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凌云(二)
以正军吸引敌兵注意,再以偏军抄袭后路。说起来容易的军事行动真到了执行那一步往往漏洞百出。然而这一次谭大孝的人马却没有出什么岔子,他这一千老兵都是饱经战火锤炼的锐卒,无论个人素质还是团队协作能力放在川中都是一等一。面对身经百战且人数占优的武宁营兵,着了道的流寇们很快溃败。 当数以千计的武宁营兵出现在视线内,那流寇头目才捶胸顿足知道自己错误估计了对手的数量。可他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嗟叹自失,因为在密如网织的弩箭扑天而来的情况下,他和大部分袍泽的下场一样,都给射成了筛子。 “严格搜查,切勿纵一人走脱!”满身是汗的谭大孝从马上跳下来,顺手解下兜鍪,严寒中不断有湿热之气从他的头顶飘腾开去。 坐定喘息定了,谭大孝陷入了沉思。此战虽胜,但到底敌人势大,且精锐众多、各处据险,如若硬拼,自己这点人马定然经不起消耗。敌我兵力、实力悬殊,在这种情形下,再想以奇谋取得决定性胜利,不太现实。想来想去,还是得让石濛助自己一臂之力,只不过,那厮胆小如鼠,会同意合力吗? 无论如何,这一仗是大获全胜,搞不好石濛听到这个消息,会回心转意。谭大孝想着,正要差人去石濛那里,就有兵士来报,石濛已在驿外。这倒出乎了谭大孝的意料,赶紧将石濛请进来。 石濛一进门,当头就是一句:“大人好手段。” 谭大孝连道侥幸而已,石濛又赞了几句,话语之间,早已没了当初那般随意,有的只是恭敬与小心——这谭大孝连这伙流寇都能全歼,自己手下那些个卫所兵想来也远非其敌手,心中畏惧,态度自然谦和不少。谭大孝知他所想,也不自矜,仍然温言温语,石濛稍松口气,话题却拐弯抹角,转到了这驿中仓癝上。 “我还道他回心转意,原来他是怕我独吞了这驿中资财粮秣。”谭大孝心下鄙夷,神色不露,笑道:“我道是什么,不过是些粮草财货,大人既要,你我五五开,分掉算了!”驿站中一般都囤积大量粮食物资,以来提供给过往旅客差使,这赤城山驿地处要道,又是大驿,仓储不少。 石濛虽然竭力忍住,但还是喜形于色,咽口口水,竖起大拇指赞叹:“谭大人不但骁勇能战,这慷慨仗义也是一等一的,石某佩服。”言毕,再奉承几句,起身要走。 “石大人留步。”谭大孝道一声,石濛以为他临时变卦,生生地将已抬起一半的大屁股重新放了下去。 “谭大人难道要反悔?” 谭大孝笑笑,解释道:“石大人误会我了,谭某虽不敢称君子,但也知道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人道理。我既然已经答允了石大人,岂有食言的道理?” “那大人的意思是……” 谭大孝眼里掠过一丝狡黠,出言道:“我应允了你这件事,现在也请石大人应我一件事。” “何事大人请说,只要我姓石的办得到。”石濛口中豪迈实则颇为不安,说完就紧张地看着谭大孝。 “此事易耳,请石大人助我一臂之力,与我合军。”谭大孝脱口而出,面无表情,就好像此事再正常不过了。他已经想好,既然石濛都自己送上门来了,那么说什么也得绑着他跟着自己干。 “这……”石濛暗暗心惊,不想谭大孝这厮竟然会提出这种要求。他统共就不到六百人了,再拼个几仗,他怕不要成个光杆司令?肚里大骂谭大孝无耻,面子上不好撕破,堆笑道:“大人玩笑了,我部久战疲惫急需休整,怎能说走就走。” 谭大孝笑容忽收,意味深长地看了石濛一眼,转首招呼立在一边的军官:“把东西带上来。” 那军官晓得他说的“东西”是什么,诺一声,朝石濛看看,转身大跨步出了堂。石濛不知谭大孝卖什么关子,小心看向谭大孝,却见他神色怡然,波澜不惊,不禁更添忐忑。 须臾工夫,那军官回来,跟着的还有十余名军士,两人一组,一前一后,挑着大箩筐,那些个大箩筐外面都覆盖着白布,看不见里面物什。 “打开!”谭大孝大手一挥,招呼手下。那几名军士放下箩筐,应声掀开白布,石濛一看之下,当即骇然。这些箩筐中所盛,均是满满当当的人头! “大人,这、这、这是何意?”入眼所见,满堂头颅,饶是石濛早有几分准备,一惊之下,还是连话都说不利索,豆大的汗珠从鬓角渗出,顺着两颊滑落。 石濛惶恐的姿态谭大孝看在眼里,十分满意,他拿这些人头上来,一个目的就是给他个下马威,现在恐吓的效果达到,他接着道:“石大人莫急,这些都是流寇的首级,足足有百个之多,血淋淋的,堆在我那也没什么用处……若是大人有需,我自当赠予……”说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稳下心神,石濛心里活泛起来,这百个人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他来说,刚好需要。要知他自领兵出战,所战皆北,杀敌寥寥不说,自损倒近大半,这样的糟糕战绩,他是没脸如实报告给上级的。不过有了这些头颅,他就有了几分底气,以后上报,自可言己军虽死伤甚重,但亦斩杀不少流寇精锐,也可抵去不利罪责。他既然朝这个方向想了,自然而然就会得寸进尺,眼前这个姓谭的一心要和流寇玩命,与自己无关,但若能从他手里攫得些战功,也是对自己有利的。 细细思忖之下,他竟感到此事大有可为:“此事倒也未尝不可……” 谭大孝设了个套,就等他自己钻进来,他既入彀,自然有对付:“石大人放心,我既然有心杀贼,自不会莽撞行事。