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回 自古第一宰相启伯
话说穆王姬满登基第二年,开始着手组建新的朝廷执政班底。任命司徒君牙和太仆长伯臩(jiong)也不能完全对付得了朝廷中的乡、遂大网。六乡大夫,担当司正一级的六乡人员达到百分之九十五,霸占朝政,相互勾结,乱用私刑,为所欲为的事情已经显现,昭王在世时,还是隐形的,昭王驾崩,他们认为新主年轻,有显露的空间,其实穆王在没有登基之前,已经两次代父监朝执政,对这种隐形的现象早已发觉,但是一时无法彻底整治,因为昭王意外遇难驾崩,还有这么多的死难将士的善后事宜要处理安置,又处置了司徒姚铮和仆正两人的违法违纪犯罪事件,还顺带把百尹桥醴拖了下水,没有时间来对整个朝廷班底进行调整。 新的一年开始,穆王对高层人物进行确立。首要是三公和三孤,然后是百官总长,接着是三司司徒,司马,司空,还有司寇,司士。六腑之太府,玉府,泉府,内府,外府,天府,大都等要员,以及军队的二十二位师氏,而司正一级人员要放在第二批调整。 三公之位,向来都是公侯贵族担任的,继续任命明公为太保,毛公为太师,祭公之子谋世袭祭公为太傅。 三孤之位,也是诸侯君来担任的,是三公副手,但也可独揽一面。任命房侯为少师,盛伯为少保,姜伯为少傅。 这六大长官是朝廷最高官爵,是代表王家事务,帮助王上决策朝廷大事之人,坐而论道,道即王的执政之道,执政纲领方向,同时具有实权,可调军队打仗,还有可以领导三事大夫。 三事大夫,常伯,常任,准人,是三公下属,掌地方民事行政的为常伯,又称牧;掌官吏选任的为常任,又称任人;掌政务的为准人,又称准夫。三公的权力确实大,当然三事大夫也是王上的近臣,也归王上所管。 朝廷最高行政官长,就是百官之长的百尹,尹,即后世的丞相。百尹桥醴最终还是被姚铮拉下水,被免职查办。穆王决定改官制,取消百尹总长之职位,设太宰,代替令尹主管百官(后世楚国沿用令尹一职。),并把内阁太宰晋升为内外总管,就把这朝廷之人变成王上身边的近臣之人了。任命原王宫大宰启伯,担任朝廷太宰。 这样一来,朝廷中,就有太宰,大宰,小宰(中宰),内宰,家宰,宰即总管,本意是个管家之意。 太傅祭公谋持反对意见。“家宰,庭宰,院宰,后宫有宫宰,王家有内宰,朝廷也设宰,这不是把国家当家,私人庭院了吗?” “家有家宰,院有院宰,府有府宰,王家有家宰,后宫有宫宰,国设国宰,朝廷设太宰有何不可?”穆王坚持。 祭公尽管反对,但穆王坚持,穆王就要设立管家来管群臣,把大臣当奴役使,否则管不住这帮能臣,所谓主强臣弱,主弱臣强,没有办法,穆王强势,臣也强势,穆王只好出此下策。 祭公只好持保留意见,耿耿于怀,至死都反对太宰统领百官朝政。祭公谋临终对穆王和大臣说:“汝无以嬖御固庄后,汝无以小谋败大作,汝无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汝无以家相乱王室而磨卹(xu)其外。”这便是祭公憋到死时的一句话,所谓“家相乱王室而磨卹其外。”当然这话绝不是祭公当着穆王的面说的,他没有这个胆量,他认为他是谁,这都是后人文人理想化了的一个说法,以为臣都可以教训王者,这是大错特错。祭公这一说法,导致祭公后人被周公其他后人代替沿袭三公之位。 穆王任命政府行政事务官的三司要职,司马蒲柳留任,吕牙作册令《君牙》,任命为司徒,犇凡担任司空。 司寇,司寇的职位虽没有司马职位高,但其地位重要性尤为突出,历届司寇都是诸侯伯担任,从武王时代起,司寇是苏岔生,成王时代司寇是卫康叔,康王时代司寇是齐侯丁彶,邵王时代司寇是吕已侯,穆王时代,沿用吕已侯。 任命司士列为。司士,朝廷人士部长,地位比三司地位低一点,但是管百官人士关系,是考察和考核的部门,也尤为重要。 任命祁臩(jiong)为太仆长。作册令《臩伯》。 这样就形成朝廷首席执行长官是内廷总宰担任太宰。王上身边近臣有太仆长统领宫廷内部事务。