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司空在线阅读 - 第112章 商户女

第112章 商户女

    李骞从司空手里接过茶杯,闻了闻茶香,浅浅抿了一口,“所谓丑闻,大家其实也都是听说。”

    司空眼巴巴的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听说”两个字的意思。

    “广平王的正妃虞氏出身于慎国公府,慎国公祖上也是前朝贵族,后来跟随太祖打天下,太宗登基的时候,这老小子好像也出力不少,总之就是太宗皇帝的心腹,太宗两次亲征他都随侍左右,后来因为护驾有功,得了子孙后代不降级袭爵的恩典。”

    太祖皇帝兄弟俩的恩恩怨怨,在后世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大家普遍认可的一个版本就是赵光义干掉了带着他打天下的哥哥,自己坐了皇座。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帝上位,自然要拉扯自己的亲信,于是虞氏一族就这么冒了头。

    “当时的慎国公叫虞谅,他膝下的嫡长女就是由太后做媒,嫁给了广平王赵懋的那位虞氏王妃。虞谅子嗣上颇艰难,这位长女都快出嫁了,老妻才又生了儿子,这个儿子就是现在的慎国公虞道野。”

    司空都快听晕了。果然穷人与豪门大户就是不一样,听听人家的家族发展史……司空自己的亲爹都不知道是阿猫还是阿狗呢。

    “虞道野是虞谅的老来子,年纪跟我差不多大,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叫虞进,一个叫虞保,年龄都跟你差不多大……虞进大约比你大三四岁,虞保比你大一岁。这俩孩子我也见过,虽然不能说丑吧,但确实都没你长得好看。”

    司空,“……”

    司空觉得他师父的故事讲的挺扎心的,拿这种出身豪门的富贵公子跟他比个什么劲儿呢?在这样的时代,出身决定了很多事。

    他再好看,再出色,站在贵族的阶层来看,也不过就是一只略微光鲜点儿的小蚂蚁。

    “师父认识这个虞道野?”

    “当年也算是好友……”李骞的神色惆怅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平平淡淡的模样,“后来因为一件事闹翻了。再后来就没见过面。”

    司空觉得他师父提起这段旧事还挺难过,就凑过去拍拍他的手臂,“肯定是他错了!”

    李骞一乐,又叹了口气,“这么多年过去了,谁对谁错……”

    司空可不想再听故事了,连忙将话题扯回来,“丑闻。”

    “言归正传,”李骞也意识到了自己废话太多,连忙将跑远了的话题收了回来,“这位虞王妃出身于世家大族,年幼时就经常出入后宫,养成了一个特别讲究规矩的性子。广平王呢,性子恰恰跟她相反,他从小在规矩里长大,最讨厌别人跟他讲规矩,就这么的,两人总是说不到一起去,夫妻感情……只能说一般般吧。”

    司空点头,表示理解。

    权贵人家的婚姻关系,估计多半儿都是用来联络家族势力的,哪个真会讲究感情基础啊。就算没有感情基础,贵族人家也很少有和离或者休妻这样的事情。

    “广平王从小性子就叛逆,成了家之后,被官家下旨去驻守自己的封地。要知道从太祖皇帝开始,皇子皇孙就没有封地的,官家大约是实在厌了这个常常捣乱的弟弟……据说因为这件事,官家还与太后闹了好大的矛盾。”

    “广平王到了封地,更是肆无忌惮,行事也愈发没有规矩。”李骞说到这里,就带了几分幸灾乐祸的意思,“不但时常出入花楼,而且还喜欢在外面养外室。”

    “画中的女子是他养的外室?”司空心想,这都什么奇葩的爱好啊,难怪一开始他师父就说是丑闻了。

    李骞点了点头,“据说是商家女子,生得貌美,被他看上了。家里就把这女子送给赵懋做外室了。”

    司空,“……”

    就算是民不敢与官斗,上杆子送自己家的女儿给贵人当小老婆也够奇葩的了。

    “后来呢?”

    “后来就生了孩子,还被虞王妃知道了。”李骞说:“虞王妃是个讲究规矩的人,就派人想将这孩子接回去,没想到赵懋听了,非觉得虞王妃不安好心。夫妻两个就闹得不可开交……”

    司空听的津津有味,“虞王妃,就是赵玉的亲妈?”

    李骞摇摇头,“赵玉是庶长子,听说生母身份不高。虞王妃嫁进来的时候,这孩子都已经会满地爬了。”

    司空心想这就难怪了,这么痛快就给送到皇帝眼皮底下来做人质。

    “就因为不让虞王妃接回外室子这事儿,虞王妃还跑到太后面前告状,说赵懋竟然怀疑她会对外生子下毒手,简直就是对她的侮辱,对慎国公府的侮辱。她要是真传出这种名声,慎国公府的女儿以后都别想嫁进好人家了。”

    司空倒也能理解虞王妃的用意,她要保住自己的名声,势必要将恶名推到赵懋的头上。反正他从小就荒唐。

    夫妻两人因为外室子闹成这样,可不就是丢脸的事么。

    司空觉得自己好像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又问一句,“这位外室,师父可知道是什么来历?”

