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吕不韦
“他的眼神好似一头豺狼……” 这是明月初见吕不韦的第一印象,当这位衣服文绣的濮阳商贾从堂下踱步而上拜见他时,明月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他的眼睛。 那是一双饥饿而充满热切的眼睛,在他微显高瘦的身材顶端,在微微突出脸颊的颊骨衬托下,看上去就是一个极会抓时机的投机主义者。 “小人吕不韦……” 吕不韦也在观察长安君,随即在二人四目交汇的时候,他示弱似地收敛目光,在堂下行礼:“见过长安君!” 这是一个商贾应有的“本分”,言语诚挚,但明月可知道,眼前这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可绝非一区区商贾那么简单。 在不远的将来,他的生意,将会超越寻常货物,而上升到了奇货可居,投资一国之主的程度。这笔投机不仅为吕不韦赚到了“秦国丞相”的身份,还投出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但那是后话,如今的吕不韦,尽管已经家财千金,但依然可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商贾。 如此想着,明月收起了对此人的琢磨,露出微笑,热切地扶起他:“切勿多礼,先生大名,光早已耳闻多时了!” 的确,在回到邯郸这月余时间里,明月已经好几次听人说起过这位在赵卫之间小有名气的商人。 明月知道,西周春秋之时,商贾地位是很低的,相当于为官府服务的仆隶,但随着列国争雄的局面形成,城市逐渐兴起,商贾们也迎来了旷古未有的大好形势。那些依然是社会底层的个体小商贩姑且不论,但一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豪商大贾,其富庶已不亚于封君,甚至能与小国诸侯相抗礼。 比如最早的子贡、陶朱公范蠡、猗顿,都有千金之富。再有后来的白圭,更是登峰造极,做过魏惠王的国相,治理黄河,开凿鸿沟…… 但总体而言,战国依然是权贵的时代,富者不一定能贵,贵者却必定能富。在从三代时期就有宗族延续,祖籍可以追溯上千年的旧贵族眼里,哪怕这些大商贾再富庶,依然只是爆发户,上层社会对于这些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商贾表面上给予尊重,实则一般都采取歧视和排斥的态度。 但邯郸贵族圈子里,对来自卫国濮阳的吕不韦却做了例外的事情,他们把应酬交际的大门向吕不韦开放,供他在这里自由驰骋。 据明月所知,吕不韦之所以受到这种特殊待遇,是由于他具备了其他商贾很少具有的优越条件: 首先,是他那“卫国官商”的表面身份。 卫国早就不是早年周公分封时的东方大国了,只是蕞尔小邦,夹在赵、魏、齐中间。几次仰仗魏国之力,才没有被虎视眈眈的赵国灭亡。如今卫国的君主,更是连”卫侯“都不敢叫,自称卫君,以魏国的区区封君自居,这时候的卫,简直不能算作一个独立诸侯。 然而卫君窘迫的身份,却给了当地商人发达的机会,毕竟君主权势越弱,商贾的自由越大。 卫地商贾如过江之鲫,但年纪轻轻的吕不韦却从中一跃而出,成为其中佼佼者。据说他的祖上是姜齐公子,在田氏代齐时跑到了濮阳,到他父亲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作为影响力局限于濮阳的商人,虽然可以小康,但也没什么过人之处。直到十年前,这吕不韦开始接手家族的生意,才使得吕氏摇身一变。 吕不韦年纪虽轻,却能力不俗:他早年曾在稷下学宫求学过一段时间,虽然他学习不求甚解,没有专业本事,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但吹嘘起来,也算得上是”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的杂家后学。有了这份履历,吕不韦与士人交往起来无往不利。 其次,此人仪度潇洒,谈吐风雅,谈论生意干练灵活,对尊者不卑,对奴仆不亢,应酬周旋,都能中节,通过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而且也不吝啬,四下贿赂,到处都是朋友。 在日渐富裕后,吕不韦的心越来越大,他先是想方设法给自家弄到了卫国官商的身份,免除了许多关隘赋税,同时将生意放到了卫国之外的地方,在赵、韩等国长袖善舞。卫国濮水两岸上千顷漆林是他的基础,韩国阳翟的珠宝金玉行业是一本百利的暴利产业,近来又涉足了邯郸的声色产业。如此,吕不韦竟成为列国间小有名气的富商,甚至可以和陶丘陶朱公,邯郸冶铁大豪商郭纵相提并论。 