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父辈的时代在线阅读 - 第八章 团圆 二

第八章 团圆 二

    团圆二

    土砖窑推倒以后,就“立冬”了。

    我们趁着假期有幸“参与”了小爷家新屋的打地基,就和那年在我们家一样。高耸的土砖窑虽然没有了,但是这片平静土地上面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

    因为婆婆住的老房子眼看着也岌岌可危了,所以不得不拆除。好像一切新的东西总会变旧,一切旧的东西总会被新的继续替代。

    婆婆的老屋拆掉的时候,我们也跑过来了,爸爸和三爷小爷半天就在老屋侧边给婆婆盖了一间小砖块屋,旁边还隔间了一个小厨房,至此婆婆和众多农村的婆婆有了相同的宿命-住进小屋。这一住,后半生就住了将近二十年!

    不过也是婆婆自己要求的,她觉得左右是自己一个人,不要那么大的房间,多余的砖头都给老幺去打地基,能节约一点是一点。我想左右也不是一个人,其实应该是一个人还带着那只彼此相依为命的小猫儿。自从弟弟的狗--花豹死后,小猫也没有更多的伙伴了,据婆婆说花豹死的那天,小猫咪饭都没有吃下多少。大概也在为自己的伙伴送行吧。

    婆婆带着小猫住进小屋,就没有堂屋了,但是婆婆依然是满心欢喜的。总是安慰着儿子们自己一个人能住多大的房间呢,半身已经入土的人了,赚再多的钱也不过是一日三餐,住再大的屋也需要三尺地安睡。面对婆婆这样的坚决,儿子们不再多说,此次也算是解决了她最后的一件心头大事。

    本来爸爸想让婆婆来我们家住厨房的隔间,婆婆说,一个人自在一些,而且就想在原来的地基上,多少年了,她也早习惯了老屋周围的一切。

    建完了婆婆的小屋,大家帮忙搬进去婆婆的东西和那张爹爹留下来的床,其他的也没舍得丢,都一一当宝贝一样藏进了床底。

    婆婆很勤快,等老屋拆毁完了,婆婆帮忙做完工地的饭,回来打扫了两天,把空空的房子用竹篙圈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面种起了大冬瓜、大南瓜、土豆、卷心白菜,腊菜苔等等,往后数年时不时我们家餐桌上就会出现婆婆亲手种的菜。

    婆婆还在厨房边搭起来一个小鸡棚,每年春天都喂养不少小鸡娃,每年冬天我们回家碗里新鲜的鸡汤都像是婆婆一年的企盼。

    除此之外,婆婆在房间的门口也用竹篙围了一个开口的院子,里面打扫的干干净净,不知道她从哪里搬来的几块大石头,其中有一块成为了我成年后每一年回家的专属宝座。

    再说小爷那边,因为距离我家不远,我们也时常去见证楼房的进度。这次的建房,可以用兵贵神速来形容,大姑爷、二姑爷、我爸爸、三爷、小爷五个泥瓦匠大工齐齐上阵,加上大伯这个木匠的帮忙,基本自给自足,地基完工后不到半个月便完成了第一层。

    那天我们从我爸那里走后门偷偷要来的纸包的冰糖,含在嘴里格外的甜都舍不得咬破,嘴里含着糖我们去抢从楼上洒下来的冰糖,抢到了冰糖就是抢到服气,虽然人人都抢的到。

    没有过去多久,天气渐渐变得冷了起来,大概是在节气“小雪”前后,小爷家的新房火热的落成了。“大雪”以后新屋的墙面粉刷也极速的完成了,就这样一个崭新的气派的新婚新屋,摇身一变替代了我们的土砖窑!

    想一想十年之前的分家,弟兄们为了新屋和老屋抓阄,我爸爸考虑弟弟们的结婚和我mama的“吵架”。如今早已经时过境迁,短短的十年,曾经的那个新屋业已变成了老屋,早已经不是如今二层小楼房结婚的标配了。

    我是第一个和小爷住新屋的人,还好我并没有撒尿把他带去汉口。我们村哪个小娃要是晚上撒尿,就会嘲笑他说:是不是昨天又顺水免费下了一趟汉口。

    我们村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婚的房间在接到新娘入住前几晚,最好是有个男娃一起住,寓意着新房里能生儿子,何况是我这个还在上学的学生娃。

    建好了新房也让小爷和全家得积蓄去了一大半,但是准幺妈的家人看到小楼房非常高兴,也许感动于家里的诚意和决心,并没有要求多少彩礼,体谅大人的不易也减轻娃儿们的负担。对于男方家里,旧年里能娶到新人是最好的,这样全家就能一起整整齐齐的过年了。所以大家伙一商量,早不了几天,过年也热闹。小爷和幺妈也顺利的订好了成亲的日子--腊月二十八!

    不到腊月二十六,全家就开始动员了起来。小姑姑和小姑爷带着女儿也早早的放假了回来帮忙,虽然自己是最小的,但是小姑姑对于小哥结婚却十分上心,好像自己是三姐一样的交代这交代那。我的大姑姑、二姑姑反而落个清闲,其实两个姑姑的清闲今年还不止于此。

    我们家里已经有多年不像今天这么热闹,如今是双喜临门-建新房迎新人。

    小爷的新屋前搭起来红色油布篷,开阔的前院,摆放着十几套的八仙桌和长条凳。婆婆说,爹爹要是能看到这一天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只不过短短几年的光景,两个吹唢呐的老师傅也早已经不干这活儿了,因为农村了现在最流行的还是热热闹闹大场面的乡村乐队。大伯和爸爸提前已经预约了乐队,到了腊月二十七,他们就早早的来搭起了小舞台。

    只是婆婆对我爸说:“老二啊,你老头喜欢听唢呐,要不你去接一下,看他的两个老朋友来不来热闹一下。”

    爸爸说:“现在不流行这个了,不知道他们还吹不吹呢。”

    婆婆说:“就是个旧样,你去问一问,如果还吹,请过来我们听一下,也让你老头也听下!”

