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贾志刚说春秋在线阅读 - 第20节

第20节

    境界,才可能梦见周公。【】

    曹cao在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的是自己的理想,也是对周公的崇敬。

    别的不多写了,写多了就腻了。上面,不过是周公的履历,下面,我们来看看周公的品德、能力和思想。

    笔者才疏学浅,对周公的研究远远不够,以下难免抄袭引用,在此向被抄袭引用者表达敬意。

    以德治国的始祖

    我们常说以德治国,却不知道以德治国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就是周公。

    武王伐纣,征服了商朝。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呢

    武王首先问姜太公,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

    老爷子的意思是不光杀掉纣王,连纣王的人民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用现代话来说,那就是要搞种族灭绝。

    “老爷子,您先歇着吧。”武王显然不同意。

    于是,武王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召公的主意,也就是把商朝的公务员都给杀了。

    “老弟,你也先凉快凉快去吧。”武王还是不同意。

    最后,武王问周公,周公说:“让商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不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只要是有仁德的人,我们就去亲近;老百姓有什么过失,我们就去承担。”

    哇噻,周公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统一战线啊,那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啊。三千年以后,**用上了,而且用这个办法干倒了国民党,而那时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就是周公的后代。

    “有这样的气度,可以平定天下了。”武王很高兴,立即同意了。

    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商朝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做成了忠臣纪念馆;让闳夭修葺王子比干的坟墓,表彰他的忠贞;命令南宫适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

    这一切措施都表明武王要反商纣之道而行之,给受商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商人。

    周公以前,人们认为,国王的权力是来自上天的授意,王权神授,天生就该是天子,再坏也不能反抗。

    但是,周公提出了新的政治观念,“以德配天”。认为天命要求国王要有道德,有德才能承受天命,无德则是违背天命。商纣王残暴无德,因此已失去天命。周朝因为有德承受天命。虽然这仍有王权神授的思想,但却加上了一个条件,就是做国王要有德行。只有怜民、爱民的国王才叫有德的国王,才能承受天命。老天爷是不会让一个无德的人,代表他行使权力的。

    这一解释了不得,神权思想开始瓦解,中国开始进入了无神论社会。

    周公除了自己坚持德治之外,还将自己的理念传输给后人。

    在还政成王之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

    儿子伯禽去鲁国做国君,临走前,周公这样叮嘱:“你知道做君王的道理吗凡是处在尊贵地位的人必须尊重臣民,他们才会顺从君王的美德来规劝进谏;必须打开无所避讳的大门,谦让安静地依靠臣民。对于进谏的人,不要阻止他们,不要吓唬他们,要广泛听取采纳他们的意见,才能从中选择出合理的内容。”

    这是什么言论自由啊。

    周公以德治国的理论,成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这样说来,周公是最早的儒家。

    今天我们常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而这都是来自周公的思想。

    依法治国的始祖

    周公治国,制定了大量的制度,使中国历史上的政府第一次有了成文法,有法可依。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公务员制度、礼仪制度、婚姻制度、礼乐制度等等,他曾经先后亲自写下无逸、康诰、酒诰、梓材等制度性文件,成为指导成王以及诸侯的治国方略。

    周公为周朝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丧葬制度、祭祀制度、狩猎制度等,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

    譬如至今我们把婚礼称为“行周公之礼”,因为最早的婚礼礼仪那是周公给设计的。

    甚至周公还制定环境保护法,据逸周书大聚解第三十记载,“旦周公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桑,成男女之功。夫然,则有生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

    周公根据大禹时期就有的各种禁伐禁渔令,制定了周朝的环境保护法,而我们直到近年才开始重新启用休渔期的办法,与三千年前的老祖宗相比,真是应该惭愧。

    正因为周公制定了太多的制度,因此后世有了许多附会,许多行业都把自己的祖师爷定为周公,什么算命的、看风水的、茶道的、办婚礼的等等,都把自己的根往周公身上靠。

    荀子称周公的制度在于“以类分”。

    这样说来,周公是最早的法家。

    中华哲学的缔造者

    周易是中华哲学的精髓,那么周易是谁的杰作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另一种说法,周易就是周公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周易的集大成者就是周公,这一点毫无疑问。

    老子的道德经不过是对周公整理编写的周易的读后感。道德经中的阴阳哲学,辩证思想,来源于周易,而非老子的创造。

    韩非子里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如此辩证的思维,在三千年前的地球上,绝对是独步的。

    从周公开始,由于中国人不是很迷信神,更不是一神教,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包容精神。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为神打仗屠杀的事情,避免了西方两千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宗教冲突。周公让中国人早在三千年前就进入了人文社会。

    我们研究中华哲学,研究国学,却不知道周公,不尊崇周公,那不是叶公好龙是什么

    礼仪之邦的礼仪创造者

    中国人今天的文化和礼仪,是周公创立的。周公倡导“礼刑结合”的治国模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仅依法制国,也要以德治国,而且特别重视以德治国。他认为如果人民都养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就会自律,就会减少犯罪。而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就要通过各种礼仪来教化人民。因此周公在晚年,制定了很多中国人的礼仪制度,这些风俗习惯保留至今。

