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33章 暴风骤雨11

第33章 暴风骤雨11

    天道独行,四季轮回。春风和煦,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肃杀。自然界带给人们百花齐放,草木丰茂,山水色悦,但是也会遭遇萧瑟。历史运行也是如此,唐兴唐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发展到后期,在唐宣宗去世那一刻,开始萧条,走向衰败。起初是他的儿子唐懿宗在生活上肆意挥霍钱财,在朝廷治理上残酷迫害忠良,把“小太宗”宣宗创立的兴唐基业挥霍一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卖儿鬻女,官逼民反,酝酿了王仙芝、黄巢造反起义。

    873年,唐懿宗在百姓震天般反抗声中死了。十四岁的唐僖宗坐上龙座时,王仙芝、黄巢相继在河南、山东起义。年纪轻轻,何来治国经验?宦官田令孜独揽大权,在黄巢军剑锋相逼下,带着皇帝逃到了四川。

    政府军跟强大的黄巢军战斗之时,那些朝廷的地方军一个个心怀鬼胎,离心的离心,观望的观望,倒戈的倒戈。加上南司宦官专政,北司宰相无权,朝廷坏人当道,贤臣遭殃。要不是忠良之士郑畋在西北集结大军,奋力抗击,黄巢在长安就站立脚跟了。

    战乱中,北方崛起最迅速的新藩镇是以河南为基地的朱温,以山西为中心的沙陀名将李克用。朱温借机收纳黄巢部下,又不断吞并许多小藩镇,扩充自己的势力,很快成为中原最大的军阀。

    黄巢失败,888年,唐僖宗也在颠沛流离中死了。继任唐昭宗,虽有雄心,然而面对盘根错节的朝廷黑暗势力和拥兵自重藩镇,束手无策,权力缩水。在昭宗时代,朝廷更大的敌人就是朱温。朱温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最后在903年利用宦官和官僚的冲突,发兵入朝。挟持昭宗到洛阳。904年杀了昭宗,立十一岁皇子为哀帝。接着将朝廷上的宦官和大臣几乎杀尽。在907年,干脆杀了哀帝,在开封做了皇帝。国号为梁。过了几年,荒yin透顶的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掉,结束了不光彩的一生。后梁走过十六年,败在末帝朱友贞手上。

    继朱温称帝后,各地藩镇纷纷称王称帝。中国自魏晋南北朝后又一次进入大分裂。按照宋代人的称法,这一段历史被叫做“五代十国”。

    在西北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么一个胸无大志、忘恩负义的小人,也让昭宗受尽侮辱,吃尽苦头。

    这里写了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强盗李克用跟着父亲李国昌,凭着帮朝廷镇压庞勋和黄巢起义有功,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一不合意,大动干戈,乱杀朝廷命官。残害百姓,最后死于恶病。他三次在山西北部雁门一带大肆抢劫,赤地千里。李存勖灭了朱温政权,建立后唐,后又灭了前蜀王衍,但是,很快就被伶人杀了,结束了罪孽的一生。

    这里写了父子争妇的刘仁恭、刘守光。他们荒yin无耻,凶横毒辣,不讲仁义。最后遭到李存勖杀了。

    这里写了在西蜀称帝的王建、王衍父子。王建本是一个屠夫,乡里叫他“贼王八”,得天时地利,占据四川。去世后。由第九子王衍即位。王衍荒yin无耻,阅尽女色,做了声乐亡国之君,最后被李存勖杀在解押的路上,结束了可恶的一生。

    这里表彰了忠臣的英名:舍身救难的刘瞻、温璋,在凤翔起兵反击黄巢的郑畋。李克用父子的忠实管家张承业,被昭宗无奈出卖的杜让能,晚唐著名诗人韩偓,优伶敬新磨,救了王衍一行的宦官张居翰,节俭关心百姓生活的皇帝李嗣源。