    爸爸领命去请两个老先生,满头银发的两个老先生说,“感谢你们还记得我们啊。现在我们也是后继无人,慢慢的“喇叭”就被大家遗忘了。”

    爸爸说:“去热闹热闹嘛!”

    他们还是给了面子,答应了过去,对着我爸爸说:“二十八当日啊,老二,我们当日去吹半天,再就封箱不吹了。现在老了,体力也跟不上了。”

    爸爸说:“好好好,感谢恁二老,二十七也去吃酒,我来接你们。二十八再劳烦恁们辛苦一下。”

    腊月二十七的下午,热热闹闹的乐队歌舞声,震的这个村都充满了欢乐的氛围,加上又是腊月过年。大家无不喜气洋洋满面春风。各家的亲戚、村里的族人、两个吹唢呐的老师傅、特别是今年洪水因为救了两个娃结下的干亲家全家人也都纷纷到了送来恭贺,婆婆的七个子女、三个媳妇、三个姑爷也都集齐了,大家团团的围坐在一起,等待着晚间的流水酒席,现在就等明天小媳妇过门一切就圆满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看着乐队上面的演员载歌载舞,一曲《好日子》、一曲《大花轿》、一曲《好运来》此起彼伏,小品相声演员画着丑角的大红脸村妇的装扮,背着一个布娃娃表演着“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伊尔呦”的《回娘家》轮番好戏在夜幕中不断上演。舞台底下,新屋门前,大家一开始笑的前仰后翻,而后无不屏息凝神又拍手称快,我们几个也都笑的合不拢嘴不愿意回见睡觉。

    只是婆婆默默的回到家,在自己床边的小柜台上,用火柴点燃了两只蜡烛,接着点了三支香,含着满脸高兴的泪,继而用手抹了去,坐在床边似乎在跟爹爹诉说着今天热热闹闹的场面。

    彷佛耳边还有爹爹当年的声音:“好事,不哭啊!”

    …

    腊月二十八,吹唢呐的两个师傅被我爸也早早的请了过来,尽管这两年请唢呐的人家并不多了,两支唢呐上面看着的确有些老旧,但是两个老师傅举起手上的唢呐在晨曦中依然是一尘不染光泽饱满。可见两个老人,时时不敢忘记这门师傅传下来手艺。

    除了心里有些可惜,随着时代不同,品味不同,需求也不同,于是听众也就变少了,时光在悠长的唢呐声中消逝,他们也就慢慢看开了。既然前人后人都指望不上了,只能他们自己时常拿出来吹奏几曲献给这片空旷的土地。

    今天又是一张学生桌,两张大红纸铺满,两个老师傅挨着坐好,婆婆拿了两个小红包,走了过来问候了两个老师傅。

    两个老师傅放下唢呐,双手拱起跟我婆婆说:“恭贺恭贺啊!恭贺恁小儿子今天新婚大喜啊!真是双喜临门!”

    婆婆笑着说:“感谢,感谢!感谢恁二老赏脸来,是我求着老二请你们来的,劳烦两位啊。”

    其中右边的老师傅说:“哎呀,别这么说,这是我们的荣幸啊。现在都不兴这个了,亏的恁还能记得我们两位老骨头。”

    婆婆说:“莫要这么说啊,身体健健康康才是好呐。你们忙着,一会多喝两杯。”于是婆婆不再打扰他们就走了。

    婆婆过来和大姑姑、二姑姑、小姑姑坐在一个桌子上聊着家里的小家伙们,似有说不完的话,她们围坐在一起,今天倒不用帮忙了,真正的成了家里的客。

    因为随着村里厨师行业在这一两年兴起,大师傅和村里几个巧手的妇人一起组成了专业的班子,所以这附近的几个村都是排着队请他们烧“长火”。“长火”就是酒席,长长的火寓意着生生不息、长长久久、红红火火,这是我们十里八乡的叫法,所以吃酒席也就叫:吃长火。大师傅的琢磨结合了村里的习俗口味和流传下来的做法,慢慢的逐渐形成了我们村地道的招牌十二碗流水席。

    有了专业的长火的团队,今天这么多勤劳的妇人们又落了个清闲。按照以往都是大姑姑二姑姑上手帮忙,今天清闲一阵也好,忙碌了一年有人伺候这么几顿,也算是享了时代的福。

    早上的便饭简单的吃罢,就要出门去迎亲了,所以趁着早上乐队的众人和族人亲戚们坐在席间等着便饭上桌的时候,两个老师傅举起手里的唢呐,大概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登台吹奏了。

    屋里屋外一片崭新的气派,只是这唢呐一响起,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许多年前。

    伴随着一架上菜的鞭炮声音响起!只听得鞭炮声中夹杂着那熟悉的一曲《百鸟朝凤》、一曲《花好月圆》、一曲《凤求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