    李骞想了一会儿,“说是商户女,但肯定也不是一般的商户。有人说赵懋每次去江宁府都是皇商薛家的人出面接待,这女人搞不好就是薛家的人。”

    司空觉得脑海中一道雷劈下,脑瓜子都要被震麻了。

    薛家、薛仭、薛千山……

    画在瓷瓶上的图画、被薛千山捏出指印的椅子扶手……

    原来如此。

    信息量太大,司空直到回了凤家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他把这些消息告诉凤随的时候,发现凤随好像并不是很意外的样子,反而陈原礼和徐严他们更吃惊一些。

    “我刚刚收到一些薛家的消息。”凤随在他们面前并不掩饰凤家有一套自己的传递信息的渠道,“薛仭的一位朋友,知道一些薛家的情况,说薛仭虽然喜欢薛千山,但是薛千山的来历是有些不清楚的,因为薛夫人当时并没有怀孕,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薛千山是薛仭的外室子。”

    司空听到这里,忍不住替薛千山感慨了一下。他在自己的亲生父亲面前是个外室子,结果到了养父身边,仍然要顶着一个外室子的名声。

    “薛仭的朋友一直以为是薛夫人贤惠大度,因为跟薛家有来往的人都知道薛夫人对这位外室子也是非常疼爱的。”凤随解释说:“我听到这个消息,就怀疑薛千山的身份恐怕有些问题。不然再贤惠的女子,也不会这般敞开心扉接纳丈夫的外室子。”

    司空想起马秀山死在轿子里的那副模样。

    如果马秀山知道了薛千山的身世,想要以此来要挟他,那就难怪薛千山会反击得这么干脆了。对外人来说,这只是一个丑闻,但对薛千山来说,恐怕是不可承受之重。

    马秀山在他心口上扎一刀,还要在刀口旁边跳来跳去……

    纯粹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的。

    薛千山的嫌疑被确定了。

    但他们仍然缺少证据。

    而且司空也查不出那天来薛家的管事们到底是谁。或者说,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位管事存在。

    “如果薛千山知道自己的身世,”司空对凤随说出了自己的怀疑,“那他与赵玉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

    凤随点点头,赵玉的关系网比较复杂,如果薛千山跟他有联系……

    “我有些怀疑太华,”司空说:“师姐也说太华就是一身武艺出众,才被公主提拔成了二管家。据说他的身手比公主府的刘队长还要好。”

    以司空亲身经历来说,太华射箭的那个手劲儿,想要捏断马秀山的脖子是足够了。

    “如果赵玉要替薛千山出手解决麻烦,”凤随轻声说:“派出太华去解决掉马秀山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觉得有些棘手的是,太华如今还在公主府里住着,而且在公主面前也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手下。要是有人打太华的主意,公主说不定会先一步下手把麻烦给按下去。

    陈原礼在旁边说:“那个太华,别说,还真有些像。”

    像什么,他没说,但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那个进城送萝卜的目击证人柳二郎看见的那个人。

    司空曾被太华追杀,对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凶悍的杀气感触更深一些。尤其那天晚上初见太华时,他正在院子里排戏,脸上带着妆,画着长长的上挑的眼线,斜眼看着人的时候,自带一股妖气。

    司空自问不是什么胆小的人,但是看见他那双眼睛的时候,他心里会微微发凉。

    知道了薛千山的身世,对他们来说问题反而更难办了。无论是太华,还是赵玉,都不是那么好查的。而且这里面还牵扯到了永平公主。

    凤随倒是不太当回事,“回头我找找曹溶。”

    这个人虽然总是伸手很讨厌,但皇城司的优势就是他们想查什么,不会顾及谁的面子。就好比这次的事,凤随不会轻易去得罪永平公主,但曹溶呢?

    皇城司的背后就是崇佑帝,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皇家的利益。所以无论他们做什么,别人都要给他们几分面子。哪怕是永平公主,也不会轻易发作。

    从这个角度来说,凤随觉得未必就不能跟曹溶合作。

    曹溶不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

    他精明、强势,处处都要掌握主动权——这人身上的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

    而且他还很有耐性。

    凤随就很纳闷的问他,“曹大人这么擅长谈判,怎么没有人推荐大人去谈判岁贡的事?”

    曹溶淡淡瞥他一眼,“听说凤大人倒是很想去。”

    凤随微微一笑,“我的一个属下对我说,北边的敌人都很强,辽人、西夏人,还有躲在辽人背后的、住在更北边的荒野上的游牧部落……他说我们的西京城其实并没有那么安稳。所以我想去看看。”

    曹溶一笑,“好志向。”

    “所以我没工夫跟你磨。”凤随有些烦了,“你要是不答应,我就自己来。”

    过了年,朝堂上就该讨论送岁贡的事了,凤随不希望到那个时候,还有烈火帮或者火神教的一堆麻烦缠着他。

    曹溶最终还是点头了。

    凤随带着一身倦意回来,一进门就见自己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很眼熟的盒子:书本大小的檀木盒子,盒身雕着祥云纹。打开盒盖,里面是几块前朝古墨。

    这是他给司空预备的拜师礼物。

    凤随喊了贯节进来,贯节一见他手里的盒子就知道他要问什么,忙说:“司空大哥来过,说谢谢大人,不过他不想用这个做拜师礼了。”

    凤随诧异,“那用什么?”

    关键是司空的钱都在陈荣手里存着呢,没听陈荣说司空找他领钱。

    贯节回忆了一下司空的措辞,笑着说:“他说要亲手准备,这样显得更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