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对于赵国的未来,赵丹有那么一些想法(第四更)
当赵丹听到荀况到来的消息之时,这位赵国的君主正在苦逼的批阅着奏折。 知道繆贤前来禀报荀况已经入宫的消息之后,赵丹才将头从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抬起来,对着面前的缪贤说道:“速请荀子进殿!”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丹将自己的身体伸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然后用力的伸了一个懒腰。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由于竹简的存在,批阅奏折还真是一个体力活,批阅了一上午奏折的赵丹一放松下来就感到相当的疲惫 就在赵丹活动手腕的时候,他突然想到历史上的一个传说。 据说秦始皇极为勤政,每天都会批阅数百斤的奏折,即便是在外出巡视的时候也不例外。 所以那位秦始皇之所以并没有成为一个长寿的皇帝,说不定也是因为和成年累月进行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关··· 虽然说这只是胡思乱想,但是却提醒了赵丹一件事情,那就是造纸术的改良势在必行了。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的蔡伦通常是和造纸术连在一起的,但严格来说蔡伦并不是纸的发明者。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纸的出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当漂絮完毕之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也就是赵丹时常用来书写密信的绢帛。 但问题在于这种绢帛的产量实在是太过稀少,就连赵丹一个人的用纸需求都无法满足,就更不要提什么拿去替代这笨重的竹简了。 而历史上所谓的造纸术,通常指的是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良。 在经过蔡伦的改良之后,纸才终于开始因为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的原料而大规模的普及起来,最终完全替代了竹简。 就算是为了不让自己年纪轻轻就因为每天搬着几百斤竹简在桌案摆上摆下而累垮,赵丹也觉得自己尽快的将这个造纸术给鼓捣出来。 但是让赵丹感觉到有些蛋疼的是,赵丹并不清楚蔡伦所改进的造纸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具体的工艺流程又有哪些。 但好在赵丹也并不就是完全一无所知,在一番绞尽脑汁的回忆之后,赵丹终于想起来蔡伦造纸术的原料应当是用树皮和破布,然后在造纸术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叫做打浆的步骤。 然后赵丹就想不起来了。 这让赵丹也不禁有些感慨,别的穿越者都是能够在穿越之后对于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只要看过的百度过的东西都能够轻松地回忆起来,怎么自己就没有这么强大的本事呢? 于是赵丹干脆就将这项任务丢给了赵国的工匠们去慢慢研究摸索了。 从目前来看,显然赵国的工匠们还并没有摸索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 这让赵丹又不免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一个学派,和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