朝廷政务有太宰,内务有太仆,两人都是王上身边近臣,王上抓住两个人就可统领朝廷百官,穆王是这么想的。穆王制定的是纵深层层管理的政府机构模式,而不是扁平化管理模式。 上面这帮人统称朝务卿,卿士寮。 还有一帮人。就是天官们,由太史统管,下设历法、祭祀、占卜和文化教育的行政部门。 到穆王这个时代,宗教事务已经不被重视,周王朝不设上帝,只祭祀天地和祖先,自然现象。但太史的职位还是不能少,任命巫咸之后人巫伯担任太史。内史由亓(qi)伯担任。大祝由缯伯担任。 穆王先确立了这个朝廷顶端职务,下一步在确定司正和六府部级干部的名单。时间还要改天公布,一百多个部级部门,所谓百司,就是一百多个部长,部长职务称司正,称呼为尹。如水司司正邝业,就称为邝尹,司货的司正祈盼,就称祈尹。正部级一级长官为尹。原百尹一职,就是统领这些尹的第一长官,也叫令尹,百官之长。现在由太宰来统领百官,意思上,官名上没有统一,而且,宰有家奴的意思,王家之总管佣人,也叫相,一百多个尹官,却被一个家奴来统领,祭公谋接受不了,也有很多正部级干部接受不了。穆王延迟任命时间,就是要大家消化一下这个新形势下的新办法,新称呼。中国第一个宰相,就在一片反对声中诞生。 朝廷太宰启伯,在一片嘈杂声中上任太宰一职,他面对如此多的反对声,启伯对穆王进言,作《六防策》。 《六防策》的内容很少,就六个注意事项,第一,防止地方政权的入朝;第二,防止异族的入据朝政;第三,防止本族人的揽政和懒政;第四,防止朝内倚重某个大臣,如内重则必有内部权臣篡权;第五,防止朝外倚重某个诸侯臣子,外重则必有强藩割据之患;第五,防止内外俱轻,这会导致有草莽英雄乘机崛起,外夷乘机入侵;第六,防止过刚,过钢则折。 太宰启伯要求内外中和,取中庸之道。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取中和中庸之道的人,来源于《六防策》。但这不是一般的用人的六个注意事项,而是具有执政者的用人标准。也是启伯作为中国第一宰相的任人的平衡表,平衡力,平衡点,平衡杆,平衡状态,平衡设置。不是二八法则,而是平衡力法则。 看来这个太宰对用人还是有两下子的,支持者有,穆王,司徒君牙,太仆长伯臩(jiong),六计监察司刘布,司空犇凡,单伯,微伯,其他没有了。朝中为官大夫一半沉默,朝中遂人出身的大夫、司正一部分人发出唧唧声,朝中乡人出身的大夫、司正一部分人明确表示反对。 启伯是三朝老臣,担任内庭总宰时期随昭王第一次南征,得到昭王嘉奖之后,铸酒樽祭祀《启尊》,以表功勋。启伯本是辛国国君远房堂兄,姓姒,夏后启的后裔,不得志,而迁王幾成为六乡国人,启伯本也是六乡大夫出身,遇到康王选拔人才,重用人才,而被启用,大家出身是一样的,可他背叛了那个无形的网状系统,包括刘布,刘布本也是六乡大夫出身。 这里面还有一个隐形人物,司士列为,他是司马蒲柳的嫡系,当年军师岛焦出策对付百尹桥醴,司马蒲柳就成了渔翁而得利,现在开始显现出来。可军师岛焦已经随昭王遇难身亡。桥醴已经下台。这台上主角就是蒲柳,不,蒲柳是幕后导演,是招牌,拥有军事大权的大司马,副导演是列为,演员是乡大夫和各个部门乡人出身的司正。蒲柳想,退役军人安置法实施以后,再过十年,退役军人从基层升上来,烈士之后顶替子女也要从政,到时侯,这个天下也许就是他说了算,除了王上。他就是启伯说的《六防策》中的第一防,防止地方政权的入朝。 矛盾已经可见,乡人网络系统,体系已经出来,不过还要一点时间来培植。蒲柳是这么计划的。蒲柳要干什么? 蒲柳之姿,就是他的影子,姿影,然后让群臣都要看他的姿态和姿势,这是他想要的,也就是他要成为朝廷中的重臣,他就是六防中的第四防,内重则必有内部权臣篡权;但蒲柳没有想过做王上,他只想培植势力,扩大势力范围。他有自知之明,天下不是他的,他只想左右群臣。 启伯就是他的克星。因为启伯理出了《六防策》,也叫六必治,不仅可以对蒲柳,还可对付其他局面。为官首先要会用人,控人,整人,灭人。用志同道合之人,控制已经被用之人,排除整治异己,消灭敌人。 