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风之三国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章 国本(下)

第二百四十章 国本(下)

    智弦说一不二,刘景认真对待,真的没有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暗中联系其他老师。而是自己钻入了书房之中,苦苦参悟此事。这一次参悟就好似没有尽头一般,刘景大有皓首穷经的架势。

    丁月华不忍,刘晟被支使到外地,刘景也天天窝在书房之中,不再如往日一般,天天有大把时间陪自己,又见刘景整日苦大仇深的样子,心有不忍,于是想帮刘景作弊,不过被刘景断然拒绝。

    一眨眼就是十一月,此时捷报频传,智弦派出的三路大军连战连捷,袁家兄弟被彻底赶出冀州、并州,而智弦通过和曹C的协商,以修整兵马为名,在交接了两州之地所有的地盘之后,就返回了青州。而曹C则准备亲自出兵讨灭袁氏的余部,之所以曹C会选择接手,一时因为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他已经彻底掌握消化自己的地盘,并逐渐了强军。

    军队虽强,却都是没有上过战场,见过血的新兵,所以曹C此举也是想要沙场练兵,训练出强大的铁血之军,到时候才好进一步推进他的计划,否则他倒是很乐意再继续消耗一波智弦的军力。

    袁氏兄弟的不少武将战败投降,这些战败的武将有三个选择:一是投降智弦,从今往后为智弦效力;二是投降曹C,只要曹C愿意接受,他们从今以后就是曹C的武将了;三是作为智弦安C的J细,投靠曹C,作为智弦的内应。

    前两个选择才是主流,至于第三个选择,智弦完全是随手布置的一个闲子,甚至连将来是否会启用还是弄假成真都不知道。曹C倒是大肚,收下了不少袁氏的降军,而且其中还有不少得到了重用。

    在瑞雪之中,出征在外的大军返回了青州,智弦大笔一挥,给他们探亲假,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并下发了不少赏赐,及一些物品,让他们带回家,一家人团聚过一个好年。

    军人的家里过的其乐融融,但是智弦的府邸之中却显得有些冷清。丁月华和智弦闹矛盾,加上要养新生的女儿,所以不再和以往一样,老爱往智弦身边腻歪。沉浸在书海之中数个月,依然没有给智弦答案的刘景,脸上却少了焦虑和愁绪,反而多了平静和镇定,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韵味。

    不过这个冷清很快就得到了些缓解,因为刘晟回来了。

    以往为了防止有心人说自己有意和刘景争夺继承人的位置,刘晟下意识的会疏远智弦,如今刘晟已经被贬到外边,反而放弃了这个忧虑,在外面又开了眼界,有了新的想法,所以反而很是亲近智弦,和智弦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向智弦请教,让智弦参谋一下自己的想法,为自己提供一些建议。

    刘晟回来三天后,在一个智弦和刘晟下这围棋消遣的时候,刘景前来。

    “孩儿见过父亲大人,二弟。”

    “见过大哥!”刘晟也起身回礼。

    “都坐吧!”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没有互相残杀,争夺皇位智弦很高兴,至少可以避免历史上那残酷的父子、兄弟相残。

    刘景在旁观位子上坐了下来,“父亲、二弟好雅兴!”

    “你不在书房跑到这里,是我问你的问题有了答案?”智弦乜了刘景一眼。

    “是,孩儿有所悟!”刘景恭敬的行礼,“多谢父亲大人的指点,那些教导孩儿的师傅虽然知识渊博,但是眼界却不够高,他们所思所想皆是臣子之道,而非君王之道,孩儿受起影响,差点被局限了眼界。”

    “哦,说来听听!”智弦终于起了兴趣,放下了棋子,不再下棋。而刘晟亦兴致勃勃的样子,看着刘景,等待他的下文。

    “孩儿遍观书海,略有心得,还请父亲、二弟斧正。父亲问我为什么有王公贵族、官吏不得经商的惯例规定?圣人为何视金钱如粪土?孩儿认为,一切是为了统治,为了王朝的稳定。要想成事,离不开权和钱。王公贵族、官吏手中有权,若是再经商,有权又有钱,一旦发生天灾**,国家衰弱时,恐怕会有隐患。”

    “历代君王皆知此理,所以权钱分离,并对世家、门阀无比忌惮,他们就是隐患,所以父亲才不顾名声,消灭大量的世家、门阀,就是为了稳固统治。至于说圣人为何视钱财如粪土,也非常好理解,如父亲所言,万事万物,存在既有道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天下大乱,诸侯互相攻伐,为了平定天下,让天下太平,无数先辈探索,苦思解决之道,于是有了百家争鸣之奇景。而儒家就是其中之一。而儒家的诞生就是为了让天下太平,这也就脱离不了诸侯的支持,为了获得诸侯的支持,所以就不得不提出让诸侯有兴趣的亮点,比如视钱财如粪土,官吏不贪赃枉法,朝政政通人和,让国强民富。”

    “所以,这些观念是为了迎合统治者!事实上,世人衣食住行哪里离得开金钱,若没有金钱,也组建不了军队,也不会有朝臣,若没有金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个势力都会瞬间分崩离析。这是孩儿的浅见,还请父亲、二弟指点。”

    智弦笑着拍了拍刘景的肩膀,“这种事情又哪里有标准答案,没有对或错,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总是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才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你既然是这样认为的那何不就践行此观点,让现实来检验你的观念对错?”

    “是,孩儿遵命!”刘景松了口气。

    “不过你需要记住两点,一是凡事过犹不及,二是时移世易,曾经对的未必会一直对,曾经错的未必会一直错,你需要寻找到自己的道,作为标尺,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诺,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刘景认真的记下了这两句话。

    “父亲大人,孩儿也有事情请教!”刘晟站了起来,一脸的严肃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