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五十九章进军巴格达

第三百五十九章进军巴格达

    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与嘉靖皇帝的对决,以嘉靖皇帝的胜利而告终。

    苏莱曼一世,在手下的掩护下,一路奔逃,他们逃到了伊刺克与叙利亚交界处。

    这时,苏莱曼一世身边只剩下不到两百名骑兵了。

    贴身卫士阿赫梅特依旧对苏莱曼一世忠心耿耿,他替苏莱曼一世找到叙利亚的当地官员,重新召集军队,为苏莱曼一世募集了一支近两千人的队伍。

    后来,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又进入大马士革,收编了当地的两万军队,有了士兵,苏莱曼一世的腰杆子也硬了许多。

    苏莱曼一世对手下的士兵发表演讲,他说;“你们以为我们奥斯曼帝国完了,其实我们没有完。我们还有埃及,还有北非的大量军队,我们可以在沙漠里作战。我们将在群山中作战,当大明军队口渴时,我们将拧断他们的脖子,真神是保佑我们的,否则大明早就并吞天下了,不会等到今天。”

    大马士革的士兵多是头脑简单的武夫,他们愣愣的,不明白苏丹大人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见有些冷场,阿赫梅特连忙向混杂在人群中近卫军们使眼色。

    那些近卫军们明白过来,纷纷鼓起掌来,还一起高喊:“真神保佑!”其余士兵们也跟着鼓掌,他们总算把气氛搞起来了。

    大明的中亚骑兵早就包围了巴格达,不过章项阳对这里是围而不攻,他带领五万骑兵南下,进入了沙特阿拉伯地区。

    章项阳知道圣城麦加和麦地拉非常重要,所以他带军围困了这两座城市。

    至于伊刺克首都巴格达,他准备留给嘉靖皇帝去解决。

    巴格达是伊刺克首都,巴格达省省会,世界名城。巴格达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语,含义为“神的赠赐。巴格达跨底格里斯河两岸,距幼发拉底河仅30多公里,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这里向北通往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向南延伸至波斯湾。

    巴格达市区主要部分在河东,称为“鲁萨法”,河西部分称为“卡尔赫”,东西两岸之间由渡船沟通。

    5000年前,这里是一马平川,那里曾屹立着一座无比壮观的巨塔——“巴别通天塔”。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国,拆毁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烧掉神庙,将国王连同近万名臣民掳掠到巴比伦,只留下少数最穷的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这座塔的规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大约90米,塔高约90米。

    巴格达亭建在波斯皇帝的花园中,位置最适宜眺望城市和海峡景观。建筑基本上成为平面对称形,中央穹顶的直径9米,三面有门,在四面布置有四个突出的空间。除中央的穹顶外,建筑的屋顶相当平缓,形成很深的挑檐,由围廊的22根圆柱支撑。伸出屋顶的尖塔实际上是暖炉的烟筒。建筑的内部用彩釉面砖、贝壳和象牙等材料装修,品质尊贵,是同类建筑中的精品。

    在公元前18世纪的巴比伦就提到了巴格达为一重镇。

    在大明史籍中,被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于750年建立,于1258年被蒙古人灭亡。

    它最初定都在安巴尔,这个王朝的第二位哈里发曼苏尔754年即位后,认为安巴尔不适合作京都。于是亲自勘察,选中了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一个叫巴格达的小镇,决定在这里建立新都。经过4年施工,新都建成,命名“麦地那阿萨拉姆”,即“和平之城”,作为阿拉伯帝国都城。城为圆形,故有“团城”之称。城分外城、内城和紫禁城3层,有3道城墙。以紫禁城为圆心,城墙构成3个同心圆。城墙各有等距离的4道城门,4条大街从中心区伸向城门,形似车轮辐条。紫禁城内有皇宫、官邸、寺庙、图书馆、花园等。

    公元773年,曼苏尔又在城郊另建1座宫殿“永恒宫”,并在河东岸为皇太子建营垒、府邸和寺庙,河东西两岸用浮桥连接,互为犄角之势。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广建寺庙、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哈里发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凑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学者荟萃,文化昌盛。

    830年,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创建国家学术研究机构“智慧馆”,聚集不同民族及宗教信仰的著名学者,将希腊、波斯、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加以收藏、整理并翻译成阿拉伯文,促进了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发展。从公元9世纪开始,到11世纪,巴格达伊斯兰学术方兴未艾。

    苏菲派、穆尔太齐赖派、艾什尔里派及阿拉伯语言学派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各派别的学者在宫廷的赞助和庇护下,著书立说,在古兰经学、圣训学、教法学、凯拉姆学及文学艺术方面均作出了重大成就。据载,巴格达曾建有30多所各类宗教学校,其中于11世纪塞尔柱朝首相尼扎姆穆勒克建立的尼采米亚大学和13世纪哈里发建立的穆斯坦绥里耶大学最为著名,曾培养出大批著名学者和官吏。同开罗、科尔多瓦并称为绿教世界三大文化名城。

    1258年和1401年,巴格达曾遭蒙古旭烈兀和帖木儿军的两次洗劫,大量建筑古迹文物遭到摧毁,巴格达收藏的经典全部被投入河中,据说墨水将河水染黑。后来巴格达置于伊儿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统治下。

    如今,大明的骑兵到来了,巴格达的市长和守军将领浑身颤抖,他害怕明军会如同蒙古人一样洗劫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