀家就说嘛,男子懂事晚,昆哥儿禀性如何。自家的孩子,还能不清楚?假以时日,定会明白的……”

    “是,多亏母后给他订了门好亲事。娶了个好夫人!您看,自打锦言进门,全都是好事儿!可不应了当初合八字的金玉良缘,旺夫旺宅?”

    长公主眼中的锦言,是一百个好,没有一个不好,这两年,贵族内宅圈里,都知道侯夫人合了长公主殿下的心眼缘,与永安侯一样。被殿下当成左右眼珠子,就没听说哪个婆婆对儿媳妇满意到她那种程度的!

    儿媳妇通身上下各种好,谁也不敢在殿下面前说侯夫人一句不是,就连被遗弃道观的旧事,在殿下的口中也是优点。本宫的儿媳妇是得过道祖点化的……

    听听,这得迷信偏宠到什么程度!

    明明是个乡下来的小道姑,竟被宠上了天!

    “……等昆哥儿这趟差事回来,就让他与锦言圆房,母后也能早些抱上重外孙!”

    长公主美滋滋地做着计划,太后却不甚赞同:“不急,昆哥儿刚遣了那个小相公。还是水道渠成的好……”

    “能不急嘛!昆哥儿都多大了!要是他十八岁就娶亲,这会儿,儿子都该要议亲了!”

    母后就是这样,什么事都不温不火的不着急。

    “你这性子啊,也不知随了谁。”

    太后无奈笑笑:“若他十八岁娶亲,你的好儿媳可就不是卫四了。现在是个什么情形,还两说着呢。”

    长公主顿了顿,也是啊,当初订亲的一直是卫大,谁知道卫家还有个卫四小姐呢?若昆哥儿那时成亲。娶的一定不是锦言。

    于是自己就笑了:“是我心急……且等些日子再议。”

    “说到锦言这孩子,哀家这里也有一桩喜事,皇帝前头说过,昆哥儿私下里曾提过卫氏助她良多,她已是超品的侯夫人,不好再封赏,金银钱财稀罕物,你府上也不缺,就透了个话意,锦言娘家无嫡亲兄弟,母以子贵,想给她母亲讨个封赏,抬抬她在卫府的地位。说起来,她父亲也曾是状元出身,妻室有个诰命,也是应当的……”

    “这样当然好!”

    长公主一听是任昆的提议,非但没有不高兴,反倒是连连点头:“这个小子,倒是有心!往常见他拿锦言当管事使,我还骂过他,总算有良心!亏他想得出,竟是给岳母讨封赏!”

    “凭白无故地也不好直接给卫府李氏封赏,昨儿皇上说了,昆哥儿此番立了大功,他自己不想再加功升爵,不如赏给锦言,她的品级也不能再上,封赏其母贤淑,教女有方,封赏个四品恭人也是当得的……昆哥儿脸上也有光彩……”

              

    榴园。李掌柜来访。

    锦言正心烦意乱,思绪万千。听说他来了,心中疑惑:此时不是交账时,难道店里有什么事?

    推开了笔墨,将写废了的纸撕成几块,揉成团丢进纸篓中。

    起身去会客厅见李掌柜,顺便换换心情。

    待李掌柜说明来意,锦言倒愣了:“……你是说,你们与侯爷去过槐城?辨认过疑似我父亲的人?”

    她怎么不知道!

    任昆去槐城,不是有公差吗?

    何时还带了李掌柜与卫决明去的?他怎么没提过?

    “侯爷后来没与夫人讲过?”

    李掌柜解释:“当初侯爷怕消息未确认,不想您白费心一场,就先带了我和四少爷去的,暂不声张。事过境迁,我还以为您已经听说过此事了……”

    任昆去槐城时,正是他冲自己吼过之后,她得到了长公主的春游福利,他们三人一起去明秀山庄。

    正是那时,锦言下定决心与任昆保持距离,只当他是领导。

    在她决定对他敬而远之时,他却带着自家人去帮她寻找父亲……

    一时间心潮澎湃五味杂陈。

    “多亏侯爷出手相帮,那位富阳老乡已寻到亲了,他如今要回乡团聚,特意求我带他来给侯爷磕头。感念侯爷与夫人的大恩,侯爷不在京中,在院子里给您磕三个头,也算全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