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农圣在线阅读 - 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

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

    上元节是这个时代最盛大的节日,然而,皇宫里却是一片愁云惨淡的模样,诸多从生下来,就在皇宫里过着富贵安逸的的生活的小王爷们,明天就要第一次出远门了,而且,平日里那些对他们百依百顺的贴身仆役,皇帝也一个都不准他们带,只是给他们每人派了一个不认识的宫女,和一个并不怎么听他们话的侍卫,看这两人走路的姿态,就知道他们都是练家子,应该是李世民夫妇属下训练出来的密卫。

    如果仅仅是出门一趟,体验几个月的地方生活的话,他们倒也不会生出如此情绪,临行前,他们还收到了消息,后宫的管理制度,要全面改进了,等他们再回来的时候,现在伺候他们的丫鬟,太监,就全部都没有了,也就是说,这两个密卫,可能就是他们一生的伴。

    至于那些宫人,精打细算如长孙皇后,自然是要全部召集起来,培训一番,用于经营接下来即将陆续开业的其它几个商业广场了,不仅如此,她还下令,让租用商业广场的店铺的东主们出人,一起接受长孙家组织的培训,顿时,长安各个权贵府邸的丫鬟仆役,便少了差不多一两成,长孙皇后,这可是将孙享福此前提的建议,不折不扣的执行了。

    如果只是孙享福自己去山南道,那其实非常简便,可要是加上几个还不醒事的孩子,那就有些闹腾了。

    孙靖睡醒的时候,见不到母亲虞秀儿,喜欢哭鼻子。

    孙婉瑜拉臭臭的时候,只有孙享福亲自伺候才行。

    两个一岁多的小家伙,孙丰和孙婉瑜,则是基本不能丢手,死死的缠住了红梅和春桃,他们要是来你跟玩,你不理会他们,各种叫啊!抓啊!闹啊!折腾的你不得不妥协。

    所以,自从上路以后,孙享福着实体验了一把带孩子的辛劳。

    “早知道,把喜娘和端娘也带来。”终于把几个孩子玩累了,让他们在车厢的软床上睡下之后,孙享福郁闷道。

    “孩子一扎堆了,就会皮上天,夫君平日里公务繁忙,妾身等不敢让孩子们打搅夫君,现在算是知道妾身们的不易了吧!”红梅帮孙享福揉捏着抱孩子抱的酸痛的胳膊,春桃则是帮他按压着躬身太久,有些发麻的大腿笑道。

    “带自己的孩子,再累也是幸福的,可带别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咱再这么慢吞吞的走下去,只怕都赶不及垸田的水稻育种了。”

    对于水稻的种植,孙享福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也不可能一上来,就搞杂交水稻育种,因为他首先需要寻找不同的稻种,在不同的稻种培育起来之前,孙享福第一年要做的,其实只是教农部的官员,按照比较科学的方法,组织整田,施肥,甚至是培育亚种。

    孙享福穿过来的时候,他所工作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早已解决了利用亚种间杂种的优势的主要难题,试验田里新育成的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穗大,粒多,品质优良,比之前普遍种植的高产杂交稻的产量,还高百分之二十,亩产量已经突破千公斤。

    但是,亩产两千多斤这个产量,在这个时期,孙享福是不敢想的,他虽然知道整套理论知识,也曾经参与种植过,但目前的科技条件有限,首先你田地肥力,就不可能达到后世那些试验田的指标。

    所以,想将水稻的产量提升上去,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就像他教农门子弟,用四进制种子管理技术培育良种小麦种子一样,差不多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后面,再循序渐进,逐渐推高。

    当然,他既然决定要出手做,那么还是有些把握的。

    贞观元年,他在岭南开试验田,种植占城稻,实现了亩产湿重十石三的成绩,按照干稻谷算,应该是八石多不到九石的样子,算一千斤吧!那么打出来的米,应该是七八百斤。

    而实际上,普通百姓种植出来的产量,比他那块试验田的产量,还是要低很多的,从江南和岭南那边这两年反馈回来的数据,普通百姓,即便是只取上田的产量计算平均值,亩产出来入库的干稻谷,也基本超不过六石,只有七百来斤的样子,能出米四石多,五百多斤的样子,大致与后世明朝时期的水平相当。

    在孙享福看来,这个产量的提升空间,其实还很大,在洞庭湖区这样正好适合一年种植两季杂交水稻的地区,如果使用三系杂交水稻技术种植,亩产应该能在之前的最好成绩上,提到一到两成。

    如果条件成熟,推进超级稻育种计划,像后世九六年到千禧年,我国第一期超级稻那样,产量到达亩产七百公斤以上,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孙享福所学习使用的技术,比第一代超级稻育种的时期,已经先进了三到四个层次,当然,是不可能超过第三期的亩产九百公斤的产量的,因为到了第三期,已经开始将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了。

    孙享福在没有使用分子技术的前提条件下,顶多能将常规育种技术,发挥到极致,将其推进到亩产七八百公斤的样子,毕竟,这个时期一亩地只相当于后世八成多一点的样子,如果亩产能上一千五百斤干稻谷,就比他第一次在岭南试验田的产量,提高了五成左右,这已经足以震惊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