邀大人合伙,只是为壮大声势而已,若逢战,自当先上。至于这驿中囤积,你七我三。”石濛已经心动,他索性再进一步劝诱,以坚石濛之心。 一千人都打成了六百不到,纵然千万般小心又有何益?自己带着这六百人踯躅不进,底下有人心生不满不说,终究也会被治个迁延不进之罪,谭大孝既然可以把战功分给自己,何乐为而不为?石濛“考虑长远”,拐弯抹角又加一个条件,便是此后谭大孝每有斩获,也需得分他一杯羹,谭大孝自是满口答应。 看着石濛扭动着肥硕的屁股走出堂去,又看着一筐筐的人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军士们从堂上拖走,谭大孝心中稍平。 时才下午,但风云突变,整个天空阴沉沉如同迟暮一般。几个有经验的兵士报告谭大孝,说是大风将至。 尚未与赵营正式对阵,天象骤变,福兮祸兮?谭大孝抬首望天感怀片刻,即便投入到了其他事务中去。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从没那么多多愁善感。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他预测不到胜负之数,但求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眼前的事。 百里之外,大风吹在吴鸣凤的脸上,刮得生疼,不由给他原本就烦躁的心绪增添上几分阴霾。转眼看向远处的参谋刘拥金,脸色也是和天色一般阴郁。前两日,顺风顺水沿着涪江而下的赵营水陆大军在沈水碰上了硬茬子。 沈水乃涪江的支流,出西充境,由东北汇入涪江,交汇处位于蓬溪县西部。官军在这里构筑了江防陆防,连成一片,赵营冲突了两次,都未能成功。赵当世认为这些官军早有准备,对之不可cao之过急,故而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先在沈水北岸择地扎营。 后来探知,驻守在眼前的官军主要来自遂宁县,大多是县兵乡兵,总数将近三千,主事之人一姓吕、一姓旷,另还有少量蓬溪土兵。对面情况不明,赵当世加派人手打探。在和这支官军对峙的同时,赵当世还派吴鸣凤部向西面渗透,一来清探有无其他路径可绕,二来也搜索好几日未曾传回消息的青衣军与郝摇旗部。 昨日又是一番攻江未果,赵当世预感跨过沈水似乎遥遥无期,就再次打起了绕路的主意,因为据吴鸣凤所报,他日前在蓬溪北部连续击溃一支来自北面的官军,不久前还攻陷了蓬溪县北赤城山的一处大驿站。赵当世感到这似乎是另一条进取之道,便传令给吴鸣凤,让他不必回大营,继续全力走赤城山探索道路。 可是就在吴鸣凤接到这条命令的两个时辰后,就传来了赤城山驿站失守的消息,军行一半,敌势尚不明了,总不好退却,吴鸣凤只好继续催军前进,但心情也因为这一插曲而坏了不少。 天色渐暗,且有雨水迹象,吴鸣凤问过斥候后决定暂且休整,过一夜再行。手下兵士们在他的军令下开始安营扎寨。 冬季的雨天极为难受,吴鸣凤感受着已经从黯淡的天空时不时坠落的冷雨,小声咒骂着,希望天气能快快好转。 一边想,一边注视帐外,奶奶的,这鬼天气可没有消逝的迹象! 他还在气闷,帐外忽报,在几里之外发现一支官军,人数尚未分辨清楚。 “官军?”吴鸣凤将身一挺,大感意外,他此前判断,与自己一直周旋的这支官军就是日前数败于己的那支。官军的主将无胆,兵士战斗力也不强,按理说敢于趁虚反攻赤城山已是出人意表,如今不思据险死守居然还敢主动出击,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难道他们来了援军?”合情推理,在强弱之势分明的情况下,那官军主将如不是得了失心疯,定然就是有了靠山。转而一想,不太可能。以吴鸣凤对于当前遂宁、蓬溪一带官军分布的认知,官军的主力都在沈水与赵营大军对峙,怎么还有余力照应其他? 来历先压下不谈,就单看这支官军现下动作,无疑是冲着自己来的。 思来想去,吴鸣凤没有头绪,可他生性多疑,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他兵力虽多达两千,却无专门的骑兵部队袭扰策应,所以打定主意,先以守御为主,待探明敌情,再做主张。于是传令,将兵力往山前集中,布置拒马、鹿角以及铁蒺藜等等,周密防备。 风雨依旧,吴鸣凤却越来越烦躁,也不知怎地,他右眼直跳,似乎预示着有祸事将临,“再忍耐几日,遂宁可破!”吴鸣凤不断宽慰着自己,又想到与自己交手官兵的低下战斗力,略微心安。 天色昏暗,不到傍晚,已是灰蒙蒙一片。吴鸣凤有经验,知道黑白交替之际是敌军进攻的好机会,因此传令全营,提点起十二分的精神守御备战,切不可让官军钻了空子。 他军令刚传,就有角声响起预警,北面有敌来袭! “奶奶的,就知道你打得鬼主意!”吴鸣凤狠吐口浓痰,心底却泛起一丝得意,“狗日的想趁着雨夜迷雾踹营,老子的营盘依山而建,固若金汤,今番那帮丘八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又传军令,着兵马望营北集结,不忘西面留下精锐数百,用以防备官军有可能的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