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商界怪才
舒王府。 夜已经深了,舒王在等罗令则,利用这个时间,他反复分析了韦执谊汇报的裴度到底是什么人,但是鉴于韦执谊对裴度的了解也仅限于一面之缘,所提供的信息并不多,舒王还不能对裴度有什么判断,此人到底是要争取还是要废掉,他还要等一会听听罗令则能带来什么消息才好决断。 ……. “殿下,依在下看裴度还是有一定的才能,至少他能客观的看到东宫根基不稳,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而王叔文或许出于和他意见相左,或者出于怕在太子面前被裴度抢了风头,总之是没建议太子任用裴度。另外上次刘、柳二人意外透露出来的消息,太子也怀疑裴度是您的人,因此太子把裴度束之高阁晾在了一边。世子不甘心还特意找了裴度,虽然不知道说了什么,但是以目前裴度的待遇推测,估计至少短期内不会得到太子的信任。” “以先生看,裴度是否可以为我所用?” “在下认为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目前既看不到裴度有何过人之处,而且他对殿下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好,就依先生之意,暂时把他放一放。” ………. 送走了罗令则,舒王躺在床上想着窦乂这个商人该如何使用。自从韦执谊倒向舒王以后,商人窦乂就进入了舒王的视线。因为舒王知道夺嫡需要大量的钱,而自己是一个在朝廷之内没有实职的亲王,收入有限,除去按规制该得的用度以外,各级官员私下里给他上贡的人少之又少,毕竟没有实权在手,亲王在别的官员眼里也没什么份量。因此,找一个善于理财生财的人对舒王来说很迫切。本来舒王想通过韦执谊和京兆尹王翃来遥控窦乂,但当他看到窦乂用废地生财的本事以后,就开始考虑需要把窦乂纳入自己直接指挥了。之所以有这个想法,起因还是韦执谊帮窦乂获得的那块地皮。本来那块地皮确实不小,但是偏偏地皮中央有一个大大的水池,水池的面积占了整块地皮的一半以上,而且这个水池是西市商户和周边民居倾倒污水的天然场所,各种秽物都随意倒在了水池里,一到天气热的时候,腐臭难闻、蚊虫孳生,所以王翃才以‘旗亭之内,众秽所聚,有碍观瞻’为借口,把这块紧邻西市,并且超过商人购地指标的土地违规低价卖给了窦乂。谁都认为窦乂买这块地亏了,因为如果不把水池填平,按大唐长安城方方正正的建造规划,这就是块废地。可是如果窦乂自己出资运土石填平这个水池,所花费的钱帛比买这块地高十倍还不止,等盖好房子,无论是租是售,都要比周边房价高出四五倍。因此所有人都嘲笑窦乂,大家一致认为他这次是亏大发了。但是,窦乂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嘲笑他的人瞠目结舌,他先是在水池中间让人立了一根木柱,接着花钱雇了一个摊煎饼的小贩,只要有人在岸边用石块或瓦片能砸中木柱,就送给砸中的人一个煎饼,而费用由窦乂承担,摊煎饼小贩当然乐得有这么一份固定收入,卖力的给窦乂做宣传。一时间,长安城中的小孩、无业游民,甚至是逛西市的顾客,无不争相携砖带瓦的来一试手气,知道真相的人都明白这些人是来碰运气,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这里发生了群殴,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尾随而至,最后也加入其中。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个煎饼摊已经不能满足长安市民的热情了,窦乂又增加了大饼摊、烧饼摊。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多月以后,水池居然竟被填平了,而窦乂仅仅花了不到一万钱而已,这让所有的人都拍案叫绝。