    著名将领:李存勖勖手下的王彦章、郭崇韬,和李存勖手下的李存孝、李嗣昭。

    这里公布了jian臣的罪行:在黄巢逼近长安时坐山观虎斗的高骈,挟持僖宗的宦官田令孜,凭着哥哥田令孜的势力当上西川节度使的陈敬瑄,大肆迫害忠臣刘瞻的jian相路岩,大肆迫害刘瞻、温璋的唐懿宗驸马韦保衡,奉承拍马的音乐人李可及,挑拨离间心理阴暗陷害国舅的太监杨复恭,做朱温的线人监视昭宗行踪、迫害贤相杜让能的jian相崔昭纬,朱温的死党、jian相崔胤。

    这里还写了卑鄙小人忘恩负义的行径:趁热打劫、五代十国唯一不敢对抗敌国的钱鏐,有异志要废黜昭宗又杀昭宗十一子的韩建,软禁昭宗最后被朱温设计杀掉的宦官刘季述,为李存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孔子第五十七代孙孔谦,帮助朱温杀昭宗又被朱温出卖的蒋玄晖,嫉恨读书人落第士子的柳公权族孙柳璨,灰色人物张宗奭,靠拍马才当任后梁前线总司令的段凝,挖遍唐朝陵墓的温韬,炙手可热的伶人景进,见利忘义的刘皇后,凶横毒辣的契丹建国者耶律阿保机和他的儿子耶律德光,王衍手下的小人王宗弼,背叛李嗣源朝廷的孟知祥。

    这里也写到了明珠暗投的人:二诸葛、朱温的谋士敬翔和高季兴,朱温的夫人张惠,朱温出色的外交人员李振,朱温的萧何、晚节不保的罗绍威。

    907年朱温称帝,结束了唐朝表面统一的局面,合久必分,时代进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不只是结束了一个时代,也结束了以北方为文化中心的格局。

    此书从唐宣宗即位的847年开始说起,到唐亡的907年,六十年历史。再到959年五代灭亡,又五十年历史,总共一百一十年历史。头绪纷杂,人物繁多,为了读者阅读方便,采用分章写作。写了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父子兄弟,五代的朱温父子,李克用父子、刘仁恭父子、王建父子以及契丹耶律阿保机父子。因此,此书名之为《唐末五代官二代》。

    一、唐宣宗父子

    唐宣宗名字叫李忱,是唐代末期的好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一心为百姓努力工作,为朝廷鞠躬尽瘁。他生于810年,847年即位,859年去世,享年五十岁。他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三十七岁登基,在位十三年。五十年的人生。他为兴旺唐朝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无疑延缓了大唐帝国衰败的速度。可惜啊,天不遂人愿,英年早世。无法扭转朝廷走向末路。更可惜的是,他一生积蓄都被他的继任也就是他的儿子懿宗挥霍精光。比如懿宗出嫁公主大肆铺张,安葬公主,更是靡费。懿宗后的僖宗也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在黄巢起义的声讨中,他逃到四川。此时。各地军阀征战,抢占地盘,唐朝败得差不多了。到了僖宗的弟弟昭宗做皇帝,号令不出宫,身边的人都不听他的,最后被朱温杀害,唐朝的步伐画上了句号。

    1.上佳皇帝

    从唐德宗开始宫中用的东西,不用官办,全由太监直接向百姓强买强卖。几百号“黄衣使者白衫儿”就是敕使,是皇帝的使者。钦差大臣。白居易《卖炭翁》的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诗句,说的正是那时的事情。韩愈更直接,他说,名为宫市,其实是抢。

    《晋书.何无忌传》里讲了敕使是一群什么样的货色:“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一个假敕使,整座城总有个把胆大的吧,就是没有一个敢动他的。要是真的,你有几个脑袋。还想不想活了,还敢怀疑呢?

    再看看宋朝王谠《唐语林.自新》说到李光弼与敕使打毬,听说判官张傪到了,赶紧扔下球。站到张傪面前请安。李光弼是契丹酋长,跟着郭子仪攻打安禄山。郭子仪是兵马元帅,他是副帅,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大败史思明。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威震河北,一跺脚,河北都要地震的大将。对敕使如此小心,不敢稍有怠慢,足见敕使不是简单的官员。顺便说一下,契丹人在唐朝做大将的还不止名将李光弼,还有“安史之乱”之后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

    再看看明代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七夕良宵,斗化为人混俗嚣,闻见传宣敕使,倏尔潜踪,雾散云消。”老百姓见到敕使就像遇到瘟神。这些人当官就是他的职业,威风便是他的本领,欺压百姓很来劲。

    唐朝中期,皇上经常派刺史到下面去办差。唐宣宗是不是也像过去那些皇帝,任让敕使作威作虎呢?