启伯本也是乡网中的鱼,可他到了这个太宰位置之后,就变了,他要为位置服务,为国家和理想服务,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想什么问题,他要对得起王上赋予他这个位置,他要对得起朝廷给予他的这个权力,他要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对他的期望。他不在是单纯的乡人,也不再是哪个派系,他是属于这个朝代和天下人民的宰相。 启伯的觉悟是对的,选择是对的。不管群臣在流传祭公的话,说什么以嬖御固庄后也好,以小谋败大作也罢,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以家相乱王室而磨卹其外,等等难听的话,嬖御,就是王上的宠幸佞臣家奴,小谋,就是形容小人物,以王上身边的奴仆小人,来担当朝廷中的大的位置,以小人来差遣大人重臣,以王家的家奴家相来担当朝廷中的要职,乱了王室用人原则。这也是小看宰相,同时也是在和王上叫板,在说王上用人制度出现了问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政清廉,造福于民。 启伯让乡人失望。因为启伯升为当朝第一宰相,乡人都巴望着他能为朝廷中的乡人出头,是乡人的靠山,可他的《六防策》一出,所有朝中的乡人都开始说脏话了。启伯只是笑笑。 启伯旁敲侧击的对乡人说:“如果你们的鞋子大了,不合脚,我为你们找双小鞋穿穿,我这里的小鞋多的是。” 朝中乡人司正和大夫,开始保持沉默,他们也害怕穿小鞋,为了仕途和利益,他们做了让步。 宰相启伯的第二个杀手锏出来,六计监察司改革,从原来单一的监督,稽察政治活动,增加到对各个部门的财物审计,六计监察审计司,权力大得去了,不单是行为活动,言谈举止,现在还包含了利益。为官图什么,不就是名利吗,一旦查出利益问题,等同政治问题。 刘布的脸色变了,他不是高兴,他这下子真的要成为战士了,然后成为烈士,可他不得不成为一名战士,不得不成为一名生命不止,战斗不止的勇士了,勇士的死,可能死后最终被追认为名利场的战斗英雄。穆王上次已经提醒他了,穆王不缺人才,想做这个位置的人太多了,他是第一人选,他有优先权,穆王为的是不想他成为死士,连烈士都捞不到。 刘布既然没有选择,自古华山一条路,只好往前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就是华山的这条独特的路。刘布开始审计各个部门的帐务,大臣们开始乖巧了,开始说马屁话了,没了财力物力,没有油水可捞,光靠朝廷冰正司发的那些饷银,怎够养得起这么都姨太太和一群孩子。启伯知道他们怕什么,利益钱财是基础,没有钱财,腰杆子不硬,说话没有地气,官僚之间的应酬都要取消。这下一整,朝廷里的声音小了,顺利了很多,有意见,有看法,搞帮派体系,只能转到地下了,加入帮派体系,本就是为了利益和靠山,这上面断了油水,打压靠山,还不转向,还等待何时?朝廷中一小部分的人开始脱离网络,这是启伯实现的第二方略。 启伯打出第三张王牌,就是穆王的册令,司徒君牙和太仆长伯臩。这是王上下的册令大臣,无人敢违背,也是打不到的将士。启伯让他们在系统内洗牌,原因很简单,原司徒姚铮体系,原仆正的人马,一律让审计司对他们进行在职审计,审计出问题的,一律查办。这两条线上的人,开始表现,严以律己,严格要求手下,大搞廉政建设,大搞派系整顿,谁都害怕失去仕途,司徒君牙和太仆长伯臩,重申为官条令,重振朝纲。 启伯的第四招,对《周官律》的部分职能加以调整,要适应社会发展,不能一成不变的按照祖上传下来的条例来执行,时过变迁,开朝都七十年,还是那套法典,怎么能行,要变革,对《周官律》进行第一次的修改。 修改《周官律》,这个问题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