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各自的选择
几处营地里,黄巾军纷纷拿起武器、穿上衣甲,奔出营地,乱哄哄的整队。 汉军来袭。 “做你们最擅长的事情。”王洛这样安排道。 于是,这支新的小团队里的三个人,都按照各自的想法,站到了自认为合适的位置上。 周应雄拿起盾,站到了前排;杨问天站到了队伍中间;王洛跟一个黄巾兵说了几句,就从对方手上拿过了缰绳,骑到了马上。 他处于队伍最后的位置。 在杨问天看来,这只是又一场战斗而已。 他已经身经百战,无所谓了。 他位于队伍中间,因为在他看来那是最好的位置。不能像王洛一样居于后排,那样参与到战斗中,因而获得战利品的机会太少;他也不像周应雄一样,因为固执或者愚蠢,拿着盾牌就敢站到前列去。 汉军士兵会掉落什么战利品?据说汉军将领的头颅是很多任务的必备道具,但是必须要对将领造成的伤害高于其生命值的20%以上才有比较高的机会掉落,要是能抢到就好了。 ------ 周应雄能感觉到自己身边的士兵们在颤抖。 他看向右边,是一个戴着黄巾,穿着布衣的中年汉子,拿着...半个残破的锅和一把菜刀;左边,是个小伙子,也没穿铠甲,拿着面木盾,身子在不住的发抖。 他们都很害怕。确实,害怕是有理由的,但是,本来一个团队中就应该各自其职,拿上盾牌,在前面保护队友,不是很光荣的事情吗? 哪有那么多可计较的?团队需要的就是配合,之前是没办法,现在有了装备,学了技能,当然该走在最前面了。 怀着这种让他在接近十年里一直被笑话成傻瓜,导致了无数次老板掠夺、同事欺压的想法,周应雄走到了队伍的最前方。 --------- 这支部队的领袖是谁?王洛看了一圈,找到了。 从最大的营地里出来的一群骑兵有二三十人,个个身披甲胄。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举着旗子,旗上写着“张”。 有几名骑兵,不是从这支队伍里跑出来,去各支队伍传递很简单的命令---全军进攻。 然后呢?怎么迎敌?哪支队伍在中间?一旁的队伍如何掩护他们?这种最基本的队列都不说,就是让这群人一起上... 王洛看着传递命令的使者,最终什么也没说。 不是时候。 他离开队伍,驱马走上旁边的一处高地,观察起战场。 也许是统率点发挥了作用,并没有人管他。 这里不是山地,但也不是纯粹的平原。整个战场呈一个扁平的C形,黄巾军的营地扎在山坡上,C左侧的中央地带。营地附近,周围有些山坡秃了,被黄巾军伐做木柴或者营地的栅栏。而队形整齐的汉军步兵大队,以及少量骑兵,从C的缺口处袭来。人数...应该是七百人左右,黄巾军的四分之一。 看到黄巾军攻来,这支汉军就在一处坡地上停下,阵中射出了几轮弩箭。 黄巾的将领为什么选择进攻?在营地里,利用高地优势,等待汉军来攻不是更好吗?还是说因为人数上的优势,对胜利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