后来窦乂在这块地上盖起了几十个商铺出租,因为紧邻西市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虽然租金很高,但仍旧是一铺难求。经过这件事以后,窦乂在长安城的商界迅速走红,这就引起了舒王的注意。 …… 第二天,舒王让韦执谊趁着夜色从后门把窦乂秘密带到了王府。 毕竟商贾的地位太低,一个堂堂的亲王和地位卑微的商人有来往,虽然不违反朝廷的制度,但是毕竟传出去有损于舒王的脸面,所以必须要隐蔽。 一阵寒暄之后,舒王把切入了正题。 “窦乂呀,长安城的人都称你为商界奇才,本王也很佩服。因此想看看你能不能帮本王打理一下财务。别看本王在人前是风风光光的亲王,但是你也看到了,这么大的王府,开销太大,上上下下几百张嘴都得吃饭,而本王又不善于理财,光凭着朝廷给的用度,本王这日子过的比一般的京官还要拮据。” 这世上都用对弈高手来形容一个人的思维迅速并且缜密,别人走一步,他至少能想到十步以后,窦乂就是商场中的高手。(谈到对弈顺便讲一个小笑话,曾经看过一部港台剧,两个高手下象棋,执黑的那人沉思良久才走了开局的第一步棋---拱卒,而执红棋的高手竟然仿佛看到了绝世杀招一样无法破解,直接认输。)窦乂当然明白舒王是想让自己为他谋利,他无法拒绝,因为拒绝就意味着自己必须离开长安商界,如果想留在长安,就必须投靠在舒王的门下,毕竟舒王这块金子招牌能让窦乂在长安如鱼得水。于是窦乂马上说道:“承蒙殿下抬爱,小人不胜荣幸。” 窦乂的决定早在舒王的计算之中,毕竟背靠自己这棵大树好乘凉,舒王大笑着说道:“窦乂呀,本王先给你十万缗的本金,以后你看到什么生意,只管大胆去做,有困难就告诉我,本王帮你去疏通各个关节。” “既然王爷这么说了,小人正好有一个生意想请王爷帮忙,如果王爷能促成这笔生意,王爷的本金都不用出就可获利数十万贯。” 舒王一听,眼睛瞪得如牛眼一般,惊讶地问道:“天下有这么好的生意?快说给本王听听,什么困难尽管说,一切皆由本王一力承担。” “现在长安城的柴炭生意都是由户部管理,他们按时收购民间的散碎柴炭,这样不仅周期长,而且小炭农烧炭的规模小、柴炭的品质也没有保证。小人早有一个自己改良的制炭棒方法,小人称之为‘法烛’,用新方法制出的法烛火力旺、耐用,最关键是成本低,所以小人想请王爷跟户部打个招呼,由小人供应户部柴炭。朝廷的柴炭生意不仅价格高,而且需求量大,如果王爷能把这个生意交给小人去做,小人保证王爷的一年之内能获三十万贯以上的利润。” 舒王听了心中想,这户部侍郎赵赞专管这件事,而赵赞又是丑鬼卢杞的人,自己出面肯定不行,但是这钱还必须要赚,看来只能想办法让父皇直接下旨了,于是说道:“明日你给我府上送一车你制出的法烛,其他的你就不用管了。”
……… 窦乂的法烛送来了,确实和民间的炭不一样。民间烧炭都是用各种木头截成段放到炭窑里点燃,到一定火候就用泥土把炭窑密封起来与外界隔绝,等到几天以后火自然熄灭了,木头就变成了木炭。烧好的木炭重量比木柴轻了很多,在以后使用过程中,木炭比木柴更容易燃烧,而且几乎没有烟。但是用这种方法烧出的木炭很难保证成品的长短粗细,一车炭看上去总是不整齐。窦乂不知是用什么方法制出的法烛,他送来的法烛都是长二尺、粗三寸的圆炭棒,整整齐齐的。舒王掌握了使用方法后,算准可以进宫探望韦贵妃的日期,用一个木盒装了法烛进宫了。 …… 长安的早春夜里还是很冷的,但是蓬莱殿内却格外温暖。 因为天气冷,德宗本来不想去后宫的任何一个妃子处,但是俱文珍却说韦贵妃早就派人请陛下到蓬莱殿去吃“古董羹”(古董羹,唐代也称为暖锅,现代的火锅),德宗一听来了食欲,于是起驾蓬莱殿。 一进蓬莱殿,香气和热气以及韦贵妃的热情扑面而来。 ……. 第二天,紫宸殿。 德宗在议完政事以后,对着户部侍郎赵赞说道:“赵爱卿,舒王最近给贵妃买了一些新炭叫法烛,比你们户部现在供应的炭好很多,规格一致、使用时间长、炭温还高,听说是舒王府的下人在西市附近的窦家店买的,朝廷以后的炭就从窦家店采买吧。” 赵赞一听陛下指定了炭行,暗想自己又断了一笔财路,心中不免有些痛,但是嘴上却高声答道:“遵旨,臣即刻就去办理。”