    我们婚丧嫁娶的很多风俗,都来自周公的创制。是周公让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成了礼仪之邦。而当时的西方社会仍是原始社会,野蛮社会。

    我们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也正是周公所倡导的。

    治理国家的强人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没有人比得上周公。

    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该狠的时候决不手软,该出击的时候决不犹豫。

    灭了商朝,周公把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封在了殷墟,抚慰商朝遗民。但是派了哥哥管叔和弟弟蔡叔监视他,算是软硬两手同时具备。

    后来武庚禄父和管叔造反,周公毫不手软,坚决杀掉。而跟从管叔造反的蔡叔被宽大处理,等到蔡叔的儿子胡有所表现时候,又把他封在了蔡,算是对兄弟的友爱,能不杀的坚决不杀。杀了禄父,却把纣王的弟弟微子启封在了宋,给商朝留下香火,仁至义尽。

    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采取先弱后强,先小后大,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灭掉了奄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平叛扩张两不误,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后来**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发扬了周公的战略战术。

    仁德可以使用,但是不能无限度使用,主动权始终要攥在自己的手中。

    对于殷商遗民,周公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而美国一直到二十世纪才学会。一方面,周公对殷商遗民怀柔,另一方面,则是坚决拆散他们。一部分西迁到镐京,一部分东迁到洛邑,一部分被派去了鲁国六姓,一部分被派去了晋国十姓,一部分被派去卫国七姓、一部分被派去齐国。在分拆之后,殷商遗民已经无法构成合力,另一方面,他们享有充分的国民待遇,安居乐业,谁还想再回到万恶的旧社会

    封建制度则是周公的另一项划时代的举措。

    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

    鞠躬尽瘁

    当儿子伯禽去鲁国当国君的时候,周公说了一段千古闻名的话,原话如此:“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我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小心谨慎,生怕失去贤能之人。我洗头发的时候,如有贤士来到就把头发握着去见他,洗一次头,往往要握着好几次;吃饭的时候,因为贤士来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见他们,一顿饭往往要分成好几次吃。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小诸侯,可不能骄傲啊”

    曹cao所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从这里来的。

    说苑记载,周公每隔一段时间会派出十二个人,三个人为一个小分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去寻访贤人,视察民间疾苦,之后回来向他报告。

    当诸侯来到中央朝拜的时候,周公就会把他们那地方的得失好恶告诉他们,这让诸侯感到震惊和畏惧,而百姓听说了,都会感到高兴和看到希望。于是,天下诸侯都想方设法施行德政,百姓则安居乐业,诗经为此写道:“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周公主义

    按照我的理解,最早的元典性的东西是主义,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的是思想,而演进主义与思想的是理论。譬如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华文化中,能够站在最高端俯视后人的无疑就是周公,所以,我们把周公的治国思想、哲学理论和设立的各种制度合称为周公主义。

    伟大的周公,伟大的周公主义。

    周公之后,将他的主义全面发扬光大的是管仲,因此我们把管仲的各种思想理论和制度称为管子思想;而在管仲之后,又有了老子、孔子、荀子等人,他们的思想可以达到学说的水准,也就是老子学说、孔子学说、荀子学说等,孙子、商鞅、韩非子、墨子等人,他们的思想可以称为理论。

    周公主义管子思想老子学说、孔子学说、荀子学说诸子理论,中华文化的脉络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框架已经牢牢地搭建起来,后人们不过是在这个框架里拆拆补补而已,不是吗

    没有周公,行吗

    周公说了许多,就此打住罢。

    陕西咸阳岐山周原,有周公庙。山东曲阜,有周公庙。但是,周公的香火实在令人汗颜,即便去磕头烧香的,多半也是求签算命之徒。

    易经里面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今天,为什么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唯一绵延五千年不衰的民族,就是因为祖宗的德厚,能庇荫到如今。可惜的是,我们对祖宗实在是太怠慢了。

    日本人喜欢参拜靖国神社,并且常常因此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连祖先都不参拜,连我们的至圣周公都不知道,我们是一群数典忘祖之徒。

    韩国人喜欢抢我们的文化,甚至想抢我们的祖宗,这也令我们愤慨。可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了吗我们善待自己的祖宗了吗多少年了,我们的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孔夫子成了孔老二。好的东西,你不要,别人自然要来抢。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我们不仅不能梦见周公,我们甚至连周公是谁都不知道。

    愤慨吧,对我们自己愤慨吧。

    第二十三章阿哥阿妹情意长

    说完周公,再说说姜太公老爷子。

    姜老爷子的故事比较多,譬如姜太公钓鱼等,这里就省省了。毫无疑问,在周朝灭商朝的过程中,老爷子居功至伟。

    有一段对话要特别说一说,周文王问姜太公怎样治理国家,姜太公说:“能称王的国家百姓富足,能称霸的国家军人富足,混日子的国家公务员富足,要完蛋的国家国君富足而百姓贫穷,所以,国富民穷是很危险的。”

