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水患成灾夜逃难
陈世友总有点不大好的预感,翻来翻去整夜地睡不着,因为风太大,怕窗户承受不住这种里,早早地就用木板把窗口门口给固定了一遍,挡住了大部分的光线,房间里黑的跟墨一样,弄得稀化不开。 凑到窗户缝往外看了看,风雨太大,几乎看不到什么东西,陈世友呆呆看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这雨……把土都泡化了。” 只是天不由天愿,陈世友叹了一口气,吹熄了油灯,刚躺了回去,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铜锣声,隐约的还有人在喊:“倒堤了,发水了,倒堤了,发大水了!” 听到第三次,陈世友才听清楚了这一个喊话,立刻吓得弹了起来,赶紧点灯,下楼看了看,顺着门缝涌进来的水都已经积了浅浅的一层,陈霜降常用的那一个小箩筐也不知道从哪里漂了出来,缓缓地在水面上滚动来滚动去。 “发……发水了,赶紧起来!”傻了一下,陈世友赶紧拼命地喊,往楼梯跑了几步,又赶紧下楼,淌着水把装盐的那两个箩筐一背,连拖带拉地把已经化了一半的盐给拖到了二楼。 “起来,起来,发大水了!” 陈霜降睡得浅,醒的也快,只是一时间还没有清醒,几乎是下意识地拿衣服穿衣服,还拿着梳子给自己梳了一个整齐的小辫子,被同样迷糊的陈采春撞了一下,才猛然意识到,这是发大水了,准备逃难了,要赶紧收拾值钱东西才是。 听着陈世友杨氏跑上跑下,忙着把一楼的东西往二楼搬的匆忙脚步,那声响仿佛一下一下敲在陈霜降的心头一样,越是想着清醒,越是觉得脑筋迟钝不能思考。 这个时候陈霜降最先想到的居然是她那一双刚做了没穿几次的新鞋,赶紧去翻出来特地换上了,然后扯了一个包布,很努力地把衣柜里地衣服都往里面塞,还没有等包好,陈世友就叫走了,陈霜降来不及大包,只能傻乎乎地全给抱上了。 杨氏看了一眼就骂:“笨蛋,赶紧放下,带不了这么多的!” 陈霜降这才清醒过来,把包裹给扔在了床上,刚只来得及拿了自个的小荷包,就被陈世友拉着拖了下去。 等出了门才发现,水涨的速度要比预料的快,本来还只是浅浅地到脚踝,只不过这么收拾了一会,就已经没到陈霜降小腿肚了。 台风还没有过去,风雨很大,就算是带了伞,但是也根本撑不了,只能吃力地顶着走,几乎是一瞬间就被湿透了,幸亏这是夏天,没觉得冷,只是衣服湿湿贴在身体上感觉很不舒服。 几乎是一出门,陈霜降就后悔了,新换上的鞋有点大,并不大合脚,淌水走几步就觉得要被水冲走一样,很不大好走。 而更危险的路还在后面,陈家后面是一条小河,河边的路并不宽,而且一片水茫茫的,根本分不清楚哪里是路哪里是河的。 幸好这一条路是走惯的,而且水并不算太满,陈家的茅缸刚好是建造的河边上,只淹没了小半个,这个时候就成为了一个显著的路标,尽量远离着河靠着另一边,跌跌撞撞的,一个紧拉着另一个的手,总算是安全走过了靠河这一段。 这算是逃难吧,扯着陈世友衣角跟着走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陈霜降居然一点都没有觉得害怕,反而回头看了看,忽然就想到了一个毫无关联的事情,这水要是再涨上来,迟早会淹没这一个茅缸的吧…… 一想到自己的脚居然踩在这样的水里,陈霜降立刻觉得浑身不自在起来,赶紧快走了几步。 等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人人渐渐地多了起来,都是携家带口匆忙跑出来的。陈世友找了一块高地把几个孩子抱了上去,然后跑过去跟那边的人打听了几句,然后沉重着脸回来了,消息确定了,倒塌的是隔壁清县的那一段海堤,台风又刚好撞上大潮汛时间,海水一下子就蜂涌了进来,因为涨潮,就算是开了闸门,水还是根本放不出去,这已经是没有办法可想了,除非等到退潮,不然这水是不会退的。 “怎么办?”杨氏有点急了,陈家的地势有点低,按照这样涨水的速度,很快就会被淹没的。 看了看天,风速虽然并没有减少多少,却是渐渐地转成了东南风,“回南了,这台风快过去了。” 水渐渐地满了上来,刚才还在石头下面,一会就漫过石头,浸到了陈霜降的脚,吓得陈霜降赶紧尖叫。 这里怕是也呆不下去了,陈世友一拍大腿,做了决定,去官道。 官道的路基垫的高,水还没有漫到这边来,除了陈世友这一家,还有不少熟人也满当当地挤在这边,看过去,都是苦着一张脸,很有点无助地望着那一片水茫茫的天地。 台风刮了一夜,在天亮的时候终于渐渐地停息了,天也慢慢地晴朗了起来。 陈世友想了想,让杨氏留在这里带着孩子,他自己下了水慢慢地摸回去看看情况。 陈霜降正翘首展望着,忽然听到咕噜咕噜肚子饿的叫声,回头一看,陈采春红着脸别过了眼,陈霜降刚想笑,又是咕噜一声,这一会是从她肚子里面发出来了,立刻也有点脸红了。 杨氏正担心陈世友中,听到这一声响,顿时有点火大,咕咕哝哝地骂:“死丫头就知道吃,也不知道你爹怎么样了?” 还没有等她骂完,咕噜一声,陈书楠的肚子也叫了,然后再咕噜一声,她自个的肚子也叫了,最近吃的都是稀的,又是紧张地折腾了大半夜,难免会觉得饿。悻悻地在身上摸了摸,这一家五口的,临走前还收拾了半天,但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带点吃的,身上一粒米都没有。 不过只要有钱,还是能买到东西的,在官道边上就是一个烧饼小摊,居然还开着,只不过平常卖七个铁铢一个烧饼,现在卖到了两个铜铢一个,差不多贵了一倍的价格,而且还很有点供不应求的架势。虽然心疼,但是杨氏还是担心真把孩子饿坏了怎么办,只好狠狠心买了四个,包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