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溪镇(6)
再回来,已然忘却多年。 早已习惯江南春风的三山两湖,习惯了雨后各色野花娇艳欲滴的下午,京城的秋风更是多了多少萧瑟之意。 明明在这里住了多年,也曾厌烦这里的黄昏与朝阳,可如今看起来,早已变了一番模样。 枯叶与红枫树都没有变,只是看的人已经老了。 看红枫树的人,很久没有握剑了。 “你!对!就是你!” 城门口站的笔直的士兵不耐烦的对着白衣女子喊道。 “把路引拿出来!快点!你后面还有很多人!” 说实话,当年可没有人敢这么对我说话。 不过物是人非,好气呦,你们这群大头兵。 女子还是乖乖的将路引递了过去。 “嗯.....陶白白.....金陵府人?” “是的,军爷,小女子正是金陵人氏。” “从金陵到京城来,这么远....你有何事?” “小女子只是探访故友罢了。” “你问那么多干嘛?你没看到后面多少人吗?” 守城士兵还想再多问几句,他身后的长官似的人顿时拉下了脸,左手挎着腰刀,不耐烦的说道。 “可是....五哥,百户大人可是下了军令的,要严查每一位外地赴京.....” “你过来你过来。” 军官朝着士兵挥挥手。 “虽然是百户大人下的军令,可是这事就算咱们真的认认真真给他查了,到底没有好处落在咱们头上,你是不是傻?” “就算真出了什么大事情,担责任的是百户,又不是咱们这些大头兵们,与其这样你还不如痛痛快快的让他们过去,也给咱们省点力气,还能偷偷的喝上点酒。” “五哥....这毕竟是百户大人的命令啊,你也不是不知道,这百户大人是给锦衣卫干活的.....” “锦衣卫又怎样?咱们是五军营的人,又不是他锦衣卫的校尉力士.....再...再说了,咱们毕竟是五城兵马司的军士,他锦衣卫再怎么嚣张也不过是十二府卫中的一个罢了....” “哎行了行了,你赶快把人放过去吧!”军官越说越说不下去,提到锦衣卫的时候他虽然嘴硬,还是像噎着一样的顿了一下。 “等会!” “小球子,我刚才跟你说的话,你可不准给我说出去,知道不?”军官压低了嗓子,他紧张的说,还带着点警告的意味。 “嗯嗯嗯,我知道了。” 士兵连连点头。 “行了行了,你过去吧。” 军官转过身来,对着陶白白说道。 “那,谢谢军爷了。” 陶白白低着头,轻声的说。 “快走快走。下一个!把路引拿出来!” 军官不耐烦的喊道。 ————————————————— “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三文钱一串。” “给我来一串吧。” 三个铜板叮叮当当的声音显得真的很单薄,陶白白从荷包里捏出三个铜板,递到卖糖葫芦的老伯手里。 “听姑娘的口音,不像是京城人氏啊....倒是有点金陵的味道。” “老伯能听出我这儿的口音?” “等等....这声‘这儿’,还颇有点关外的感觉.....姑娘您是哪里人?” “老伯真是厉害啊,连关外的口音都听得出来。” “我是金陵人。” “那姑娘这口关外音....” “来之前我特意找了一位先生教我京城的话,这位先生可能在关外呆了有一段时间了吧。” “原来是这样....姑娘这是第一次来京城?” “说实话,老伯,其实我在京城住过一段岁月了。” 陶白白轻轻的将裹着糖浆壳的山楂咬碎,酸甜的味道简直是口舌生津。 “这好吃,老伯你这山楂很够味啊,再给我来一根。” 说着,陶白白又递给老伯三文钱。 “别了别了,这串算我送给姑娘您的吧。” 老伯推开陶白白递过来的三文钱。 “老伯....这?” “我的老家,也是金陵人。” “拿着吧,姑娘。” 老伯说着,将糖葫芦硬塞到女孩手里。 “看到姑娘啊,我就想起了我老家门口的那棵桃树。” “今年应该已经开花了吧。” 老伯仰着头,有些叹息的说道。 陶白白接过糖葫芦,静静的站在一旁。 “姑娘,不是老头子我有意冒犯,而是.....实在是有些想念故乡了。” “我无事,老伯,既然您如此想念故土,为何不回去看看?” “回去?唉....老了,回不去了。” “我快七十了,走不动了.....也许明年,连这糖葫芦都卖不动了。” “那....那您可以雇人带您去啊。” “哪有那个钱啊?孩子,像我这卖糖葫芦的,一天卖的钱能吃上一顿饱饭就不错了,更何况这是京城,油粮都贵.....” “想当初,我家里还算是有点产业,可是我呢?整天就知道吟诗赋词,挥霍家里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