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清朝做军阀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 南京的硝烟

第十七章 南京的硝烟

      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天还没亮,大雾笼罩着仪凤门。陆建瀛和众南京命官正在自己府中沉睡。

      突然,轰轰轰,几声巨响吵醒了他们的美梦。杨越找准了时间,引爆了城北仪凤门下的集束*,林凤祥架起的大炮随即对准城墙开始猛烈轰击,上下双管齐下,效果明显加强,厚实的城墙,顿时被炸开一段七米左右的口子。

      前敌指挥长林凤祥,速令敢死队冲进缺口。缺口处的清兵早已吓得不见踪影。五百人的敢死队分成两路,一边招呼百姓关门避险,一边吹响螺号,挥舞杏黄色的军旗,迅速朝市区杀进。

      鼓楼岗的太平军作为预备队策应,鸡笼山的太平军紧跟着冲进城,分成两路,一路杀向清兵军营一路试图攻占太平城门。

      陆建瀛被炮声惊醒,得知太平军杀进城来,面无人色。急忙坐上四人抬的大轿子,由几十个清兵开路,逃往满城。

      驻守满城的祥厚,不愿打开城门接待陆建瀛,在城头喊话让他组织百姓抗击长毛,尽忠职守,拼死守住外城。

      陆建瀛别无良策,只好命令轿夫抬着他,四处乱窜。逃到市中区,正好遇上太平军率先冲进去的敢死队,护驾的清兵一哄而散,轿夫也把轿子一丢,扔下他跑路。幸好还有一名巡捕,准备背上陆建瀛逃走。但敢死队眼疾手快,抢上前去,一刀结果了钦差大臣陆建瀛的性命。

      陆建瀛是第一个死在太平军手中钦差,只能说事事自有天意。

      但是敢死队很快听见了同伴吹起的集结号,原来,各处清兵得知仪凤门被破之后,急忙赶来支援,人数众多,已将林凤祥指挥的仪凤门攻势抑制住了。两方胶着在缺口一带互相厮杀,展开血腥的混战。

      东边不亮西边亮,仪凤门的攻势虽然受挫但是却吸引了大部分清军的兵力,为静海寺和天后宫方向的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静海寺和天后宫分属城南和城西,指挥是李开芳和黄易云,他们趁着北门仪凤门吸引大群敌人的空当,一边让兄弟门朝缺口使劲冲杀,同时再实现多点开花的策略,广架云梯,攻击城墙。清兵顾此失彼,被太平军分割斩杀。

      城南城西杀进城的太平军,发动城中百姓,搬开堵塞城门的石头土袋。打开城南聚宝门、水西门和城西的汉西门,杨秀清随即命令大军进城,向城区推进。

      城北仪凤门的林凤祥此时厮杀正憨,并不知道大军进城的好消息,此刻亲自率领预备队准备梅开二度。他架起云梯控制了城墙,击毙从汉西门来增援的南京城守协署沈鼎。而这个时候城北守军风闻钦差已死,敌军大军已进城,瞬间土崩瓦解。丢盔弃甲,四散而逃。满人祥厚急忙收拢部队尽数退入满城,准备死守。

      激战整整一天,太平军基本肃清了城内清兵,控制了南京街区。死于此役的清朝大官又是一大串:前广西巡抚、南京筹防局局长邹鸣鹤,江南提督福珠洪阿,代理布政使江南盐巡道徐文均,总兵程三光,上元知县刘同缨。。。

      夜晚白天劳累的士兵被换到城外安营歇息,而南京街道市中区则派生力军巡逻。十数个时辰的激战,虽然杀敌无数,可是太平军死伤也不少,杨秀清到伤兵营安抚了受伤士兵后,召集众王和各营将领讨论明日安排。

      因为战斗还没有结束,南京城内还有一座城中城——满城。

      所谓满城,就是满人旗兵驻扎的内城。清朝八旗入关后,对汉人始终不放心,满汉之间的沟壑始终无法填平,八旗兵与汉绿营各不相属。各地八旗兵除了镇守地方,还有一个潜伏任务就是监视绿营和汉官。

      南京满城,是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时修建的皇城,雄伟壮观,坚固华丽,易守难攻。满人祥厚对防守外城没有信心,知道城破是迟早的事,早就打起了弃大保小的心思,祥厚知道太平天国清朝官员必杀之,于是在满城囤积了大量军资*和粮食,并且把大炮密密麻麻的排满城楼,率领数千旗兵和召集来的上千绿营溃兵,死守满城。

      几位王自在必得,不可能容许城中城rou中刺的存在。

      一方死守以求生,一方力攻以求全,死战在所难免。

      清军八旗兵在满城中退无可退,必将死战迎敌。杨秀清深知这是一场恶战,决定亲临战场指挥攻城,当夜即将主力布置在西北两门,另又在东南的正阳门和朝阳门布置兵力,进行牵制进攻。

      第二天天亮,杨越和林凤祥护卫在杨秀清身旁。空气中还残留着昨日弥漫的硝烟,参合着浓厚的血腥味,还有甜丝丝的馒头。

      环视周围,数千太平军士兵正在吃热气腾腾的馒头,这一顿饭会是他们之中很多人的最后的一餐,但是他们的心中却没有懦弱,因为他们坚信他们的牺牲会让亲人生活得更好,也相信自己战死之后将会前往那神秘幸福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