当下有句谚语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这并不是空话,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依然贪得无厌,担心自己贫穷。 于是吕不韦“富比千金“的财力,就成了他们垂涎的目标。贵族男子们纵情沉迷在吕不韦献上的郑卫歌乐里,贵族女眷希望能买到上好的珠宝,凭着这些优越条件,吕不韦很快就融入了邯郸、阳翟的上层圈子,受到各方面的注意和欢迎,声誉骎骎日上,成为邯郸城里不可小视的人物…… 作为喜欢享乐的公子,大名鼎鼎的平原君每次举行宴飨时都少不了要邀请吕不韦。平阳君一向古板不近人情,但因为大工尹掌握的工坊与吕不韦的漆、丝贸易息息相关,也少不了接见这位商人,吕不韦便和邯郸大铁商郭纵一样,成了可以时常出入平阳君府的少数人之一。其余如宦者令缪贤,赵王的宠臣赵穆,都与这吕不韦有交情,对他摆出一副垂青的姿态。 总之,这吕不韦的触须,可谓遍布邯郸,虽然是个没有什么实权,见了谁都要行礼讨好的商人,却跟谁都说得上话,扯得上一点关系。若是有权贵想要拿捏他,如同按一只蚂蚁似的摁死,还真不容易。 这样的人物前来拜访,明月是没有理由不见的。 不过今日吕不韦来拜访明月,倒不是因为合计什么阴谋,也不是因为二人之前有什么特殊交情,纯粹是因为公事。 说起来明月有些无奈,明月这位“邦右工尹”分管的“设色之工”也就是染坊漆染产业,卫国恰恰是丝麻、树漆和染料的一大供应者,因为职务关系,明月少不了要跟来自卫国的商贾打交道。 在乍闻要与他商谈购漆事宜的正是吕不韦时,明月也大吃一惊,但转念一想,吕不韦这个投机者此生最著名、利润最大的一次投资,还没有开始…… 历史尚未注定,所以,这或许是试探此人的一个好机会…… 于是今日,他便不是单独接见吕不韦,堂内除了他们外,还有一人。 “这位是农家许先生。” 明月笑吟吟地比手,为吕不韦介绍起在次席上跪坐的中年人,此人粗手粗脚,面上也有皱纹,看上去朴实无华,与衣着文绣,竭力在外表上显示自己富贵的吕不韦形成了鲜明对比。 却是明月在临淄有一面之交的农家许友。 原来,明月写信请稷下墨家来邯郸“商讨学术”,正巧这许友也在,农家与墨家关系不错,便一同来了,他可还记着长安君曾经说过的承诺:若是在国内有封地,一定让农家在赵国生根发芽! 许友此来,正是奉农家领袖“野老”之命,来赵国考察考察,毕竟他们农家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齐、楚之间打转,对赵地的土地比较陌生,来查看一下这里的土质物产是必要的。 作为农民的代言者,农家人对商贾一向没有好印象,他们更担心赵国百姓喜工商而厌苦耕的风气,于是吕不韦甫一坐下,许友便有些不善地说道: “我听闻,有俗奢而逐末,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cao一杼而身衣文绣者,商贾也,公子待先生如上宾,先生竟安之若怡,没有一丝惭愧?” 之后他又对长安君道:“公子,老子曾言,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农家认为,想要理清赵国之政治风俗,当务之急,是学习秦国,禁绝商贾,尤其是这些在列国间囤积倒卖,从农夫手里榨取利润的商贾!” 明月尚未表态,吕不韦却已经从这伏击里反应过来了,他哈哈大笑起来:“许先生就这么排斥商贾,以至于产生了如此大的偏见?” 他举起自己那足够十户人家一年吃穿的华美衣裳,笑道:“这华服文绣,可不是我喜欢才穿的,而是穿给邯郸的贵人们看的。因为世人都是趋炎附势之辈,见我华服文绣,认为我有钱,即便暂时有钱帛短缺,也一定能补上,便愿意与我贸易;倘若我效仿先生,因为这衣裳不是自己织的染的,便自感惭愧,穿着粗布陋衣招摇过市,邯郸众人便以为的贫穷,与我贸易时便会多几分忌惮……故而,商贾衣文绣,可不是穿给自己看的,而是穿给别人看的!” “至于老子那句话,放在三代之时尚且可以,现如今,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无疑是堵塞了百姓的耳目,妄图将其关回瓮里,是行不通的!” 许友不服:“你有何依凭?” 吕不韦不慌不忙:“诚然,许先生说的对,农不出则天下人乏其食,但也请记住这句话!” 吕不韦捋着他的小胡子,淡淡地说道:“商不出则三宝绝!若没有商人来进行流通周转,那么粮食、器物、财富,这三宝就要断绝。农工商虞,这是四种天下必不可少的职业,各司其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可先生礼农稼而轻商贾,实在是是大谬……我敢说,少了商贾居中贸易,天下若还不乱套,我便把头拧下来给先生当鞠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