    853年,有一个敕使经过山西宝鸡市境内的硖石,发生了一件事,震怒了宣宗。那地方天荒地老,草长不高,树长不大,土地贫瘠,鸟不拉屎。不说老百姓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就是地方官也遭罪。当地的官员没有什么好招待他,好不容易弄到几个“黑饼”给这个敕使吃。

    敕使威风惯了,一看这么招待他,怒火中烧。他抄起马鞭,赶将出来,见工作人员就抽打。可怜那位送黑饼的工作人员讨饶也没用,还是被打趴下,几天都下不了床。

    此事被观察使知道了,十分生气,把那几个黑饼封存起来。然后,派人送到朝廷给宣宗皇上。在唐代后期,观察使也是皇上派下去的,是地方军政长官,监察所在的州县。判官是皇帝临时派遣协助节度使、观察使工作的中级官员。而下面把经常讲到节度使,那官职沿袭北周及隋朝旧制,到重要地区总管统兵。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节度使。

    唐宣宗知道此事,知道这些敕使以为他就是前朝他那些父兄侄儿,任其胡作非为。等那敕使回到朝廷,宣宗便把他召去询问。那敕使并不知道有人已经向最高层汇报了,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宣宗知道他狐假虎威,欺压百姓,严重影响政府形象。他说,难道你不知道那地方都是穷得滴水的地方吗?他们自己都饿肚子,有黑饼给你吃已经很不错了!那都是他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你还嫌差!你可是宫里白面吃多了吧?又把人打伤,你太霸道了吧,谁给你的权力!这话听起来就像当下流行的:谁给你的权力!是人民给你的吗?最后,宣宗让他到恭陵去守墓。

    那位观察使为什么有这么大胆子,敢告钦差?因为他知道当今皇上一定会重视这个问题,还他们一个公道。

    宣宗不随便任命官员,只有对朝廷忠心耿耿,有比较大贡献的人得到提拔。他虽然重视翰林学士,但提拔他们还是很注意的。他常跟那些翰林学士说,大家不要认为跟着他,就容易得到升迁。因此,他很少赐紫服。物以稀为贵,在他担任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年代里,人们以赐紫服、绯服为荣,但他就是因为不想滥发。他到下面访问,有关部门常准备几件紫服、绯服跟在他后面,用来临时奖赏有功人员。有时候,半年也不用一件,故当时以此为殊荣。

    唐代官服,七品浅绿,六品深绿,五品浅绯,四品深绯。三品以上,才能穿紫服。从县令升到刺史,由绿变绯,这就成了“红人”。如果还要赐紫衣,岂非“红得发紫”?

    有一个故事,宰相令狐绹拟推荐李远为杭州刺史。宣宗曾经看过李远的诗,有一句“长日唯消一局棋”,他还记住的。宣宗拉下脸说,这人天天下棋,怎么能治理一方啊!令狐绹连忙解释说,这是诗人托此高兴而已,未必事实就是如此啊。宣宗觉得令狐绹的话有道理,也怕读书人说他不开明,就让李远到杭州当刺史了。宣宗对刺史外迁是杜绝的,一定要到京师亲自考察他们能力和人品,然后任用。

    为何令狐绹的话他能接受呢?这里有一个故事。

    宪宗出丧那天,突然大风大雨骤然而来,百官六宫都逃散了。此时,只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用身子护着灵柩。皇上十分感动,一问,原来是令狐綯的父亲。宣宗当上皇帝后,问起老人是否有后人。有人告诉他,老人的长子是一个刺史,但腿脚不好,小儿麻痹症。二子令狐綯在湖州,有才器。宣宗就把令狐綯从地方上提拔上来,逐步提升,最后拜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