    听完之后,文王立即把国库里的财富拿出来分给了百姓。

    多么伟大的姜太公啊,多么伟大的论断啊。三千年以后,我们还在呼喊要“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

    国富民穷,真的很危险。

    灭商之后,武王将姜太公封到齐国,齐国在营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淄博。

    姜太公治理国家,他没有改变当地的风俗,只是简化了原有的礼节,发展工商业,鼓励养鱼贩盐。于是,齐国周边一带国家的百姓都跑到齐国来了。太公只用了三年时间治理好了齐国,而南面的鲁侯伯禽用了五年时间来改造当地的风俗和礼节。后来周公知道了齐鲁两国不同的治理方式,长叹:“齐国的方法更得民心啊,看来今后鲁国是要被齐国欺负了。”

    由于齐国强盛,召公特地对齐国下令:“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什么意思说句大白话,就是授权齐国可以代替周朝天子征伐任何国家,在“礼仪征伐自天子出”的周朝,这是唯一的一份特权。

    于是,齐国开始名正言顺扩张,首先灭了莱夷,占据胶东半岛,直通大海。之后南征北讨,成为大国。

    姜太公的后代也不少,高、柴、齐、崔、章、吕、卢、许、丁、浦、东郭等姓氏都是姜太公的后人,在此不妨自豪一把。

    大龄晚婚青年

    祖宗交代得差不多了,回来接着讲春秋。

    鲁国最近一次与齐国联姻是鲁桓公娶了齐僖公的女儿做夫人,前文说过,那个女儿长得如范冰冰一般,十分迷人。可是,这段婚姻在当时是有些奇怪的,为什么因为两个人都属于大龄未婚青年。怎么弄成了大龄未婚青年呢说来话长。

    先说鲁桓公,桓公登基的时候十九岁,登基三年之后向齐国求婚,应该是二十二岁,在那年代,那就是晚婚。

    再说齐僖公的小女儿,长得像范冰冰,才华更是不得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此人称文姜,意思是有文化的姜家的女儿。齐僖公原本想把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可是被拒绝了,后来公子忽在隐公八年的时候成亲,也就是说,那时候文姜至少十三岁了。而桓公向齐国求婚,那又是六年之后,也就是说,求婚的时候,文姜少说十九岁了,比较合理的估计是二十岁到二十四岁之间。女孩子这个年龄,在那个年代也是晚婚了。

    正因为是晚婚,所以齐僖公急急忙忙答应,急急忙忙把女儿嫁出去了。

    有人说了,这么个色艺双绝的美女,怎么半天嫁不出去说起来,是有原因的。

    首先,由于太色艺双全,老爹一定要给她找个好的,配得上的。人要英俊,还要有能力,还要性格好,还要门当户对。找来找去,最满意郑国的公子忽,可是人家还不愿意。除了公子忽,齐僖公没有看得上眼的,挑来挑去,砸手里了。

    其次呢其次是什么

    兄妹情深

    早些年的日本和近些年的韩国电视剧中,动不动弄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把个男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到了最后,却发现原来他们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俗,实在太俗,他们实在缺乏想象力。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一段天地惊鬼神泣的爱情故事,而男女主角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男主角名叫诸儿,是齐僖公的大儿子。诸儿聪明绝顶,长得十分英俊,更且博学多才。女主角就是文姜,齐僖公的小女儿。诸儿和文姜是同父异母,可是从小就在一块长大,耳鬓厮磨,十分亲近。

    两个人在一起经常吟诗作对,打打闹闹,搂搂抱抱。怎么说呢,就是春秋版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后来,诸儿眼看着文姜一天天长大,出落得出水芙蓉一般,免不得起了歹心。

    文姜一开始倒也十分端庄,虽然哥哥总是调戏自己,总是动不动弄些黄段子讲给自己听,自己倒也把持得住。

    可是,公子忽拒绝娶她的消息传来之后,她的心灵受到打击,自尊心受到破坏。在这个时候,诸儿来安慰她,开导她,然后脱了她的衣服。

    伤心的女人是最容易破罐子破摔的,而在女人伤心的时候来到女人身边的男人,多半都是不怀好意的。

    就这样,一段不伦之恋开始了no。如果这样,故事就太简单了。

    所以,衣服脱到一半的时候,文姜推开了诸儿的手。

    “哥哥,注意影响。”文姜说。

    “啊,我只是觉得你太热了。”诸儿辩解。

    那一次事件之后,兄妹俩很长时间没有见面。

    但是,他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在两个月之后又开始对诗了。

    诸儿还脱文姜的衣服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不用他脱,文姜自己脱。

    “好热。”文姜说,然后开始脱衣服,直到自己的两个半球几乎滚落出来。

    “嗯嗯。”诸儿这个时候只知道咽口水。

    文姜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报复公子忽,她以为自暴自弃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她让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跟哥哥之间发生了什么,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